一种溶质运移数学模型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一种溶质运移数学模型的应用研究
【摘要】:土壤中溶质运移的过程、规律和机理是土壤溶质运移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目的是对模拟非饱和介质中水分和溶质迁移的二维数值模型SWMS - 2D进行研究和验证。以硝酸盐形式存在的溶解氮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污染物 ,将硝态氮视为土壤溶质 ,考虑其根系吸收、生物固持、吸附、解吸、硝化和反硝化等作用 ,土壤表面即上边界条件用大气边界条件描述 ,下边界条件定为第一类边界条件 ,在田间条件下对模型作了检验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关键词】: 溶质运移 数学模型 硝态氮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11803) ACIAR项目! (LWR/96/164 )
【分类号】:S153
【正文快照】: 土壤中溶质运移的状况不仅与土壤水的流动有关 ,而且与溶质的性质及在随水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有密切关系。土壤溶液中的溶质不但在组成和形态上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而且还时时刻刻处于运动状态。田间土壤水 (溶液 )受到自然和人为环境因子的作用 ,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金忠,叶自桐,贾维钊,阎世龙;野外非饱和土壤中溶质运移的试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3年04期
2 张效先;饱和条件下田间土壤纵向及横向弥散系数的试验和计算[J];水利学报;1989年01期
3 史海滨,陈亚新;饱和-非饱和流溶质传输的数学模型与数值方法评价[J];水利学报;199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白山,田钢,曾昭发,薛建,王者江;白城地区盐碱地分层划界的地质雷达方法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魏新平,王文焰,王全九,张建丰;溶质运移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灌溉排水;1998年04期
3 康银红;马耀光;王巧焕;;灌溉条件下包气带黄土层中NO_3~--N的深部运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6期
4 李茜,高佩玲,宋梅 ,张石峰;土壤水与地下水溶质运移联合模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5 吴耀国,吴运伟;饱和与非饱和流溶质运移的试验研究与数学模拟[J];勘察科学技术;1998年05期
6 王艳芳;土壤氮素转化与运移理论的研究进展[J];宁夏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徐冰,郭克贞,王耀强,吕志远,佘国英;土壤中溶质运移的研究现状及问题[J];内蒙古水利;2003年03期
8 李保国,李韵珠,石元春;水盐运动研究30年(1973—2003)[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9 黄元仿,李韵珠,李保国,陈德立;华北平原农田水、氮优化管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10 高如泰;陈焕伟;李保国;黄元仿;;夏玉米生长期黄淮海平原土壤水氮利用效率模拟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保国;胡克林;黄元仿;;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桂华;关中盆地地下水脆弱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2 魏新平;灌溉对作物根区硝酸钾运移影响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3 张富仓;土壤-根系统养分迁移机制及其数值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4 李毅;覆膜条件下土壤水、盐、热耦合迁移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5 屈忠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区域水—土(盐)环境预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6 曹红霞;不同灌溉制度条件下土壤溶质迁移规律及其数值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黄强;咸水灌溉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的水盐运移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8 马军花;传递函数模型的发展和农田尺度下硝态氮淋失的数值预报[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程金花;长江三峡花岗岩区林地坡面优先流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王仰仁;考虑水分和养分胁迫的SPAC水热动态与作物生长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殿青;土壤水盐运移试验研究与数学模拟[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乔云峰;黄土中水盐运动实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3 吕红毡;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中水、氮动态及其对产量和可持续性影响的模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4 郑纪勇;土壤中溶质运移的边界层方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汪湖北;浙北海涂土壤水分特性及溶质运移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詹红丽;封闭圩区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7 侯红雨;温室滴灌条件下氮素转化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8 甘露;污水灌溉与施肥条件下氮素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动态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9 樊菊平;波涌灌间歇入渗水分与氮素运移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崔俊芳;莱西地区地下水系统硝酸盐污染过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小薇;吴晓东;曹晓磊;;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的尺度问题[J];科技资讯;2011年16期
2 李平;齐学斌;胡艳玲;高青;胡超;安景文;吕明;;不同养分管理对东北东部半山区地下饮用水硝态氮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3 全智;秦红灵;李明德;朱亦君;刘新亮;魏文学;吴金水;;氮肥优化减施对土壤-莴苣系统氮磷平衡及产量效益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4 张云;刘长礼;王秀艳;宋博;宋超;彭玉荣;;农田包气带土层的脱氮防护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5期
