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中美德玉米品种的耐密性对深松再增密响应的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2 21:26
  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玉米品种可以通过调节根冠结构功能来适应增密环境,提高产量。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促进根冠生长,延缓衰老,提高玉米产量。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促进根冠生长,延缓衰老,提高玉米产量。但不同品种对密度和深松的响应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将深松和增密相结合,进行我国玉米与国外品种的耐密性对深松响应的差异分析,探索深松对玉米耐密性调控机制,为内蒙古平原灌区玉米生产中采取深松再增密措施实现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取耕作方式×种植密度×品种三因素裂区试验,在深松40cm和旋耕15cm两种耕作条件下,在9.0万株/hm2和10.5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下,对中系郑单958和登海618、美系先玉335和华美1号、德系KX3564和KWS2564共6个不同血缘玉米品种的地上与地下部形态、生理及产量构成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中美德不同品种间土壤容重(0-40cm)、土壤紧实度(0-60cm)、土壤含水量(0-80cm)、土壤贮水量(0-80cm)对深松耕作的响应无显著差异。(2)深松耕作显著降低了高低密度间土壤含水量(0-80cm)、土壤贮水量(0-80c...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玉米品种耐密性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1.2.1.1 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特性的影响
            1.2.1.2 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冠层特性的影响
            1.2.1.3 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
        1.2.2 玉米生长发育对深松耕作的响应
        1.2.3 不同玉米品种耐密性的差异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土壤含水量
        2.3.2 土壤容重
        2.3.3 土壤紧实度
        2.3.4 净光合速率
        2.3.5 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
        2.3.6 叶面积指数
        2.3.7 冠层植株形态
        2.3.8 根系指标测定
        2.3.9 干物质积累和转运
        2.3.10 测产考种
    2.4 相关计算公式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理化特性对深松的响应
        3.1.1 土壤容重对深松措施的响应
            3.1.1.1 播前土壤容重对深松的响应
            3.1.1.2 吐丝期土壤容重对深松的响应
            3.1.1.3 成熟期土壤容重对深松的响应
        3.1.2 土壤紧实度对深松的响应
        3.1.3 土壤含水量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1.3.1 吐丝期土壤含水量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
            3.1.3.2 成熟期土壤含水量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
        3.1.4 土壤贮水量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2 植株根系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2.1 单株根系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2.2 各土层根干重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2.3 植株形态指标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4 光合特征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4.1 吐丝期玉米净光合速率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4.2 吐丝期玉米叶面积指数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4.3 吐丝期玉米叶片SPAD值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
    3.5 根冠比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6 耐密系数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7 经济系数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8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3.9 经济效益对深松增密的响应
4 讨论
    4.1 深松耕作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是高密群体产量挖潜的重要保障措施
    4.2 玉米品种根系形态和分布对深松的适应是提高玉米耐密性的前提
    4.3 深松耕作减缓增密后单株生产力的下降是高密群体产量挖潜的主要途径
    4.4 玉米品种的耐密性对深松耕作适应性的衡量指标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松对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张瑞富,杨恒山,高聚林,张玉芹,王志刚,范秀艳,毕文波.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5)
[2]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产量结构的差异研究[J]. 侯月,王鹏文.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4(03)
[3]深松免耕种植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孙贵臣,冯瑞云,陈凌,穆志新,张瑞军,阎晓涛,闫贵云.  作物杂志. 2014(04)
[4]深松方式对玉米根系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栗维,朱海燕,逄焕成,刘明,李玉义,金忠华,齐华.  作物杂志. 2014(03)
[5]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对弱光响应的差异[J]. 李冬梅,张春玲,吴亚男,赵奎华,王延波,齐华,聂林雪,陈涛,马丽婷.  玉米科学. 2013(06)
[6]弯曲式深松犁试验与保护性耕作关系分析[J]. 张鲁云,郑炫,何兴村,李帆.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06)
[7]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对弱光响应的差异[J]. 李冬梅,赵奎华,王延波,齐华,王大伟,吴亚男,赵海岩,张春玲,刘明.  玉米科学. 2013(05)
[8]不同施肥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养分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张丽光,李丹,刘磊,王蕾,孙志梅,彭正萍,薛世川.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2)
[9]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J]. 唐建华,张卫建,王延波,于吉琳,宋振伟,刘荣,王大为,刘颖,齐华.  作物杂志. 2013(02)
[10]高产夏玉米产量性能特征及密度深松调控效应[J]. 侯海鹏,丁在松,马玮,李从锋,赵明.  作物学报. 2013(06)

硕士论文
[1]行距配置对黄淮南部夏玉米群体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D]. 张海红.河南农业大学 2015
[2]深松耕作对土壤理化特征及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的调控效应[D]. 王新兵.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的抗倒伏特征研究[D]. 黄建军.石河子大学 2008
[4]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特性及与地上部关系的研究[D]. 管建慧.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5]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灌浆期光合特性研究[D]. 郭江.河北农业大学 2005
[6]玉米产量潜力增进技术研究[D]. 张永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94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094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b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