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生素作为一大类高毒性、高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已引起环境学者的广泛关注。抗生素进入土壤后会破坏原有土壤环境的稳定状态,并影响土壤功能酶的生物活性,打破土壤功能酶参与碳、氮、磷循环的平衡,进而对土壤功能造成严重的破坏。鉴于此,探究各类抗生素的毒性差异、阐明其毒性作用机制已成为环境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目前关于抗生素对土壤的污染现状已被广泛探讨,但有关抗生素对土壤功能酶活性的致毒作用仍缺乏系统的研究。同时,抗生素对土壤功能酶的分子致毒机制尚未阐明,制约了从本质上评价抗生素对土壤功能酶的污染机理。本研究选取土壤脲酶作为抗生素靶向目标,主要考察六类典型抗生素对土壤脲酶的毒性抑制和作用机制。通过分子毒性实验分别得到不同抗生素对土壤脲酶活性的致毒作用;借助传统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对抗生素与土壤脲酶复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将理论模拟数据与实验结果相对照,阐明六类典型抗生素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毒性作用差异机制,建立评价抗生素生物毒性效应的新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通过分子毒性实验考察六类典型抗生素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效果。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对土壤脲酶活性的作用效果均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除环丙沙星对土壤脲酶活性无明显作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对土壤脲酶活性的作用效果整体均表现为促进作用;除阿奇霉素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促进作用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噻唑对土壤脲酶活性均无明显的作用效果。(2)接下来,通过荧光光谱技术考察六类典型抗生素与土壤脲酶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六类典型抗生素与土壤脲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土壤脲酶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即抗生素与土壤脲酶发生了猝灭作用。结合分子毒性实验数据可推断六类典型抗生素与土壤脲酶相互作用的差异类型: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氨苄、阿莫西林于土壤脲酶的催化活性中心发生静态猝灭;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和强力霉素于土壤脲酶的非催化活性中心发生静态猝灭;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嘧啶于土壤脲酶的非催化活性中心发生静态猝灭或动态猝灭。(3)最后,通过MOE分子模拟软件对六类典型抗生素与土壤脲酶进行分子对接,可以从毒物与土壤脲酶结合前后整体能量变化、结合面积、氢键、离子键作用层次对抗生素抑制土壤脲酶生物活性的差异机制进行阐释。结果表明:(1)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土壤脲酶的催化活性中心与其结合形成复合物,对土壤脲酶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复合物整体结合面积和毒物毒性变化存在正相关性,可作为评价该类抗生素对土壤脲酶致毒机制的重要指标;喹诺酮类抗生素-土壤脲酶结合能量的变化应归结于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两者对接后整体能量下降程度与毒物毒性变化正相关,表明该能量变化值可作为评价该类抗生素毒性的重要指标;在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土壤脲酶的相互作用中,O~(25)←Lys_(443)、C~6→Glu_(369)等氢键作用和N~4-Asp_(79)、O~(25)-Lys_(443)等离子键作用与毒物毒性变化正相关;O~(23)←Lys_(443)、N~4→Asp_(103)等氢键作用和N~4-Glu_(503)等离子键作用和毒物毒性变化负相关,即以上作用越强毒物对土壤脲酶抑制作用越小;环丙沙星与土壤脲酶形成的氢键、离子键作用对毒物毒性变化相关性较小;催化活性中心的两个Ni~(2+)对结合过程未发现明显的影响作用。(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土壤脲酶的催化活性中心与其结合形成复合物,对土壤脲酶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复合物的整体结合面积和毒物毒性变化存在正相关性,可作为评价该类抗生素对土壤脲酶致毒机制的重要指标;β-内酰胺类-土壤脲酶结合能量的变化应归结于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两者对接后整体能量下降程度与毒物毒性变化正相关,表明该能量变化值可作为评价抗生素毒性的重要指标;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土壤脲酶的相互作用中,O~(63)←Lys_(443)、O~8←Asn_(46)等氢键作用和O~(13)-Arg_(94)、O~(13)-Arg_(52)等离子键作用等离子键作用与毒物毒性变化正相关;S~4←Gly_(368)、O~(18)→Asp_(79)等氢键作用和O~(62)-Lys_(124)、O~(63)-Arg_(518)离子键作用与毒物毒性变化负相关,即以上作用越强毒物对土壤脲酶抑制作用越小;催化活性中心的两个Ni~(2+)对结合过程未发现明显的影响作用。(3)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脲酶的非催化活性中心与其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与土壤脲酶非催化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导致其催化活性中心活性的改变,间接导致抗生素在土壤脲酶非催化活性中心对其产生促进作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与土壤脲酶的整体结合面积和毒物毒性变化存在正相关性,可作为评价抗生素对土壤脲酶致毒机制的重要指标;四环素类-土壤脲酶结合能量的变化应归结于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两者对接后整体能量下降程度与毒物毒性变化正相关,表明该能量变化值可作为评价抗生素毒性的重要指标;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土壤脲酶的相互作用中,O~3→Phe_(567)、N~(21)→Phe_(567)等氢键作用和N~4-Glu_(311)、N~4-Phe_(567)等离子键作用与毒物毒性变化正相关;C~4→Glu_(311)、O~1←Arg_(373)等氢键作用和N~4-Asp_(79)离子键作用与毒物毒性变化负相关,即以上作用越强毒物对土壤脲酶抑制作用越小。(4)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磺胺类抗生素在土壤脲酶的非催化活性中心与其结合生成复合物,对土壤脲酶活性无明显作用效果。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生素、大环内脂类(除阿奇霉素与土壤脲酶的整体结合面积、整体能量变化和毒物毒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脲酶的整体结合面积、整体能量变化和毒物毒性变化无相互作用效果;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磺胺类抗生素与土壤脲酶结合生成的氢键作用、离子键作用对毒物毒性无明显的影响(阿奇霉素涉及的O~(4B)→Asp_(329)、O~(13)→Asp_(394)、C~(8A)→Glu_5、O~(2A)→Glu_5氢键作用和N~1-Glu_(45)、N~1-Asp_(258)离子键作用与毒物毒性变化有一定的的相关性)。
