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块茎芽端和茎端芽眼组织发芽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12:32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和蔬菜兼用作物,是我国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物。最近几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飞速发展,但马铃薯块茎发芽导致的品质劣变很大程度地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深对马铃薯块茎休眠和发芽机理的认识,对人为调控马铃薯块茎发芽和休眠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为了探究马铃薯块茎芽端和茎端芽眼组织的发芽特性,本实验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大西洋’、‘陇薯3号’、‘青薯9号’为实验材料,将不同品种、不同收获季节、不同休眠期马铃薯芽端和茎端的芽眼组织离体后进行发芽实验,分析发芽能力相关指标,并通过测定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组织活力相关指标,探究造成马铃薯块茎芽端和茎端芽眼组织发芽能力差异的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收获的马铃薯在休眠初期均表现茎端芽眼组织发芽能力强于芽端;(2)不同休眠期马铃薯芽眼组织发芽对比,发现在休眠初期茎端芽眼组织发芽能力强于芽端,随着休眠的进行这种发芽能力的差异逐步减小,并且马铃薯块茎休眠程度越低,离体后芽眼组织的发芽能力越强;(3)测定休眠初期芽端和茎端芽眼组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芽眼组织活力,发现茎端芽眼组织始终保持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块茎离体芽眼组织发芽实验示意图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马铃薯品种青薯 9 号茎端和芽端芽眼组织均在第 5d 发芽,第 15d 茎端和芽端芽眼组织发芽率分别为 93.33%和 73.33%(图 2.2D),且茎端芽眼组织的芽长和芽直径均显著高于芽端(图 2.3D 和图 2.4)。分析上述结果,15d 内四个品种茎端芽眼组织发芽率始终高于芽端,第 15d茎端芽眼组织的芽长和芽直径显著高于芽端,费乌瑞它、陇薯 3 号两个品种茎端芽眼组织分别比芽端提前 4d 和 6d 发芽,大西洋茎端芽眼组织在第 9d 发芽,芽端未见发芽,青薯 9 号芽端和茎端芽眼组织同时发芽,四个品种马铃薯茎端芽眼组织的发芽能力均强于芽端。此外,不同品种马铃薯的芽眼组织发芽能力存在差异,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青薯 9 号的芽眼组织发芽能力最强,陇薯三号次之,大西洋芽眼组织发芽能力最弱,可能和不同品种的休眠期差异有关。
图 2. 3 不同品种马铃薯芽眼组织的芽长和芽直径*表示 5%显著性水平;**表示 1%显著性水平;***表示 0.1%显著性水平Fig 2.3 The length and diameter of the bud eye tissu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potato*5% significant level; **1% significant level; ***0.1% significant leve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菜素内酯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在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的表达变化及对萌芽的影响[J]. 邹雪,邓孟胜,李立芹,余金龙,丁凡,黄雪丽,彭洁,帅禹,蔡诚诚,王西瑶. 作物学报. 2017(06)
[2]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贮藏期出芽及主要碳氮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J]. 钟蕾,邓俊才,王良俊,袁继超,郑顺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01)
[3]不同浓度葡萄糖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效果[J]. 丁海麦,李彩艳,狄建军,王海龙,苏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4)
[4]春秋两季马铃薯微型薯休眠期及发芽特性比较分析[J]. 樊荣,宋波涛,谢从华,柳俊. 中国马铃薯. 2009(05)
[5]赤霉素处理马铃薯整薯休眠效应的研究[J]. 李佩华. 贵州农业科学. 2008(03)
[6]马铃薯块茎休眠和发芽的分子机理及调控策略[J]. 司怀军,张宁,王蒂. 中国马铃薯. 2007(02)
[7]水稻叶片衰老生理的研究进展[J]. 王旭军,徐庆国,杨知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3)
