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测墒补灌下不同施肥灌溉方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7 10:09
  2015-2016和2016-2017年度小麦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施肥灌溉方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济麦22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共设4个处理,每公顷施纯氮量分别为0kg(N0)、180kg(N1)、210kg(N2)、240kg(N3);副区为施肥灌溉方式,共3个处理,分别为沟施氮肥不灌水(W0)、沟施氮肥畦灌(W1)和微喷带水与氮肥一体化(W2),水肥一体化用微喷带喷施,灌水量均为拔节期和开花期0-4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补灌至70%和65%,共12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如下:1同一施氮量下不同施肥灌溉方式对小麦耗水特性的影响相同施氮量条件下,2015-2016生长季总补灌量为W1显著高于W2,2016-2017生长季为W1和W2处理无显著差异;两个生长季,N2和N3条件下,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0>W2>W1;相同施氮量条件下100-16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W2处理高于W1,开花至成熟期耗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均为W2>W1。2同一施氮量下不同施肥灌溉方式对小麦光合特性...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测墒补灌下不同施肥灌溉方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不同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0-200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2015-2016)

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层,开花期


图 1 不同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 0-200 cm 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 (2015-2016)Fig.1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in the 0-200 cm soil layer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at anthesis and maturity(2015-2016)土层Soillayers(cm)土壤相对含水量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

土壤贮水,消耗量,土层


测墒补灌下不同施肥灌溉方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著高于 W1;N3 条件下 0-140 cm 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均为 W0 最高,0-60 cm 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 W1 处理显著高于 W2,100-200 cm 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 W2 处理显著高于W1。。以上结果表明,与沟施畦灌施肥灌溉方式比较,水肥一体化方式促进了小麦对100-160cm 土层土壤贮水的消耗,有利于小麦对土壤水分的高效利用。土壤贮水消耗量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m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郭丽,王丽英,张彦才,史建硕,李若楠,王艳霞,任燕利.  华北农学报. 2017(03)
[2]生育期水分调控对甘肃河西地区滴灌春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J]. 张雨新,张富仓,邹海洋,陈东峰,范军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3)
[3]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洁梅,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王越,何方.  节水灌溉. 2016(08)
[4]圆形喷灌机条件下不同灌水施肥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薛彬,李雪,严海军.  节水灌溉. 2016(08)
[5]微喷补灌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和光合特性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徐学欣,王东.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4)
[6]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与思考[J]. 姜延国,崔培学,刘文伟.  水利发展研究. 2016(07)
[7]遮阴和施氮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张元帅,冯伟,张海艳,齐双丽,衡亚蓉,郭彬彬,李晓,王永华,郭天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9)
[8]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J]. 董志强,张丽华,吕丽华,李谦,梁双波,贾秀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06)
[9]施用氮肥对太行山前平原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J]. 茹淑华,耿暖,张国印,王凌,孙世友.  华北农学报. 2015(05)
[10]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 刘义国,位国峰,商健,林琪.  灌溉排水学报. 2015(10)

硕士论文
[1]测墒补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及生理基础[D]. 王欣.山东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41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941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d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