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宜机收性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2:2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收获是玉米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消耗大量劳动力,增加玉米生产成本。机械收获子粒有利于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提高玉米收获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玉米子粒含水量过高,造成子粒破碎率较高,降低了子粒品质,不利于玉米的贮藏、加工和运输。本试验于2016-2017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校内教学试验基地进行。采用5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6.0万株/hm~2、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抗倒伏能力、子粒灌浆脱水特性、产量和积温需求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选择早熟、高产、耐密、抗倒伏和宜机收的玉米品种选育和高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的主要结果如下:1.早熟品种祥玉790和陕单638的最大灌浆速率分别比郑单958(CK)降低了24.0%和20.7%,灌浆活跃期分别减少5.8d和4.3d,百粒重分别降低27.4%和21.8%,产量分别降低39.1%和25.2%。因此,宜机收玉米品种应适当密植以增加产量。2.早熟品种祥玉790和陕单638的子粒脱水速率最大值分别比郑单958高43.7%和31.5%,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时间长15d和9d,收获期子粒含水量降低了30.4%和16.0%。子粒含水量与苞叶、穗轴、穗位叶鞘、穗位叶的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位节间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子粒含水量与苞叶长度和层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宜机收品种应该具备脱水速率大,生理成熟后脱水时间长,收获期子粒含水量低的特点。3.中晚熟品种粒收1号的节间穿刺力比郑单958升高4.1%,压折力升高10.9%,抗倒伏力升高12.1%,田间倒伏率减小5.6个百分点。田间倒伏率与穿刺力和压折力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茎秆抗倒伏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宜机收品种应具备耐密性好、茎秆强度大的特点。4.河北省夏玉米区玉米生育期内常年6月15日至10月5日期间的有效积温在1602.1℃·d-1738.7℃·d。在有效积温少的年份中晚熟品种郑单958、粒收1号不能在收获期达到生理成熟。早熟品种祥玉790、陕单638分别比郑单958吐丝期早7d和2d,生育期短15d和9d,有效积温少9.2%和4.8%。在光热资源有限的河北省夏玉米区,早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适合机械收获。
【学位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5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玉米子粒灌浆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1.2.2 密度与玉米产量性状的关系
        1.2.3 玉米子粒含水量及其影响因素
        1.2.4 积温与玉米生长发育的关系
        1.2.5 本研究的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供试品种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生育时期的记载
        2.4.2 叶面积测定
        2.4.3 叶片SPAD值测定
        2.4.4 叶片净光合速率测定
        2.4.5 干物质积累量测定
        2.4.6 子粒灌浆及脱水测定
        2.4.7 测产及产量构成情况测定
        2.4.8 玉米株高、穗位高的测定
        2.4.9 茎秆性状及力学特征测定
        2.4.10 田间抗倒伏力的测定
        2.4.11 收获期各器官含水量测定
        2.4.12 气象因子测定
        2.4.13 Hybrid-maize模型的简介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玉米生育期内的有效积温情况
        3.1.1 不同玉米品种生育阶段分析
        3.1.2 不同玉米品种生育阶段所需有效积温状况
        3.1.3 近50年夏玉米生育期内天气状况
    3.2 不同玉米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
        3.2.1 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动态
        3.2.2 叶绿素相对值(SPAD)的变化动态
        3.2.3 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3.3 不同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
        3.3.1 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动态
        3.3.2 叶片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3.3.3 茎秆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3.4 不同玉米品种的灌浆特性
        3.4.1 子粒的灌浆动态
        3.4.2 子粒的灌浆特性参数
        3.4.3 子粒的灌浆速率
    3.5 不同玉米品种的穗部性状与产量构成
        3.5.1 穗部性状
        3.5.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6 不同玉米品种抗倒能力
        3.6.1 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变化
        3.6.2 不同玉米品种的茎秆特征
        3.6.3 不同玉米品种的田间倒伏率
        3.6.4 不同玉米品种倒伏率与茎秆性状的相关分析
    3.7 不同玉米品种的脱水特性
        3.7.1 子粒含水量动态的变化
        3.7.2 子粒脱水速率
        3.7.3 收获期各器官含水量
        3.7.4 收获期苞叶性状
4 讨论
    4.1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灌浆特性研究
    4.2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脱水特性研究
    4.3 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状研究
    4.4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倒特性研究
    4.5 不同玉米品种积温需求特性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媚;刘志新;;玉米密植生产及耐密型品种选育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年10期

2 吴秋平;郭新平;韩成卫;王惠芳;孔晓民;;玉米高产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5年04期

3 王元东;张华生;段民孝;张雪原;张春原;陈传永;赵久然;;适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探讨[J];中国种业;2014年11期

4 王晓慧;张磊;刘双利;曹玉军;魏雯雯;刘春光;王永军;边少锋;王立春;;不同熟期春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18期

5 李淑芳;张春宵;路明;刘文国;李晓辉;;玉米籽粒自然脱水速率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4年04期

6 谢瑞芝;雷晓鹏;王克如;郭银巧;柴宗文;侯鹏;李少昆;;黄淮海夏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研究初报[J];作物杂志;2014年02期

7 柳枫贺;王克如;李健;王喜梅;孙亚玲;陈永生;王玉华;韩冬生;李少昆;;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因素的分析[J];作物杂志;2013年04期

8 侯鹏;陈新平;崔振岭;王伟;王立娜;唐锦福;张福锁;;基于Hybrid-Maize模型的黑龙江春玉米灌溉增产潜力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9 李凤海;郭佳丽;于涛;史振声;;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子粒脱水速率的比较研究[J];玉米科学;2012年06期

10 夏海丰;高玮;王丕武;王提江;董本春;高艳;;耐密型玉米育种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徐冬雨;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密度效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陈广庭;宜机收高产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光合性能对种植密度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3 雷晓鹏;黄淮海地区玉米机械收获籽粒可行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侯学亮;邢台市玉米全程机械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5 韩露;黑龙江省铁力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6 相茂国;玉米籽粒直收机械适应性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玉莹;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早熟玉米区品种演化规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永学;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胡伟;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付晋峰;温光生态因素和种植密度对玉米粒重建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42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42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8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