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刺铗长足摇蚊生物学特征及其实验种群动态生命表

发布时间:2020-04-07 17:20
【摘要】:针对延安市宝塔区内摇蚊大规模孳生,成虫婚飞严重影响居民外出活动的现象,于2016年10月、11月和2017年5月、6月对婚飞的摇蚊成虫进行扫网采样,以分布范围和数量作为选取优势种的标准,确定延安市宝塔区摇蚊的优势种,并利用成虫的种类分布,对延安市宝塔区地表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优势种的实验种群,并结合野外调查的结果,研究了优势种的生物学特征和在宝塔区的年生活史,此外,还构建和分析了优势种的实验种群的动态生命表,对探究摇蚊大量孳生的原因和生态化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延安市宝塔区共采集到摇蚊成虫2亚科10属,分别隶属于长足摇蚊亚科的流粗腹摇蚊属、沟粗腹摇蚊属、大粗腹摇蚊属、前突摇蚊属和长足摇蚊属,以及摇蚊亚科的多足摇蚊属、摇蚊属、小摇蚊属、间摇蚊属和雕翅摇蚊属。其中,长足摇蚊属的刺铗长足摇蚊分布最广泛,且数量占调查结果的90%以上,为延安市宝塔区的优势种。利用摇蚊成虫的种类分布作为指示物种,对延安市宝塔区地表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估,刺铗长足摇蚊的爆发表明宝塔区的地表水环境已遭受中等程度的污染。刺铗长足摇蚊的生活史为完全变态发育,幼虫期可分为四个龄期,三龄以后幼虫才具备保持其属、种相应的形态特征结构。卵粒呈长椭圆形,棕黄色,多个卵粒被卵膜包裹形成球状结构。幼虫为长圆柱形蠕虫状,幼虫头长约是头宽的2倍,触角可随意伸入触角鞘内,尾刚毛台长一般为其宽的5倍左右,具高度发达的前、后原足。蛹期较幼虫期体长明显变短,体色加深,不进食,游动速度变慢,蛹期历期较短,在蛹期可通过体宽初步判断性别。雌蚊和雄蚊除了在体宽外,外形方面最大的差别在于触角,雄性触角长,密集分布多个蓬松轮毛,远观呈羽毛状,雌性触角为念珠状,分节明显,仅在基部上散布少量刚毛。生活习性方面,幼虫为掠食性,且在幼虫期间不筑巢,在水体自由生活,二龄起进入底泥内生活,偏好黏质土,成虫必须经过婚飞交尾后产卵,婚飞场所常选在离水源较近且植被丰富的区域。刺铗长足摇蚊在延安市宝塔区一年共发生两代,世代不重叠,幼虫发育化蛹的温度一般高于20℃时,冬季以成熟幼虫越冬,5月份至10月是刺铗长足摇蚊活动的高峰期。根据刺铗长足摇蚊幼虫的头壳宽度可对幼虫期进行龄数划分,幼虫期明显可分为四个龄期,并计算得出了各个龄期头壳宽度的范围,一龄幼虫:98.92±8.33 um、二龄幼虫:193.33±16.67 um、三龄幼虫和四龄幼虫分别为321.69±24.07 um和470.43±32.36 um。在以日龄作为时间间隔组建的刺铗长足摇蚊实验种群动态生命表中,整个世代约经历49.45±2.14 d,幼虫期的平均发育时间最长,其中一龄期最短,四龄期最长,分别为1.05±0.50 d和15.62±1.05 d,卵期和蛹期相对较短,分别为1.91±0.82 d和1.58±0.74 d,成虫期次之,为3.45±2.14 d。在以虫龄作为时间间隔组建的刺铗长足摇蚊实验种群动态生命表中,成虫期共收集2枚卵块,计821粒卵,平均存活个体的产卵数为22.81,种群的净繁殖率R_0=2.311,该种群逐渐变大,下一代种群数量的本世代的2.31倍,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r_m=0.020,种群的内禀增长力为正值,说明数量增加,表明在饲养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刺铗长足摇蚊实验种群有增长的趋势。通过比较不同虫龄的种群存活情况,发现幼虫期和卵期的致死力较高,其中一龄幼虫的致死力最高。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凹型曲线,幼体死亡率较高,但存活到三龄和四龄死亡率就会降低,需要较高的出生率来补偿,在生殖对策选择中更倾向于r选择,产多而小的后代,采取一生一次或爆炸式的生殖模式。
【图文】:

样点,摇蚊,采样时间,婚飞


第二章 摇蚊成虫种属鉴定采样时间为 2016 年 10 月、11 月和 2017 年 5 月、6 月,此时期为摇蚊羽化高峰期,每日 17:00 至 18:30 间在各样点对进行婚飞的摇蚊群进行扫网,考虑到延安秋季降温快的特点,10 月、11 月将采样时间提前至 16:30 至 18:00,每个样点至少保证 5 min 的采样时间,为确保各样点之间的可参考性,应以同样的力度收集摇蚊成虫,如遇下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应根据当天具体天气情况调整采样时间。除此之外,同时采用灯诱法收集成虫个体,以及使用毛笔、镊子从蜘蛛网上捕捉等方法获得成虫。

摇蚊,婚飞


幼虫的人工培养基水样,,过 120 目筛网备用,称取风干的黏土放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均匀混合,在此过程,加6.5-7.5 之间,后置于温度为 105~110 ℃烘箱内干后的黏土和石英砂以质量比 4:1 混合,后加占干重的 3~5%),加入之前过筛的延河水样混底泥层高度≥50 mm,水层≥30 mm,每隔 2 蚊幼虫的人工培养基。足摇蚊羽化后需要进行婚飞交配,现有的饲养计并制作了成虫专用的饲养笼。该饲养笼为 构,其各个面均覆以 50 目纱网,选择一侧口,并以拉链连接(见图 3-1),方便换水和观又可以为成虫婚飞提供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华;第14届摇蚊科国际会议[J];昆虫知识;2001年02期

2 谢祚浑;大连市的摇蚊科幼虫及新记录[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3 王俊才,王新华;辽宁省摇蚊科二新种(双翅目:摇蚊科)[J];动物学研究;1996年02期

4 王新华;中国东洋区摇蚊科二新种(双翅目:摇蚊科)[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5 王士达;中国南部数省摇蚊科新种及罕见种属新记录(双翅目)[J];昆虫分类学报;1994年02期

6 王新华;第13届摇蚊科国际学术会议[J];昆虫知识;1999年01期

7 祝乃淳;辽宁西部地区的摇蚊科幼虫[J];水产科学;1984年02期

8 谢祚浑,周一兵;池塘中摇蚊科幼虫现存量和生产力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9 余海军;陈佳林;黄鑫;张钰莹;田召志;王茜;;双翅目摇蚊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10 陈姗;王丽卿;张瑞雷;;蒙古国摇蚊分类学的研究进展及名录[J];生物学杂志;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齐鑫;施时迪;林晓龙;王新华;;浙江省摇蚊亚科昆虫种类记述[A];浙江省第四届动物学博士与教授论坛、动物学与经济强省-浙江省动物学研究及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常晓丽;翟保平;;四种新型杀虫剂对黄色羽摇蚊(双翅目:摇蚊科)老熟幼虫的毒性作用[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齐鑫;施时迪;林晓龙;王新华;;浙江省摇蚊科分类学研究[A];浙江省动物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慕林青;张海萍;刘培斌;高晓薇;赵树旗;渠晓东;;基于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永定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真;刺铗长足摇蚊生物学特征及其实验种群动态生命表[D];延安大学;2019年

2 黄静莉;武陵山地区直突摇蚊亚科分类学研究(双翅目:摇蚊科)[D];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

3 李丽梅;中国南部翅扇类微型直突摇蚊(双翅目:摇蚊科)分子鉴定[D];暨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8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18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