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秆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发布时间:2022-09-17 10:0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绿色革命中矮杆基因的引入及田间栽培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然而植株过矮必然造成生物产量降低,而当收获指数达到一定高度时,进一步改良其产量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产量的提高。协调这种矛盾关系的关键在于改进茎秆质量,在一定矮化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茎秆质量的选择。本研究以西农1376和小偃81培育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包含190个家系的RIL群体进行多态性分析,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利用IciMapping v4.1的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茎秆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和遗传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90K小麦芯片技术对亲本及家系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共检测到9728个多态性标记,然后剔除缺失率较高及显著偏离的标记,经过连锁分析,构建了含43个连锁群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其中5944个SNP多态性标记被定位于小麦的21条染色体上。构建的连锁图谱染色体总长为2955.17cM,标记间平均距离0.5cM。各个染色体组之间的分子标记数目分布不均衡,A染色体组包含2847个标记(占标记总数的47.9%),遗传距离覆盖长度1448.03cM,标...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作图遗传群体类型
1.1.1 F2及其衍生的F3家系
1.1.2 BC群体
1.1.3 DH群体
1.1.4 重组自交系群体
1.1.5 近等基因系群体
1.2 分子标记类型
1.2.1 分子杂交技术标记
1.2.2 PCR技术分子标记
1.2.3 PCR与限制酶酶切技术结合的DNA标记
1.2.4 基因芯片技术分子标记
1.3 小麦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及QTL的应用
1.3.1 小麦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
1.3.2 QTL的应用
1.4 小麦茎秆结构特征与茎秆强度的关系
1.5 小麦茎秆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及展望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田间表型测定
2.4 亲本及RIL群体材料的DNA提取及 90K芯片检测分型
2.4.1 试验材料DNA提取
2.4.2 90K芯片检测及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遗传图谱概况
3.2 株高及节间性状的遗传分析
3.2.1 株高及节间长度等农艺性状表型分析
3.2.2 株高及节间长度等农艺性状QTL定位
3.3 穗长、穗下茎、穗下节长度及穗下茎节比的遗传分析
3.3.1 穗长、穗下茎、穗下节长度及穗下茎节比的表型变异分析
3.3.2 穗长、穗下茎、穗下节长度及穗下茎节比的QTL定位
3.4 基部一二节间茎粗、壁厚及髓腔直径的遗传分析
3.4.1 基部一二节间茎粗、壁厚及髓腔直径的表型变异分析
3.4.2 基部一二节间茎粗、壁厚及髓腔直径性状的QTL定位
3.5 茎秆机械性状遗传分析
3.5.1 茎秆机械性状的表型变异统计分析
3.5.2 茎秆机械性状的QTL定位
第四章 讨论
4.1 遗传图谱构建
4.1.1 亲本与作图群体质量
4.1.2 分子标记技术的选择
4.1.3 本研究构建遗传图谱与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
4.2 茎秆相关性状QTL定位结果汇总分析
4.3 QTL检测结果与前人比较
4.3.1 株高、穗长及节间长度QTL
4.3.2 基部茎粗、壁厚、髓腔直径的QTL
4.3.3 茎秆机械性状的QTL定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章英文缩略词汇总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麦茎秆实心度对茎秆强度的影响及相关性状QTL分析[J]. 潘婷,胡文静,李东升,程晓明,吴荣林,程顺和. 作物学报. 2017(01)
[2]油菜茎秆弹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马征,李耀明,徐立章. 农机化研究. 2016(05)
[3]利用SNP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J]. 高尚,莫洪君,石浩然,王智强,林宇,武方琨,邓梅,刘亚西,魏育明,郑有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1)
[4]基于SNP标记小麦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复合图谱的构建[J]. 陈广凤,田纪春. 分子植物育种. 2015(07)
[5]QTL IciMapping:Integrated software for genetic linkage map construction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mapping in biparental populations[J]. Lei Meng,Huihui Li,Luyan Zhang,Jiankang Wang. The Crop Journal. 2015(03)
[6]不同苦荞品种茎秆强度和植株性状的差异及其相关性[J]. 韦爽,万燕,晏林,向达兵,赵钢,黄凯丰,谭茂玲,宋月,张莹. 作物杂志. 2015(02)
[7]改良CTAB方法快速提取小麦基因组DNA(英文)[J]. 张晓祥,王玲,寿路路.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07)
[8]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的研究[J]. 冯素伟,李淦,胡铁柱,姜小苓,李小军,董娜,茹振钢.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6)
[9]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定位及其与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J]. 张国宏,杨德龙,栗孟飞,李兴茂,倪胜利,幸华.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09)
[10]山农01-35×藁城9411重组自交系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J]. 师翠兰,郑菲菲,陈建省,韩淑晓,王永瑞,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12(08)
博士论文
[1]高密度小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D]. 崔法.山东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小麦生物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D]. 王永瑞.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QTL发掘及近等基因系创制[D]. 莫洪君.四川农业大学 2014
