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人类学史研究(1896-1985)
发布时间:2020-05-23 17:11
【摘要】:“考古人类学”指的是以考古发掘的人类遗骸为研究对象的体质人类学研究。由潘其风在1987年提出,目的是突破体质人类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内容,使其与考古学、历史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相结合。体质人类学在十九世纪末期传入中国,伴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发现的古代人类遗骸增加,体质人类学研究也从现代人向古代人扩展,最终形成了考古人类学。考虑到学科发展的连贯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境内的早期体质人类学研究活动,以及1910年-1985年期间的考古人类学研究活动。本文在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研究范围,并参考先行研究的论述,将1896年-1985年间的中国考古人类学分为三期进行论述:第一期:体质人类学的传入(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第一期始于1896年鸟居龙藏在台湾地区开展的包括体质调查在内的综合的人类学调查,终于三十年代初期中国学者对现代中国人体质特征的分析。在此期间,一批外国学者到中国进行现代中国人的活体测量和骨骼测量,同时一批中国学者开始学习体质人类学并开展研究。这部分具体介绍了二十世纪早期的人类学思潮和人种观,这一时期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对此后的考古人类学研究影响深远。此外,以李济和吴定良的研究为例,介绍了这一时期对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征的探讨。这是探索中国人形成过程的第一步。第二期:中国考古人类学的诞生(1910年-1949年)第二期始于1910年日本学者长谷部言人对旅顺和大连贝i枘谷斯堑难芯,
本文编号:2677688
本文编号:2677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7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