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大豆根瘤菌与宿主共生能力差异的遗传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7 23:54
  大豆是重要的作物,可以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体系。推广根瘤菌菌剂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和环境污染。不同根瘤菌与同一大豆品种的共生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根瘤菌共生能力差异的遗传机制,为选育共生能力强的根瘤菌菌剂打下理论基础。Sinorhizobium fredii CCBAU 45436、Sinorhizobium sp. CCBAU 05631和Sinorhizobi m scojae CCBAU 05684属于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不仅基因组大小不同(45436,6.91 Mb; 05631,6.26 Mb;05684, 6.09 Mb),而且与供试宿主植物(商业大豆品种冀豆17、野大豆和木豆)的共生能力存在差异:45436的共生能力最强,05631次之,05684的共生能力最差。本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了 3株菌的基因组差异,针对45436的15个基因簇构建删除突变体,发现反硝化基因簇的删除突变体与冀豆17、野大豆和木豆的共生能力显著下降;05631也具有反硝化基因簇,其删除突变体与野大豆和木豆的共生能力下降;而05684基因组中不包含这15个基因簇。在反硝化基...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大豆根瘤菌与宿主共生能力差异的遗传学研究


图1-1根瘤菌和亘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Saeki,?2011)??

根瘤


__蠢??c1?d.?e.?f?g??W??图1-1根瘤菌和亘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Saeki,?2011)??(a)根瘤菌存在于根圈环境,(b)根瘤菌定殖在根毛表面,(c)根毛弯曲包裹根瘤菌,(d)侵染线的形成,(e)??侵染线不断延伸,(f,g)侵染线穿过外皮层或者内皮层细胞、分枝,(h)根瘤菌由侵染线进入到宿主植物细胞内,??被植物细胞膜包裹。注:上面是有限根瘤的形成过程,下面是无限根瘤的形成过程。??1.2.3根瘤的形成??侵染线形成的同时,根部皮层细胞重新去分化,进行连续细胞分裂,形成根瘤原基,根瘤原??基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向根外部形成突起,最终发育成根瘤(Timmers,Auriac?and?Truchet,??1999)。根瘤分为有限根瘤和无限根瘤(图1-2),一些豆科植物的根瘤原基不具有持续分生组织,??根瘤原基最终发育为圆形根瘤,被称为有限根瘤;一些豆科植物的根瘤原基具有持续性分生组织,??根瘤原基最终发育为不定形态的根瘤

过程图,血红素,过程,酶促反应


红色转变为绿色,根瘤的颜色也转变为绿色(Navascuesetal.,2012)。??1.3.2血红素??如图1-3所示,豆血红蛋白的血红素是一个含铁的四吡咯环化合物,是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合成的(Brian,?1996)。??pH?A"??r?K??0=\?ALA?dehydratase?^?^//?\?PBG?deaminase^?.^/??之?"pH(A^〇aH?s-j.??aH?Th??ALA?PBG?Hydroxymethylbilane??V?Me?pH?Me?pH?ah??pH?pH?pH?pH?pH?pH??Protoporphyrinogen?IX?Coproporphyrlnogen?III?Uroporphyrir?ogen?III??V?Me?V?Me??Pr〇,c-0en?X?外?<^YW??oxdase?\^Ih????《?>?FerrochetoUis。?《?Y?》?.Othef?hemes??Protoporphyrin?IX?Protoheme??▼????Chtofophylte??图1-3血红素的合成过程(Brian,?1996)。??血红素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含有血红素的蛋白参与很多反应,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羟基化??作用以及结合氧气或者其它双分子气体(Kleingardner?and?Bren,?2015)。血红素的合成是通过一系??列连续的酶促反应完成的,它的前体是5-氨基乙酰丙酸(ALA),酶促反应中会产生中间产物——??尿口卜琳原Ill(Uroporphyrinogenlll)


本文编号:3613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13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2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