[3]普通小麦穗发芽抗性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苗西磊.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4]小麦抗倒伏相关茎秆性状的QTL定位[D]. 刘靖.南京农业大学 2012
[5]小麦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 谢全刚.山东农业大学 2011
[6]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伏的关系[D]. 安呈峰.山东农业大学 2008
[7]小麦SSR标记遗传图谱构建与株高和抽穗期的QTL定位[D]. 许盛宝.新疆农业大学 2005
[8]小麦分子连锁图的构建[D]. 郭小建.山西农业大学 2003
[9]小麦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 郭会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2
本文编号:3679020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作图遗传群体类型
1.1.1 F2及其衍生的F3家系
1.1.2 BC群体
1.1.3 DH群体
1.1.4 重组自交系群体
1.1.5 近等基因系群体
1.2 分子标记类型
1.2.1 分子杂交技术标记
1.2.2 PCR技术分子标记
1.2.3 PCR与限制酶酶切技术结合的DNA标记
1.2.4 基因芯片技术分子标记
1.3 小麦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及QTL的应用
1.3.1 小麦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
1.3.2 QTL的应用
1.4 小麦茎秆结构特征与茎秆强度的关系
1.5 小麦茎秆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及展望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田间表型测定
2.4 亲本及RIL群体材料的DNA提取及 90K芯片检测分型
2.4.1 试验材料DNA提取
2.4.2 90K芯片检测及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遗传图谱概况
3.2 株高及节间性状的遗传分析
3.2.1 株高及节间长度等农艺性状表型分析
3.2.2 株高及节间长度等农艺性状QTL定位
3.3 穗长、穗下茎、穗下节长度及穗下茎节比的遗传分析
3.3.1 穗长、穗下茎、穗下节长度及穗下茎节比的表型变异分析
3.3.2 穗长、穗下茎、穗下节长度及穗下茎节比的QTL定位
3.4 基部一二节间茎粗、壁厚及髓腔直径的遗传分析
3.4.1 基部一二节间茎粗、壁厚及髓腔直径的表型变异分析
3.4.2 基部一二节间茎粗、壁厚及髓腔直径性状的QTL定位
3.5 茎秆机械性状遗传分析
3.5.1 茎秆机械性状的表型变异统计分析
3.5.2 茎秆机械性状的QTL定位
第四章 讨论
4.1 遗传图谱构建
4.1.1 亲本与作图群体质量
4.1.2 分子标记技术的选择
4.1.3 本研究构建遗传图谱与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
4.2 茎秆相关性状QTL定位结果汇总分析
4.3 QTL检测结果与前人比较
4.3.1 株高、穗长及节间长度QTL
4.3.2 基部茎粗、壁厚、髓腔直径的QTL
4.3.3 茎秆机械性状的QTL定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章英文缩略词汇总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麦茎秆实心度对茎秆强度的影响及相关性状QTL分析[J]. 潘婷,胡文静,李东升,程晓明,吴荣林,程顺和. 作物学报. 2017(01)
[2]油菜茎秆弹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马征,李耀明,徐立章. 农机化研究. 2016(05)
[3]利用SNP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J]. 高尚,莫洪君,石浩然,王智强,林宇,武方琨,邓梅,刘亚西,魏育明,郑有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1)
[4]基于SNP标记小麦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复合图谱的构建[J]. 陈广凤,田纪春. 分子植物育种. 2015(07)
[5]QTL IciMapping:Integrated software for genetic linkage map construction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mapping in biparental populations[J]. Lei Meng,Huihui Li,Luyan Zhang,Jiankang Wang. The Crop Journal. 2015(03)
[6]不同苦荞品种茎秆强度和植株性状的差异及其相关性[J]. 韦爽,万燕,晏林,向达兵,赵钢,黄凯丰,谭茂玲,宋月,张莹. 作物杂志. 2015(02)
[7]改良CTAB方法快速提取小麦基因组DNA(英文)[J]. 张晓祥,王玲,寿路路.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07)
[8]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的研究[J]. 冯素伟,李淦,胡铁柱,姜小苓,李小军,董娜,茹振钢.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6)
[9]小麦株高发育动态QTL定位及其与水分环境互作遗传分析[J]. 张国宏,杨德龙,栗孟飞,李兴茂,倪胜利,幸华.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09)
[10]山农01-35×藁城9411重组自交系遗传图谱构建及粒重QTL分析[J]. 师翠兰,郑菲菲,陈建省,韩淑晓,王永瑞,田纪春. 作物学报. 2012(08)
博士论文
[1]高密度小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D]. 崔法.山东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小麦生物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D]. 王永瑞.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QTL发掘及近等基因系创制[D]. 莫洪君.四川农业大学 2014
[3]普通小麦穗发芽抗性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苗西磊.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4]小麦抗倒伏相关茎秆性状的QTL定位[D]. 刘靖.南京农业大学 2012
[5]小麦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 谢全刚.山东农业大学 2011
[6]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伏的关系[D]. 安呈峰.山东农业大学 2008
[7]小麦SSR标记遗传图谱构建与株高和抽穗期的QTL定位[D]. 许盛宝.新疆农业大学 2005
[8]小麦分子连锁图的构建[D]. 郭小建.山西农业大学 2003
[9]小麦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 郭会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2
本文编号:3679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790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