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下棉田土壤氮素转化速率的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2
【图文】:
添加15N标记溶液后不同连作年限秸秆还田(a与b)与秸秆不还田(c与d)培养期间无机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添加15N标记溶液后不同连作年限秸秆还田(a与b)与秸秆不还田(c与d)培养期间无机氮丰度随时间的变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维扬;高艳红;王家强;彭杰;吕双庆;;水分因素对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氮矿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5期
2 范春辉;张颖超;王家宏;;pH值对秸秆腐殖化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07期
3 玉苏甫·买买提;满苏尔·沙比提;阿曼古丽·艾孜子;;棉花连作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4期
4 陈绪兰;姚春红;;棉花连作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4年06期
5 王娟;刘补成;;马铃薯连作年限对土壤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4年01期
6 贺纪正;张丽梅;;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过程及机制[J];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01期
7 程谊;张金波;蔡祖聪;;土壤中无机氮的微生物同化和非生物固定作用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12年05期
8 范富;徐寿军;宋桂云;张庆国;侯迷红;宋雪峰;;玉米秸秆造夹层处理对西辽河地区盐碱地改良效应研究[J];土壤通报;2012年03期
9 刘芳;张长生;陈爱武;周广生;吴江生;;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作物杂志;2012年02期
10 慕平;张恩和;王汉宁;方永丰;;不同年限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玉树;农业管理方式对亚热带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进闯;大豆连作对根际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刘素慧;大蒜连作障碍形成机理及EM缓解效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黄玉茜;花生连作障碍的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5 韩春丽;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王常慧;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净氮矿化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焕平;秸秆与氮肥调节C/N比对潮土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2 马慧;轮作和生物制剂对甜瓜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3 刘畅;不同培肥措施对黑土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4 刘单卿;麦秸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8年
5 周贵靖;木薯根际土壤理化性状与连作障碍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6 刘艳慧;连续全量棉花秸轩还田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7 李博;猪粪和秸秆施用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8 郭佳;典型环境因子对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生理生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9 刘军;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10 周洪川;平昌县稻—油轮作体系秸秆还田应用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95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9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