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线性二次型切换系统的最优切换

发布时间:2017-10-08 15:40

  本文关键词:线性二次型切换系统的最优切换


  更多相关文章: 线性二次型切换系统 下界动态系统 分支定界法 序列二次规划


【摘要】:切换系统是一类重要的混杂系统,它是由多个可控的子系统和子系统间的切换规律构成。目前,切换系统的最优控制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对控制变量和切换时间这两个连续变量的优化处理。然而,求解这类问题的假设前提往往是某一给定的切换序列。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大多数情况是切换序列事先并不知晓,而且不同的切换序列会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涉及切换序列的最优控制问题。由于切换序列在数学语言中是由一系列离散的整数变量构成,所以要想在所有可行的切换序列中找到一个最优的情形非常不容易。目前,针对离散变量的优化处理手段有限,且无法有效地用于求解最优控制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出一种新的有效的途径来快速地搜索到最优切换序列。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针对一种特殊但很重要的线性二次型切换系统的最优切换研究。首先,我们考虑离散时间情形切换系统的最优调度问题。由于该问题只涉及到切换序列一种变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创造性地构造了一个下界动态系统,进而利用分支定界法的思想搜索到最优的切换序列。随后,我们又考虑了连续时间情形的切换系统最优控制问题。在该问题中我们首先将原问题分解为两个不同类型的子问题,其中一个子问题只涉及切换时间变量,另一个子问题只涉及到切换序列变量。对于前者,我们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处理连续变量;对于后者,我们利用上面所提出的分支定界法思想处理离散变量。在任一给定的初始的切换时间,交替求解以上两个子问题,使得性能指标逐步收敛到一个稳定点。此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切换策略。在数值实验中,我们分别给出时不变和时变两种不同情形的例子验证了我们所提出的算法的高效性。本文整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给出了切换系统的数学描述,然后简要介绍切换系统最优控制的一些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进展。最后,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作了简要的陈述。第二章和第三章具体阐述了我们的研究内容,我们分别从离散时间情形和连续时间情形两个方面考虑了具有线性二次型结构的自治切换系统。在优化处理过程中,我们主要综合应用了序列二次规划算法(FFSQP),控制参数增强转换技巧(CPET)以及利用下界动态系统构造的分支定界法等数学工具和方法。随后,一些数值实验充分验证了我们所提出的算法的高效性。第四章总结全文以及展望未来。
【关键词】:线性二次型切换系统 下界动态系统 分支定界法 序列二次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23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切换系统的问题描述10-11
  • 1.2 切换系统最优控制方法及进展11-13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性13-15
  • 第2章 离散时间情形线性二次型切换系统的最优调度15-38
  • 2.1 最优调度问题的数学描述15-19
  • 2.2 计算方法分析19-28
  • 2.2.1 半正定矩阵的上界19-23
  • 2.2.2 下界动态系统的表达23-28
  • 2.3 分支定界法28-30
  • 2.4 数值实验30-38
  • 第3章 连续时间情形线性二次型切换系统的最优切换38-58
  • 3.1 最优切换问题的数学描述38-43
  • 3.2 计算方法分析43-49
  • 3.2.1 梯度表达43-45
  • 3.2.2 分支定界法45-49
  • 3.3 混合搜索方法49
  • 3.4 数值实验49-58
  • 第4章 总结和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5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北行;;一类奇异切换系统的H_∞问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2 毛北行;李巧利;卜春霞;;多时滞线性切换系统的H_∞控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13期

3 李志勇;孟金涛;毛北行;卜春霞;;一类不确定模糊切换系统的保成本H_∞控制[J];河南科学;2011年08期

4 张霄力,刘玉忠,赵军;一类离散切换系统的渐近稳定性[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5期

5 赵胜芝,姜晓艳;一类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化[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卜春霞,毛北行;若干类时滞切换系统的稳定性问题[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年08期

7 孙文安,赵军;凸锥型不确定线性切换系统的二次镇定[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5年05期

8 周慧波,孙常春,刘玉忠;一类不确定时滞切换系统的H_∞渐近稳定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9 付主木;费树岷;龙飞;;一类不确定非线性切换系统的鲁棒H_∞控制[J];系统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10 史书慧;刘玉忠;;一类不确定切换系统的鲁棒保成本控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胜芝;左淑梅;;一类非极小相位切换系统的H_∞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2 聂宏;侯景臣;赵军;;线性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下H_∞问题可解的一个充分条件[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林相泽;田玉平;;连续切换系统闭轨存在性的判断定理[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4 孙伟;赵怡;黄煜;;无穷维线性离散切换系统的幂稳定性[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谢湘生;胡刚;;一类滞后奇异线性切换系统解的性态[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孙文安;张强;冯佳昕;;一类不确定线性离散切换系统二次镇定弹性保成本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赵胜芝;张庆灵;赵军;;任意切换下极小相位非线性切换系统的H_∞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朱柏城;张天平;杨月全;;一类严格反馈非线性切换系统的镇定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9 高军伟;原明亭;张彬;;切换系统动态区间软划分的研究[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马国梁;陈庆伟;胡维礼;;一类不确定离散时间切换系统的鲁棒H_∞控制[A];第十七届全国过路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玉春;快速切换系统带来新的效益增长[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张雪松;内蒙局一0四队发明电机自动化切换系统[N];中煤地质报;2010年

3 ;曙光大规模KVM切换系统技术漫谈之一[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曙光研发部KVM项目组:沙超群;曙光大规模KVM切换系统技术漫谈之三[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曙光研发部KVM项目组 李连波;曙光大规模KVM切换系统技术漫谈之四[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李;KVM 轻松管理 IDC[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艳;任意和约束切换信号下不确定切换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李健;切换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3 董潇潇;切换系统的输出跟踪与调节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4 伍彩云;切换系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状态跟踪控制[D];东北大学;2014年

5 宋秀兰;自主切换线性约束系统优化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高娟;几类切换系统的异步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朱延正;具有冗余通道的网络化切换系统滤波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柏晓明;切换系统的最优控制和稳定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慧民;含有离散子系统的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胡柯;切换系统稳定性及时滞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丹;切换系统的最优切换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李银花;不确定切换系统的H_∞控制问题[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丽晓;一类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于滢源;切换系统的混沌现象分析及控制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2年

5 张亚婷;基于平均驻留时间方法的切换系统饱和控制[D];江南大学;2015年

6 魏莉娟;带有时滞的非线性级联切换系统的鲁棒控制[D];辽宁大学;2015年

7 刘越超;正脉冲切换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王丹丹;一类带有脉冲时延的脉冲切换系统的稳定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9 姜晓晓;不确定时变时滞Markov切换系统的鲁棒有限时间H_∞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许攸;几类离散时间切换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4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994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4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