【图文】: www.rcsb.org/pdb/home/home.do)[66],PDB 代码为 1FWJ。利用 MO 种样品抗生素与土壤脲酶进行分子对接。分子孔洞技术(图 2-2): 软件及土壤脲酶。②MOE 界面,,点击右侧 QuickPrep/Minimied。③。MOE 界面,Compute-Site Finder...-Apply-选中合适的对接区域(10 条链)-Dummies-Yes-Close。④导入小分子。MOE 界面,File-Ope分子)-选中小分子。⑤对接。Compute-Dock...。分别得到 20 种样品脲酶的结合物。(在对接过程中,系统一般会自动筛选出对接最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每个结合物的相关参数来确定抗生素与土壤脲酶域。)
of quinolones antibiotic - soil urease complex at different化活性中心面积占比催化活性中心结合面积占比非催化活性中心能量变化催化活心能量38% 55% -8.57534 -10.33% 52% -9.008 -11.132% 53% -10.46236 -13.128% 43% -7.60236 -10.3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键、离子键的作用为主,运用 MOE 软件的分子生素与土壤脲酶相互作用后的能量变化、结合面子键等作为评价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作用的重要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1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隽英华;陈振华;张玉兰;张丽莉;陈利军;;脲酶抑制剂氢醌对土壤脲酶动力学行为的调控效应[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5年04期
2 隽英华;陈利军;武志杰;汪仁;宫亮;张玉鑫;;氢醌对淹水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1年05期
3 隽英华;陈利军;武志杰;;温度和脲酶抑制剂影响下的土壤脲酶动力学行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赵晓燕;;土壤脲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土壤学进展;1988年05期
5 隽英华;陈利军;武志杰;马星竹;;苯基磷酰二胺对土壤脲酶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隽英华;陈利军;武志杰;汪仁;;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对淹水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年02期
7 张昀;可欣;关连珠;颜丽;;镉对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高娇;熊波;卢闯;翟振;蒋彬;李志强;徐孝涛;李玉义;;北京地区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脲酶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6年04期
9 和文祥,蒋新,余贵芬,卞永荣;杀虫双对土壤脲酶影响的研究[J];土壤与环境;2002年01期
10 张昀;可欣;张广才;关连珠;;乙草胺对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田波;蒋先军;张伟;张鑫红;;蒙脱石的加入对酸性黄壤中土壤脲酶脱氢酶活性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邱业先;彭仁;汪金莲;卢向阳;罗泽民;;稻田Dactylosporangium aurantiacum菌中脲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刘吉强;诸葛玉平;;外源四环素对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吴良欢;;水稻施用稳定性肥料的效果及其机制[A];土壤肥料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报告摘要[C];2016年
5 邱业先;汪金莲;陈尚;卢向阳;罗泽民;;茶多酚抑制红壤稻田脲酶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沈国清;陆贻通;洪静波;;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特征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生民;;不同沼液灌溉强度对猕猴桃园土壤酶活的影响[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5 水土保持与生态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8 李晓鸣;王玉峰;;氢醌对小麦吸收利用氮素的作用[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业先;红壤稻田脲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书菡;环境抗生素抑制土壤脲酶的毒性效应与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苏苗苗;施肥对稻田土壤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娟;铬和铜对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田海霞;PFOA和Hg对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国庆;土壤—小麦系统中汞和铬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朱同彬;设施栽培条件下施肥对土壤生态因子和番茄生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廖群;泉州湾湿地土壤水解酶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效氮磷的关系[D];江苏大学;2009年
8 方玉帆;豆磺隆与镉污染土壤的酶特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李奕建;上海市沿海防护林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特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丰骁;天祝金强河地区不同退化草地基况及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675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7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