[8]马铃薯的休眠特性及其生理调控研究[J]. 孙茂林,杨万林,李树莲,Enrique Chujoy. 中国农学通报. 2004(06)
[9]种子活力在种子质量评估中重要性的分析[J]. 周龙发. 农业与技术. 2004(02)
[10]马铃薯休眠块茎上芽眼组织休眠机理研究[J]. 王鹏,连勇,金黎平. 中国马铃薯. 2002(04)
博士论文
[1]马铃薯微型薯活力及其调控机理研究[D]. 蒲育林.甘肃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SbSnRK1对马铃薯液泡转化酶活性调控的初步研究[D]. 刘腾飞.华中农业大学 2015
[2]马铃薯离体块茎休眠生理研究[D]. 王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本文编号:2906867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块茎离体芽眼组织发芽实验示意图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马铃薯品种青薯 9 号茎端和芽端芽眼组织均在第 5d 发芽,第 15d 茎端和芽端芽眼组织发芽率分别为 93.33%和 73.33%(图 2.2D),且茎端芽眼组织的芽长和芽直径均显著高于芽端(图 2.3D 和图 2.4)。分析上述结果,15d 内四个品种茎端芽眼组织发芽率始终高于芽端,第 15d茎端芽眼组织的芽长和芽直径显著高于芽端,费乌瑞它、陇薯 3 号两个品种茎端芽眼组织分别比芽端提前 4d 和 6d 发芽,大西洋茎端芽眼组织在第 9d 发芽,芽端未见发芽,青薯 9 号芽端和茎端芽眼组织同时发芽,四个品种马铃薯茎端芽眼组织的发芽能力均强于芽端。此外,不同品种马铃薯的芽眼组织发芽能力存在差异,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青薯 9 号的芽眼组织发芽能力最强,陇薯三号次之,大西洋芽眼组织发芽能力最弱,可能和不同品种的休眠期差异有关。
图 2. 3 不同品种马铃薯芽眼组织的芽长和芽直径*表示 5%显著性水平;**表示 1%显著性水平;***表示 0.1%显著性水平Fig 2.3 The length and diameter of the bud eye tissu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potato*5% significant level; **1% significant level; ***0.1% significant leve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菜素内酯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在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的表达变化及对萌芽的影响[J]. 邹雪,邓孟胜,李立芹,余金龙,丁凡,黄雪丽,彭洁,帅禹,蔡诚诚,王西瑶. 作物学报. 2017(06)
[2]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贮藏期出芽及主要碳氮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J]. 钟蕾,邓俊才,王良俊,袁继超,郑顺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01)
[3]不同浓度葡萄糖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效果[J]. 丁海麦,李彩艳,狄建军,王海龙,苏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4)
[4]春秋两季马铃薯微型薯休眠期及发芽特性比较分析[J]. 樊荣,宋波涛,谢从华,柳俊. 中国马铃薯. 2009(05)
[5]赤霉素处理马铃薯整薯休眠效应的研究[J]. 李佩华. 贵州农业科学. 2008(03)
[6]马铃薯块茎休眠和发芽的分子机理及调控策略[J]. 司怀军,张宁,王蒂. 中国马铃薯. 2007(02)
[7]水稻叶片衰老生理的研究进展[J]. 王旭军,徐庆国,杨知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3)
[8]马铃薯的休眠特性及其生理调控研究[J]. 孙茂林,杨万林,李树莲,Enrique Chujoy. 中国农学通报. 2004(06)
[9]种子活力在种子质量评估中重要性的分析[J]. 周龙发. 农业与技术. 2004(02)
[10]马铃薯休眠块茎上芽眼组织休眠机理研究[J]. 王鹏,连勇,金黎平. 中国马铃薯. 2002(04)
博士论文
[1]马铃薯微型薯活力及其调控机理研究[D]. 蒲育林.甘肃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SbSnRK1对马铃薯液泡转化酶活性调控的初步研究[D]. 刘腾飞.华中农业大学 2015
[2]马铃薯离体块茎休眠生理研究[D]. 王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本文编号:2906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9068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