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斗篷山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08:57
【摘要】:在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鉴定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斗篷山自然保护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斗篷山自然保护区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2科64属173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石松类2科5属15种,蕨类20科59属158种;优势科为凤尾蕨科、铁角蕨科、碗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这7个科共有128种,占总种数的81.01%,优势属为卷柏属、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耳蕨属、复叶耳蕨、瓦韦属、凤尾蕨属。(2)由多种地理成分组成保护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其中科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共10科,占总科数的71.43%;属的区系特征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共19属,占总属数的39.58%,说明该区石松类和蕨类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无特有属分布;种的地理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属东亚区系,其中以中国-日本分布亚型占优势,有52种,占总种数的30.95%,表明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种的区系与日本的关系更为密切,同时属于中国特有分布的有22种,说明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殊性;与其它6个地区石松类和蕨类区系相似性系数比较可知,在属级及种级水平上,皆是与梵净山亲缘关系最近,而与云南苍山亲缘关系疏远。(3)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有陆生、石生、附生、藤本和水生5类,以陆生型种类最多,共101种,占总种数的58.38%。该区石松类和蕨类主要应用价值有食用、药用、观赏等,其中药用石松类和蕨类共143种,占总种数的82.66%,以全草入药为主,且以清热解毒类种类最多;食用石松类和蕨类共22种,食用部位多以拳卷叶或根状茎为主;该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石松类和蕨类共有130种,可在园林绿化、盆栽、盆景山石配置、切花配叶等方面应用。(4)采用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单芽狗脊营养器官进行形态解剖研究,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型,仅下表皮有气孔器分布;叶柄维管束有2~6个,自叶柄基部向上至叶轴仅有2个较大的维管束;根状茎薄壁细胞之间有多个维管束散生分布,且富含丰富的淀粉粒;皮层在根的横切结构中占比较大,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外始式;单芽狗脊珠芽的发育过程分为3个阶段,珠芽原基的形成期、珠芽原基的分化期、成熟期。
【图文】:

石松类,斗篷山,蕨类植物,自然保护区


图 1 斗篷山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科的分布类型统计.1 Statistics on families distribution types of lycophytes and ferns in Duopingshan Nature Re2 属的区系成分分析在植物区系研究中,属一直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分类单位,,其特征也是相对古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巧玲;苟光前;吴菲菲;;思南四野屯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及蕨类植物初步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5年05期

2 钟世梅;熊源新;刘良淑;崔再宁;;贵州斗篷山藓类植物资源调查与区系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3 罗睿;杜禹珊;孙莹莹;曹张俊;;半夏珠芽发育过程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4年09期

4 陈林;尹新新;龚粤宁;谢国光;董安强;王发国;邢福武;;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5 陈景艳;邓伦秀;邹胜北;;贵州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J];贵州林业科技;2013年04期

6 谢宜飞;朱恒;陈慧;刘仁林;;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广西植物;2013年06期

7 李燕;;华东地区食用蕨类植物的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建议[J];上海农业科技;2013年04期

8 赵能武;黄静;杨理明;邹娟;赵俊华;;雷公山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15期

9 陆树刚;陈风;;论蕨类植物生态类型的划分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张宪春;卫然;刘红梅;何丽娟;王丽;张钢民;;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J];植物学报;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2663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63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