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生长和土壤CH 4 和N 2 O排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7-03 12:23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是气候变暖主要特征之一。气候变暖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性的增加,增强稳定性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生物多样性增加可使系统稳定性增强。水稻和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稻-麦轮作是我国重要的种植模式。夜间增温显著影响水稻和冬小麦生产及CH4和N2O的排放,对温室效应产生影响。品种混栽可提高稻-麦产量,但对稻田、麦田CH4和N2O排放有何影响尚不清楚。在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进一步开展区域稻-麦系统综合温室效应评估和减排评价,提高农业生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本文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生长、生理、CH4和N2O综合增温潜势和排放强度的影响。夜间增温设2水平,即对照(CK,control)和增温(NW,nighttime warming);品种混栽设3水平,即混作(IC,intercropping),主栽净栽(MP,main plant)和次栽净栽(SP,secon...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夜间增温对作物生长生理的影响
        1.2.2 夜间增温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2.3 品种混栽对作物生长生理的影响
        1.2.4 品种混栽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方法
        2.3.1 水稻、冬小麦生长指标测定
        2.3.2 水稻、冬小麦生物量测定
        2.3.3 水稻、冬小麦产量测定
        2.3.4 稻-麦土壤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测定
        2.3 5 持续变化的全球增温/冷却潜势(SGWP/SGCP)估算
        2.3.6 稻-麦轮作系统气体排放强度
        2.3.7 环境因子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1 稻-麦夜间增温效果
    3.2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2.1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水稻分蘖数的影响
        3.2.2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3.2.3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3.2.4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3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3.1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冬小麦分蘖数的影响
        3.3.2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3.3.3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冬小麦生物量的影响
        3.3.4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3.4 讨论与本章小结
        3.4.1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单株分蘖数和株高的影响
        3.4.2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4.1 试验期内气温和降水特征
    4.2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田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4.2.1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田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
        4.2.2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田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
        4.2.3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田CH_4累积排放量的影响
        4.2.4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田N_2O累积排放量的影响
    4.3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麦田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4.3.1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麦田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
        4.3.2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麦田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
        4.3.3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麦田CH_4累积排放量的影响
        4.3.4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麦田N_2O累积排放量的影响
    4.4 讨论与本章小结
        4.4.1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CH_4排放的影响
        4.4.2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N_2O排放的影响
第五章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系统的综合减排效果分析
    5.1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和减排评价
    5.2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麦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和减排评价
    5.3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和减排评价
    5.4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析
    5.5 讨论与本章小结
        5.5.1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5.5.2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麦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5.5.3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系统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5.5.4 夜间增温下品种混栽对稻-麦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硅对夜间增温条件下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郑泽华,娄运生,左慧婷,石一凡,王颖.  中国农业气象. 2018(06)
[2]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对水稻生长、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 蓝妮,向慧敏,章家恩,王福刚,罗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8)
[3]夜间增温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高光谱估算[J]. 王颖,娄运生,石一凡,郑泽华,左慧婷.  生态学报. 2018(14)
[4]藏北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对长期增温的响应[J]. 王学霞,高清竹,干珠扎布,胡国铮,栗文瀚,罗文蓉.  中国农业气象. 2018(03)
[5]中国季节性昼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及其对植被活动的影响[J]. 赵杰,杜自强,张红,张霄羽,赵虹.  生态学报. 2018(11)
[6]模拟增温及免耕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J]. 董京铭,史达伟,刘瑞翔,马晨晨.  湖北农业科学. 2017(23)
[7]间隙灌溉和控释肥施用耦合措施对稻麦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J]. 纪洋,于海洋,Ralf Conrad,徐华.  生态环境学报. 2017(10)
[8]植物多样性对湿地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蒋跃平,于晨晨,韩文娟,王海,罗斌,施猛猛,常杰,葛滢.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9]麦田间作大蒜减排温室气体:兼顾经济环境效益[J]. 陈素云,吴洪生,李季,姚东良,赵月,陈凯凯.  西北农业学报. 2017(06)
[10]水稻与水合欢间作对作物群体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的影响[J]. 张少斌,梁开明,张殷,李妹娟,章家恩.  生态环境学报. 2016(11)

博士论文
[1]小麦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作用研究[D]. 郭世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2]冬小麦生产力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响应研究[D]. 田云录.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D]. 杨志远.华中农业大学 2018
[2]夜间增温对稻—麦农田CH4和N2O排放影响及其高光谱估算[D]. 王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8
[3]冬小麦多品种间作对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施成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4]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 张同.华中农业大学 2016
[5]人工湿地中植物多样性和基质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研究[D]. 赵争艳.浙江大学 2016
[6]模拟增温和降水减少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和N2O通量的影响[D]. 吴杨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
[7]不同作物季施用生物炭对稻麦轮作系统周年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D]. 李露.南京农业大学 2015
[8]浙西南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生境及光合作用的影响[D]. 高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9]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需水量的影响[D]. 徐芸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10]田间品种多样性对小麦白粉病及其病原菌群体多样性的影响[D]. 姜延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654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54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0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