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系统的Lagrange随机镇定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分系统的Lagrange随机镇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随机扰动 多智能体一致性 基因调控网络 随机Chen混沌系统
【摘要】:系统运行时受到内部或者外部的随机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干扰对系统的性能无疑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或者是通过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以抵御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或者是通过滤波减少或消除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与此同时,有研究表明,随机干扰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对改善系统的性能有一定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有些不稳定系统,利用随机扰动,或者再人为增加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使系统变成稳定系统,表明随机扰动并非总起着负面作用,有效利用反而会有助于改善系统的性能,至今,相应的理论成果也应用到了许多实际问题中,如人口模型、金融模型和生态系统模型等。论文就三个热点动态系统对如何有效利用随机干扰改善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1、关于多智能体的一致性首先给出了含环境噪声的多智能体一致性算法,并提出了一种添加自适应激活的随机噪声控制方法,有效利用随机噪声,实现系统的随机镇定,并从理论上证明了,适当添加满足一定条件的随机噪声,多智能体系统可以随机一致镇定,同时,通过三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2、关于基因调控网络考虑不稳定的基因调控网络,证明了通过添加满足一定条件的随机噪声,使得原本不稳定的基因调控网络可以随机镇定。并通过仿真实例,体现了随机镇定的显著效果。3、关于Chen混沌系统研究了随机Chen混沌系统的Lagrange稳定性,并证明了随机噪声可以使Chen混沌系统的Lagrange稳定域较无随机干扰情形下的全局指数吸引集更小,并通过仿真实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随机扰动 多智能体一致性 基因调控网络 随机Chen混沌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17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意义与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3 本文的论文框架15-17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知识17-25
- 2.1 多智能体一致性相关模型及算法17-19
- 2.1.1 图的基本概念17-18
- 2.1.2 一阶多智能体系统模型及一致性算法18-19
- 2.2 基因调控网络微分方程模型19-20
- 2.3 混沌系统20-22
- 2.3.1 混沌的一些特点及性质20-21
- 2.3.2 Chen混沌系统的相关性质21-22
- 2.4 随机噪声对系统的影响22-24
- 2.4.1 外界环境噪声对系统影响22-23
- 2.4.2 特定随机噪声对系统影响23-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多智能体一致性的随机镇定25-41
- 3.1 问题描述25-26
- 3.2 多智能体一致性模型的描述26-27
- 3.3 环境噪声对多智能体一致性的影响分析27-30
- 3.4 运用随机噪声控制多智能体的一致性分析30-34
- 3.4.1 随机噪声强度较大时对多智能体的一致性分析32-33
- 3.4.2 随机噪声强度较小时对多智能体的一致性分析33-34
- 3.5 多智能体的随机一致性镇定34-39
- 3.5.1 定理及证明34-38
- 3.5.2 推论38-39
- 3.5.3 可行性分析39
- 3.6 本章小结39-41
- 第四章 基因调控网络的随机镇定41-53
- 4.1 问题描述41-42
- 4.2 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描述42-43
- 4.3 基因调控网络稳定性分析43-45
- 4.4 运用随机噪声控制基因调控网络的稳定性45-48
- 4.4.1 随机噪声强度较大时对基因调控网络分析46-47
- 4.4.2 随机噪声强度较小时对基因调控网络分析47-48
- 4.5 基因调控网络的随机镇定48-52
- 4.5.1 定理及证明49-51
- 4.5.2 可行性分析51-52
- 4.6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随机Chen混沌系统的随机镇定53-76
- 5.1 问题描述53-54
- 5.2 引理和记号54-55
- 5.3 Chen混沌系统全局指数吸引集和正向不变集的优化55-63
- 5.3.1 全局指数吸引集和正向不变集的构造55-57
- 5.3.2 主要定理及证明57-62
- 5.3.3 实验仿真62-63
- 5.4 Chen混沌系统的拉格朗日随机镇定63-75
- 5.4.1 加入随机噪声后的全局指数吸引集和正向不变集的构造63-65
- 5.4.2 主要定理及证明65-73
- 5.4.3 数值分析73-75
- 5.5 本章小结75-7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6-78
- 参考文献78-85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5-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未来的经济组织形态:多智能体组织[J];自然杂志;2004年04期
2 王飞;尹占娥;温家洪;;基于多智能体的自然灾害动态风险评估模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2期
3 闫杨;王大志;汪定伟;王洪峰;;动态环境中的多智能体进化算法[J];系统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4 徐杨;李响;谭若晨;刘铭;;大规模多智能体仿真平台设计方法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5 刘逸;慕彩红;寇卫东;;简单多智能体进化算法求解高维数值优化问题[J];科技视界;2012年23期
6 于镝;白丽娟;李铖;;非线性多智能体网络的分布式包容控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3年02期
7 谢光强;章云;李杨;曾启杰;;基于Krause多智能体一致性模型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吕淑玲;侍红军;刘峰;;主从多智能体网络快速随机一致性[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年01期
9 乐建兵;杨建梅;赵海霞;;社会学仿真评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2期
10 吴江;胡斌;;信息化与群体行为互动的多智能体模拟[J];系统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王月海;王鸿雁;;基于反思——模仿的多智能体协作策略[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梁泉;许晓鸣;张钟俊;;一种新型的多智能体系统开发环境结构[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3 张根林;李怀祖;;基于多智能体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构建[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邱国霞;张志涌;马洁;李茂;;多智能体的竞争合作策略[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三)[C];2005年
5 王莉;蔡颖;范海蓉;;基于多智能体可重构生产系统研究[A];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铁军;赵海文;李慨;沈志忠;;基于多智能体的机电系统控制与故障诊断的研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谭树彬;刘建昌;;带钢轧制流程多智能体控制策略研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晓丽;洪奕光;;利用动态多智能体覆盖跟踪动态目标[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9 任锐;王晓丽;周浔;;基于势函数的多智能体编队控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雷曜;;多智能体模拟框架中的复杂人模型[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秉光;哈尔滨:清洁卫生机器人会自动扫地更会自动补给[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汉明;基于角色的多智能体社会模型研究与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刘海斌;基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分布式组织协调工作机制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柴国飞;多智能体协同定位与Sink节点位置隐私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周博;多智能体的一致性控制及优化[D];西南大学;2016年
5 席磊;基于多智能体随机一致博弈的智能发电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潘维运;多智能体网络系统的群体行为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7 李皎洁;具有部分感知能力的多智能体协同避障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苏厚胜;多智能体蜂拥控制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韩伟;电子市场环境下的多智能体学习与协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扬;网络环境下多智能体协调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多智能体分层牵制蜂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吴祁阳;即时战略游戏场景中多智能体模型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裴一飞;有向数据链故障情况下多智能体网络的有限时间编队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白洁;模糊多智能体模型的同步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全平;基于多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虚拟人群行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谢中凯;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空间增长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罗超;基于多智能体的高炉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8 戴俊;基于采样控制和量化通信的多智能体一致性问题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9 李歆;多智能体交通拥堵自组织控制策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10 刘庆飞;信息丢包下多智能体的一致性与锚点选择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65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96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