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7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植被NDVI指数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09:53
【摘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流经中国、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对六国的农业、能源生产、制造业、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研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植被和降水的相关关系,有利于把握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程度,对监测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预警灾害发生、减缓退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7年的MOD13A3-NDVI数据、同期ERA-Interim日降水量资料等地理空间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趋势线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了2000-2017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和降水的时空格局,并进一步研究了植被与降水的相关性及植被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时滞效应。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18a来流域植被NDVI时空演变特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植被覆盖总体状况非常好,中等及以上水平(NDVI0.4)的植被覆盖度占比96.58%;上游NDVI分布表现出典型的纬度地带性特征,下游则具有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18a间超过90%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基本不变,植被退化区和改善区主要出现在下游;流域植被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夏、秋季节植被覆盖率较高,春、冬季节植被覆盖较低;上游NDVI峰值出现在8月,而下游NDVI峰值出现在10月,比上游延迟近2个月;18a来研究区生长季NDVI在7、8、9月增幅最大。(2)18a来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流域降水呈下降趋势,年降水分布为从中部向南北两端逐渐递减,强降水中心位于滇、缅、老、泰交界处;从南到北,流域PCI逐渐增大,年降水的月间分配差异逐渐缩小;流域降水重心沿西北东南方向交替提前和推迟;上游的丰雨期在5~9月,下游的丰雨期则集中在4~10月;流域内春、夏季节降水呈减少趋势,秋、冬季节降水呈增加趋势;18a来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逐渐趋于均衡,丰雨期有不同程度的推迟。(3)流域植被与降水变化的相关性及其时滞效应。18a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NDVI_(max)与年降水量正相关的区域占比为57.16%;NDVI_(max)与PCI呈负相关的区域占比较大;61.91%的区域植被与PC呈正相关;草地、林地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热带草原和耕地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林地和旱地地区降水重心推迟有利于NDVI_(max)增加,而草地、热带草原地区降水重心提前比较有利于NDVI_(max)的增长;18a来流域NDVI_(max)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504,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草地NDVI对季节间降水变化的响应敏感度高,林地、湿地和耕地的NDVI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敏感度较低;流域春、夏季节的NDVI与同期降水相关程度最高,秋季NDVI对前推2个月降水变化较为敏感,冬季NDVI与同期降水和前推3个月降水的相关性都比较高。
【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研究区与数据2.1 研究区概况2.1.1 地理位置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中国的青海、西藏和云南 3 个省区,再经过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进入越南,在越南的胡志明市西南部注入中国南海。干流全长约 4350km,总落差 5224m。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处东经 93.63°~108.47°,北纬 8.55°~33.56°之间,纵跨 25 个纬度,流域面积约为 79.5 万 km2。流域的中国部分(即澜沧江流域)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 20%,澜沧江流域南北狭长,,高山峡谷相间,地形起伏剧烈。境外的湄公河流域占总流域面积的 77.8%,几乎包括整个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大部分地区、越南的三角洲地区,河道比较开阔平缓。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
【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研究区与数据2.1 研究区概况2.1.1 地理位置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中国的青海、西藏和云南 3 个省区,再经过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进入越南,在越南的胡志明市西南部注入中国南海。干流全长约 4350km,总落差 5224m。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处东经 93.63°~108.47°,北纬 8.55°~33.56°之间,纵跨 25 个纬度,流域面积约为 79.5 万 km2。流域的中国部分(即澜沧江流域)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 20%,澜沧江流域南北狭长,,高山峡谷相间,地形起伏剧烈。境外的湄公河流域占总流域面积的 77.8%,几乎包括整个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大部分地区、越南的三角洲地区,河道比较开阔平缓。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景华;封志明;姜鲁光;杨艳昭;;澜沧江流域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9期
2 丁明军;陈倩;辛良杰;李兰晖;李秀彬;;1999-2013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演变格局[J];地理学报;2015年07期
3 张灿;徐涵秋;张好;唐菲;林中立;;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6期
4 周丹;沈彦俊;陈亚宁;郭英;张勃;;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J];生态学杂志;2015年03期
5 李U
本文编号:2669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6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