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两份小麦-滨麦异附加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发布时间:2020-10-16 01:24
   滨.麦(Leymus mollis(Trin.)Hara,2n=4x=28,NsNsXmXm),是.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大.麦亚.族(Hordinae)赖.草.属(Leymus Hochst.)的.一.个多.年.生异.源.四.倍.体野..生植.物,具有.大.穗.多.花、茎.秆.粗.壮.抗.逆、以.及.对多种.真.菌.病.害表现免疫等优良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三级基因源。通.过.染.色.体.工.程的.手.段,可.以.将.滨.麦.的.优异..基因.转.入.到.普.通.小.麦.背.景.中,从.而.丰.富.小.麦.种.质.资.源,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增.加.小.麦.育.种.亲.本.的多.样.性.。本.研.究.通过.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技术、农.艺.性.状.调.查.及..抗条.锈.病.鉴.定.对.普.通.小麦.-.滨.麦.衍生.后.代.M1.1005-1-2-7-10-1-1(M11005A)、M13058A(M13058-1-3-2-1和M13058-1-3-2-2)进行了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滨麦二体异附加系M11005A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M11005A有44条染色体且配对良好,可以稳定遗传。原位杂交及分子标记结果表明,M11005A含有42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和1对来自滨麦Lm#3Ns的染色体,并且用Oligo-pTa535探针得到了Lm#3Ns的FISH核型;筛选出6个EST及8个PLUG特异分子标记可以用来鉴定Lm#3Ns染色体,其中只有1个EST和4个PLUG标记可以同时在M11005A中扩增出滨麦和华山新麦草的条带,说明滨麦的Lm#3Ns染色体与华山新麦草的3Ns基因组之间存在差异。M11005A在穗长、穗型、小穗数和千粒重等性状方面与亲本7182无显著差异,但在分蘖数上M11005A较7182有了显著增加,株高显著降低。抗条锈病鉴定结果显示,苗期M11005A对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和CYR34表现高抗,对CYR32表现高感,成株期对CYR32和CYR32混合小种表现高抗,推测滨麦的Lm#3Ns染色体上既携带CYR29和CYR34小种的抗性基因又携带了成株期CYR32和CYR33的抗性基因。因此,M11005A是一个小麦-滨麦Lm#3Ns二体异附加系,可以作为抗源应用于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改良中。(2)小麦-滨麦双端体附加系M13058A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核型分析结果显示M13058A的染色体核型为2n=21.62Ⅱ+0.28Ⅰ+0.1Ⅳ。原位杂交及分子标记结果显示:M13058A附加了一对滨麦1Ns短臂染色体,暂命名为DT1NsS;M13058A中的1B染色体来源于亲本周麦24,5B染色体来源于亲本7182;在株高、株型、分蘖、穗长、穗型、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基本上与周麦24相近;但在抗条锈病方面,M13058A对CYR29、CYR32、CYR34小种及CYR32和CYR33的混合小种均表现为高抗,表明滨麦Lm#1Ns短臂染色体上携带这几个小种的抗性基因。M13058A对条锈小种的抗性范围广,很好的改善了周麦24对条锈病的抗性而且对其他的农艺性状影响较小。因此,M13058A是一个小麦-滨麦DT1NsS双端体附加系,在改良品种条锈病抗性上是一个很好的遗传材料。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12.1
【部分图文】:

减数分裂


图 2-1 M11005A 有丝分裂中期(a)、减数分裂中期 I(b)及减数分裂后期 I(c)的染色体观察(a: 2n = 44, b: 2n = 22II, c: 2n = 22+22).Fig. 2-1 Mitotic (a), meiotic I (b), and anaphase I (c) chromosome characteristics of M11005A(a: 2n = 44, b: 2n = 22II, c: 2n = 22+22).

荧光原位杂交,普通小麦,蓝色,滨麦


图 2-2 M11005A 根尖染色体分别与滨麦及华山新麦草基因组 DNA 原位杂交(蓝色为 DAPI 复染)滨麦全基因组 DNA(红色)为探针与根尖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华山新麦草全基因组 DNA(红色)为探针与根尖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所指为外源染色体 GISH analysis using Leymus mollis genomic DNA and Psathyrostachyshuashanica gen as probe on root tip metaphase chromosomes of M11005A, respectively (blue DAPIas dlysis with chromosomesused the genomic DNA of L. mollis (red) (a) and P. huashanicaas probes refers to the foreign chromosome

滨麦,复染,原位杂交,蓝色


图 2-2 M11005A 根尖染色体分别与滨麦及华山新麦草基因组 DNA 原位杂交(蓝色为 DAPI 复染)a: 以滨麦全基因组 DNA(红色)为探针与根尖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b:以华山新麦草全基因组 DNA(红色)为探针与根尖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箭头所指为外源染色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会雷;周瑞莲;宋玉;;滨麦对海岸沙丘环境异质性的生理适应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2 孙文静;王洪刚;李兴锋;;滨麦草特异标记的开发及验证[J];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08期

3 陆文辉,林小虎,李兴峰,王黎明,陈寅初,王洪刚;抗条锈小滨麦易位系的鉴定[J];作物学报;2005年01期

4 刘海新;王金臣;;滨麦3号小麦[J];农业知识;2002年05期

5 刘海新;王金臣;;馒头专用小麦——滨麦3号[J];农业知识;2001年20期

6 陆文辉,李兴峰,陈寅初,穆培源,徐红军,韩新年,于芳祥,王洪刚;利用细胞学和RAPD技术鉴定抗条锈病小滨麦易位系[J];麦类作物学报;2004年02期

7 井金学,郭萍,李落叶,傅杰,商鸿生,李振岐;柔软滨麦草及其杂交后代抗条锈性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周兖晨,张相岐,王献平,吴立人,周文娟,张文俊,景建康;滨麦抗条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J];遗传学报;2001年09期

9 陈漱阳,付杰,高立贞;普通小麦与滨麦的杂交[J];西北植物学报;1985年04期

10 郭萍,井金学,傅杰,商鸿生,李振歧;柔软滨麦草及其杂交后代抗条锈性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巢凯翔;三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王婧;八倍体小滨麦M842-1细胞遗传学研究及野生二粒小麦Iw3蜡质基因精细定位和分子机制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杨晓菲;普通小麦—滨麦衍生后代的创制及其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兴锋;小麦三属杂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欣;两份小麦-滨麦异附加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姚晓妮;小麦-滨麦衍生系的赤霉病抗性筛选及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中虎;盐生植物滨麦响应盐分胁迫的转录组分析[D];鲁东大学;2018年

4 马会雷;海岸不同坡向滨麦对海风吹袭的生理生态适应机理[D];鲁东大学;2018年

5 刘洋;2个小麦-滨麦异代换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孙文静;滨麦草特异标记的筛选及抗条锈病小滨麦种质系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7 何方;小麦—滨麦草中间材料的创制及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陆文辉;抗条锈小滨麦易位系的鉴定及其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9 徐金秋;小滨麦种质系的鉴定及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10 张艾岑;普通小麦—滨麦异附加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2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42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