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中国沿海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a rubrolineatus)系统地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4 20:09
【摘要】: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今海洋生物的遗传结构是更新世冰期、洋流、长江冲淡水、海表温度及生态环境因子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目前海洋生物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揭示生物种群的生态遗传及系统地理学研究。本论文以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a rubrolineatus,Lischke,1873)为研究对象,隶属多板纲(Polyplacophora)毛肤石鳖科(Acanthochitonidae)毛肤石鳖属(Acanthochitona)。红条毛肤石鳖主要栖息于潮间带,具有狭温性、狭盐性、有限的扩散能力以及较快的突变速度等特征,使得该物种成为系统地理学研究的理想对象。本论文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mt COI)和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的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通过构建中国潮间带红条毛肤石鳖现有种群的系统地理分布格局,试图探讨更新世冰期及物种生态环境等因素对潮间带物种进化及地理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的影响。本研究共选取了16个地理种群,采集199个样本。红条毛肤石鳖mt COI基因的654 bp进行分析,碱基含量分别为:A:28.83;T:29.35;C:8.96;G:32.86,共界定51个单倍型且占样本量的25.63%。单倍型最多的样地是大连、长岛、砣矶,单倍型H2出现的频率最高。总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9125±0.0109,总体核苷酸多样性为0.2340±0.1146。对样本的16S rRNA基因的480 bp进行分析,碱基含量分别为:A:23.88;T:48.58;C:12.53;G:15.00,共界定28个单倍型且占样本量的0.14%。单倍型最多的样地是长岛,单倍型H9出现的频率最高。总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8968±0.0083,总体核苷酸多样性为0.1198±0.0639。AMOVA的分析表明红条毛肤石鳖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间。红条毛肤石鳖种群生态遗传分析。综合mt COI和16S rRNA基因的生态遗传研究分析,核苷酸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与年平均降水量变异系数、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及年平均水汽压呈显著负相关或存在相关趋势;单倍型多样性与年平均降水量趋向显著负相关。数据表明红条毛肤石鳖种群的进化受环境因子影响显著,其中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该物种生存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且遗传多样性与温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又因为红条毛肤石鳖物种具有狭温性和狭盐性,推测该物种适宜生存的温度和盐度条件更接近黄渤海潮间带的现存环境。红条毛肤石鳖种群的系统地理学研究。中国边缘海分为两个谱系且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黄渤海谱系和东海谱系。遗传分化指数Fst值、基因流Nm的数据分析表明红条毛肤石鳖种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IBD的分析表明,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种群间实际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距离遗传模式(COI:R~2=0.810,P0.001;16S rRNA:R~2=0.859,P0.001)。分子钟估算结果,黄渤海谱系与东海谱系大约在216.987Mya(COI)~204.371Mya(16S rRNA)开始分化,对应地质时间中的三叠纪。种群历史动态分析发现总体样本、黄渤海谱系及东海谱系的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均呈现单峰分布,与群体突然扩张模型下的预期分布基本吻合。黄渤海谱系和东海谱系的中性检验说明谱系均偏离中性但是不显著,种群扩张估计值的θ_1远高于θ_0,表明红条毛肤石鳖两谱系在近期历经了显著的种群扩张。根据公式τ=2μkt计算红条毛肤石鳖种群的扩张时间,黄渤海谱系的扩张时间约在0.772Mya~0.406Mya,对应中国第四纪间冰期的大姑-庐山间冰期,东海谱系种群扩张时间约在0.194Mya~0.061Mya,对应末次间冰期。
【图文】:

红条毛肤石鳖,表格,样地,分布图


烟台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材料与方法2.1 取样设计为完成此次研究内容,深入研究中国沿海红条毛肤石鳖系统地理学,共选取了16 个地理种群,,采集了 199 个样本,涵盖了中国的三个海区:渤海海域(莱州 LZ、大连 DL、秦皇岛 QHD、葫芦岛 HLD、营口 YK);黄海海域(连云港 LYG、青岛 QD、威海 WH、烟台 YT);东海海域(厦门 XM、台州 TZ、舟山 ZS、汕头 ST)(图 2-1)。另外,蓬莱(PL)、砣矶(TJ)、长岛(CD)位于黄海海域和渤海海域交界处。统计了所有采样地(除砣矶)近 30 年的环境因子。将采集的红条毛肤石鳖样本保存在无水乙醇中。

红条毛肤石鳖,种群,方差分量,固定系数


图 3-2 红条毛肤石鳖地理种群间的遗传模式分析Fig. 3-2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and geographic distance (km, log-transformed) in A.rubrolineatus表 3-14 16 个红条毛肤石鳖地理种群的 AMOVA 分析结果Table 3-14AMOVAanalysis results of 16 A. rubrolineatus populations变异来源Source of variation自由度d.f.平方和Sum ofsquares方差分量Variancecomponents变异百分比Percentageof variation固定系数PFixationIndicesCOI种群间Among groups1 1441.595 22.768 85.89 Fct=0.8589 <0.001组内种群间Among populationwithin group14 206.779 0.974 3.67 Fsc=0.2604 <0.001种群内Within populations184 506.117 2.766 10.34 Fst=0.8957 <0.001Total 199 2154.854 26.508种群间Among groups1 294.226 4.835 78.77 Fct=0.7877 <0.001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5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杭苏;;你有石头眼,我有宝石牙[J];科学大众(中学生);2017年05期

2 吴绍函;丁文;;一种制作石鳖标本的简易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2年02期

3 於宏华;赵青松;徐镇;丁震;;红条毛肤石鳖生殖周期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年01期

4 张均龙;;南麂列岛潮间带石鳖探秘[J];大自然;2017年06期

5 ;市场商情[J];农村养殖技术;2004年22期

6 王鑫义;邓艾与石鳖屯[J];安徽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7 ;美科学家用石鳖牙齿成长原理制造高效纳米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1期

8 余塔山;;形状奇异的“狗爪”[J];海洋世界;1994年06期

9 吴晓雯;张华伟;余海;彭欣;张永普;;基于DNA条形码对浙南岛屿日本花棘石鳖的遗传特征分析[J];海洋渔业;2018年03期

10 钱霞;牟娟;孙桂芳;阮树仁;盛淑芳;;红条毛肤石鳖齿舌牙齿内纳米磁性矿物质的磁各向异性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晓雯;张华伟;余海;彭欣;张永普;;基于DNA条形码对浙南岛屿日本花棘石鳖的遗传特征分析[A];浙江省第四届动物学博士与教授论坛、动物学与经济强省-浙江省动物学研究及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巫文隆;;东西方“贝文化”的比较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焦旭;新材料改变世界通过千奇百怪的生物寻找灵感[N];中国能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喜梅;典型贝类壳体生物耦合特性及其仿生耐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刘传林;红条毛肤石鳖齿舌主侧齿齿尖矿化过程及矿化机理研究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倩;笠贝和石鳖Hox基因在早期发育中的表达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年

2 李媛媛;中国沿海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a rubrolineatus)系统地理学研究[D];烟台大学;2019年

3 王萃;红条毛肤石鳖牙齿纳米结构、力学性能及自锋利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27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27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2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