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陕南不同地区茶树栽培环境适宜性评价及区划

发布时间:2020-10-14 16:28
   中国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的原产地,已有近五千年的栽培历史。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是中国茶树自然分布的最北端,日照条件良好,雨量丰富,自然环境条件较佳,基本满足茶树生长要求,茶产业也是陕南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环境条件对茶树生长有显著影响,且过程极复杂和漫长。为更好地适应茶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避免盲目外延扩张,本研究主要根据茶树的生态特性,从气候、土壤和地形三个方面,分析并确定影响陕南地区茶树栽培的关键环境因子,将其作为茶树生长环境生态评估指标,对该地区进行茶树栽培的适宜性评价,划分栽培适宜区。本研究对区域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茶产业规划制定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量化了不同气候因子对茶树生长的影响程度。以陕南8个主要产茶县(区)2007~2016年的气候因子和茶叶产量资料为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陕南茶区气候因子与茶叶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在气候方面,环境中的温湿度是影响陕南地区茶叶产量的两方面主要因子。2.明确适宜性评价及区划指标。在量化气候因子对茶树生长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最终确定了影响茶树生长的10个外界环境因素: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5个气候因子;土壤质地和土壤类型2个土壤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3个地形因子。3.陕南不同地区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借助于GIS技术平台,对影响茶树生长的10个因子进行逐一评价,得到各个单因子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图;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因子的权重,且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基于单因子评价结果和各因子的权重,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ArcMap计算机软件,生成陕南地区茶树栽培适宜性区划图。4.陕南不同地区茶树栽培适宜性区划结果分析。将评价区域划分为3个茶树栽培适宜性等级区,即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从整体来看,陕南地区茶树栽培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的面积很大,占区划总面积的96.87%。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汉江谷地和丹江流域等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包括略阳县、宁强县、南郑区、勉县、汉台区、城固县、洋县、西乡县、镇巴县、镇坪县、石泉县、汉阴县、紫阳县、岚皋县、汉滨区、平利县、白河县、商南县等地区内海拔在200~900 m的部分;次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一些高山地区内海拔在900~1200 m的部分,主要包含宁陕县、镇安县、柞水县、山阳县、丹凤县、商南县、岚皋县、平利县和镇坪县;不适宜区面积较少,主要分布于一些地区内海拔超过1200 m的高山部分,包括略阳县、宁强县、勉县、留坝县、南郑区、西乡县、宁陕县、石泉县、旬阳县、白河县、平利县、镇坪县、山阳县、丹凤县。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571.1
【部分图文】:

位置,秦岭,巴山,汉中


南倚巴山,由东至西,分别为商洛、安康以及汉中三个地级市,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图2-1)。该地区总面积约 7 万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34%,而且大多以山地为主,占比高达 82.25%,人口规模在 910 万左右,占全省比例约为 24.60%。图 2-1 研究区位置Figure 2-1 Studied area2.1.2 地形地貌该地区地貌呈现典型的“两山夹一川”特征,北靠秦岭山脉、南依巴山山脉,中部是汉水谷地及丹江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秦岭、巴山的西部为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秦岭是陕西省内秦岭山系的主要山脉,北陡峭,南平缓,山势绵延千里,极为壮丽。海拔约 1500~3000 m,比汉中和关中盆地,高出约 1000~3000 m。太白山为秦岭主脉,由北至南,山势呈现出缓慢降低现象,到了汉中盆地区域,呈现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在主峰以东,山势也开始日趋平缓,并在商洛地区呈手掌状铺开,间以盆地和河谷平地。

土壤,数据,空间分布数据,中科院


图 2-2 陕南地区气Figure 2-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et2.2.2 土壤数据土壤资料来源于中科院数据免费网(h导编制的 1/100 万的数字土壤图。基于中国软件处理,获得陕南地区的土壤质地和土壤2.2.3 地形数据陕南海拔高度空间分布数据由中科院数(SRTM 90m)空间分布数据”,经 GIS 软件数据自动生成。2.2.4 茶叶产量数据从陕西省农业厅和统计局获得陕南地区的茶园总面积和茶叶总产量数据。2.3 研究方法

分布图,陕南,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第四章 陕南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及区划4.1 单因子适宜性评价4.1.1 气候因子根据陕南地区 26 个县(区)1981~2010 年 30 年累年年均气象数据,借助于 GIS空间插值和空间分析等功能,生成相应因子的空间分布图,对陕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等五个气候因子进行单因子适宜性评价。4.1.1.1 年平均气温陕南地区累年年平均气温为 11.6(留坝)~15.9℃(旬阳),分布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年均气温大于 15℃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康地区的紫阳县南部、岚皋县北部和中部、汉滨区南部、平利县北部和旬阳县西南部少部分地区。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年均气温要求大于 15℃,因此,年均气温条件在陕南大部分地区都不符合茶树生长对气温条件的要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敏;赵西宁;高晓东;张超;吴普特;;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8年03期

2 李仁忠;王治海;金志凤;姚益平;;气候变化背景下浙江省茶叶气候资源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24期

3 齐会娟;高阳华;杨世琦;唐云辉;陈志军;叶勤玉;赵彤;;基于GIS的重庆市茶树气候区划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7年01期

4 史春彦;张前东;;长清茶树生长气候条件分析及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32期

5 冯国忠;王寅;焉莉;米国华;高强;;土壤类型和施氮量对连作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7年02期

6 赵福杨;张耸;钱宇;刘挺;李均;于建军;;不同土壤类型对烤烟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20期

7 赵辉;米鸿涛;杜子璇;金开美;;河南省茶树适宜种植气候区划研究[J];茶叶科学;2016年03期

8 马光恕;邓义江;秦智伟;刘芳;李丹丹;廉华;;不同土壤类型对黄瓜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6年06期

9 曹永庆;姚小华;严江勤;;矿质营养对水培油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6年05期

10 朱振林;李新华;杨丽萍;张维战;郭洪海;;不同土壤类型对花生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春芳;水分胁迫下茶树的生理响应及其分子基础[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极端气候对保山市茶叶生产的影响[D];云南财经大学;2017年

2 崔培阳;基于GIS和标准化理论的陕南猕猴桃适宜性评价及其区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曾艳;氮肥、土壤质地对茶树根系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王梦娜;茶树花发育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薛丽芳;广东省典型经济作物精细化气候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张玮玮;湖北省茶树气候区划及其干旱风险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苏开敏;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茶树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区划[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杨扬;河南省烟草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刘超良;信阳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秦泗瑜;日照市茶树种植宜种性及土壤质量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0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40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9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