5 叶洁琼;袁瑞霞;王兆慧;柳建设;;氮素在盐碱稻田内的动态变化及潜在环境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李丽丽;李非里;刘秋亚;白云明;汪志威;何岸飞;吴慧梅;;覆膜对土壤-莴苣体系氮素分布和植物吸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13期
7 胡启山;;盘点6种常用微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二)[J];科学种养;2010年08期
8 杜彦武;欧阳红;王秀蘅;;粪便与生活垃圾混合堆肥氮转化与腐熟度[J];环境保护科学;2011年04期
9 姜大光;;雅苒系列肥料新品种[J];新农业;2011年07期
10 刘艳伟;朱仲元;赵洪光;赵晓萍;;土壤水热耦合通用模拟软件简介[J];人民黄河;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向阳;庞鸿宾;齐学斌;吴海卿;;氮素运移转化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2 李保国;胡克林;黄元仿;;土壤溶质运移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3 冉伟;沈其荣;郑金伟;曹志洪;;土壤硝化作用过程中亚硝态氮的累积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李志新;许迪;李益农;;畦灌施肥条件下地表水流溶质运移模型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沃飞;刘凤枝;蔡彦明;刘传娟;;土壤大孔隙及大孔隙溶质运移研究进展[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林清火;林钊沐;罗微;茶正早;;氮肥品种对砖红壤中NO_3~--N淋溶特征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7 胡荣桂;林杉;冯明磊;;土壤有效碳氮对N_2O排放的影响分析[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邢竹;韩宝文;郭建华;李春杰;;对氮肥污染问题的探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9 徐秋芳;王奇赞;孙棣棣;田甜;;土壤微生物对长期设施农业栽培的响应[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生茂;李凤民;索东让;汪建国;;张掖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氮素循环及平衡[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文;含硝态氮的肥料不应禁用[N];农民日报;2003年
2 ;氮磷钾在土壤中的转化(1)[N];河北农民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黄朝武 通讯员 何志勇;优化氮肥利用是关键[N];农民日报;2009年
4 支勇平邋记者 张哲浩;高原旱地氮肥施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N];科技日报;2007年
5 阴剑锋;硝态氮肥不会影响农业生产[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6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怎样看天施肥?[N];农资导报;2009年
7 支勇平;我国旱地农业施肥技术获重大成果[N];农民日报;2007年
8 ;化学肥料施用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7年
9 北京天堂鸟益农园艺科技研究中心 供稿;硝酸铵钙——新型高级复合肥料[N];中国花卉报;2007年
10 吉平;蔬菜乱施肥品质会恶化[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效民;土壤环境中硝态氮运移的特点、模型描述及其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黄树辉;裂缝条件下稻田土壤中N_2O的释放和氮溶质运移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马军花;传递函数模型的发展和农田尺度下硝态氮淋失的数值预报[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殷士学;淹水土壤中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魏新平;灌溉对作物根区硝酸钾运移影响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6 周蓓蓓;土石混合介质水分溶质运移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陈丽湘;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防治的模型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谢学俭;苏南稻麦轮作农田系统土壤中磷氮的流失[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张丽娟;农田生态系统中残留硝态氮的行为及植物利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孙本华;大气氮沉降对中国亚热带不同立地森林红壤酸化及其机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唯伟;设施农业栽培下次生盐渍化对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与微生物修复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武新乾;特征有限元法在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中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3 毕经伟;区域农田水分氮素管理模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郜建英;利用时域反射技术研究硝态氮的迁移规律[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5 郑纪勇;土壤中溶质运移的边界层方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6 肖自幸;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土壤水力参数和溶质运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汪湖北;浙北海涂土壤水分特性及溶质运移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8 唐艳凌;人类农业活动对土壤活性氮库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9 谭永红;初始水分含量对红壤硝态氮运移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邓建才;黄淮海平原主要土壤中硝态氮运移规律及模型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99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89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