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云南喀斯特断陷盆地区不同恢复年限植被与土壤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14:14
【摘要】:断陷盆地石漠化严重,植被恢复困难,存在造林物种单一、群落稳定性差等突出问题。本研究以位于喀斯特断陷盆地区的云南省屏边县大黑山为例,通过对不同撂荒年限的天然植被(当年撂荒地,撂荒3年、6年、20年、40年)和几乎未经干扰的原始林进行群落学调查及取样,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特征,种子库和土壤特征,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影响和响应,旨在揭示群落恢复演替的机制,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记录到72科129属181种维管束植物。物种分布较多的科有蔷薇科(Rosaceae)、樟科(Lau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蓼科(Polygonaceae)、榆科(Ulmaceae)、五加科(Arali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桑科(Moraceae)、木犀科(Oleaceae)。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中的科数、属数、种数逐渐增加。草本植物由早期喜阳、耐旱、耐贫瘠的草本逐渐向喜荫湿的草本和蕨类转变。臭荚蓬(Viburnumfoetidum)、黄脉莓(Rubusxanthoneurus)、伊桐(Itoaorientalis)为该地区植被恢复的先锋种,其早期的出现为其他植物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后期阳性灌木逐渐被喜荫湿的物种替代。乔木层树种由偏阳向中性过渡,逐渐向阴性转变。恢复40年的植物群落与原始林群落均以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和鹅掌柴(Scheffleraoctophy)为建群种;撂荒地群落的个体矮小,密度大。随恢复年限增加,木本植物的高度逐渐增大,密度减小,乔木层的盖度逐渐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先上升后下降。恢复40年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盖度、密度基本达到原始林水平,群落高度仍有恢复空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恢复年限增加逐渐增大,以恢复40年时最高,略高于原始林,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表现有所不同。(2)研究区土壤种子库共萌发出97个物种,隶属于45科87属。土壤种子库物种总数以恢复6年时最高,有47种。土壤种子库总密度变动于1622~17233粒/m2,随恢复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草本的物种数和密度在土壤种子库中都占据较高比例,而乔、灌木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不同恢复年限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的相似系数大小在0.13~0.21,相似性总体较低,在恢复6年时出现最大值。在恢复至乔木林以前,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地上植被,形成乔木林以后则恰好相反。土壤种子库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始终低于地上植被。总体来说,研究区土壤种子库种子储量丰富,质量较高,能够为该地区林分的天然更新提供基质。但土壤种子库的植被恢复潜力仍较小,植被恢复还需要适当的人为干预与调控。(3)植被恢复初期特别是由撂荒地至灌木林群落阶段,植物生长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大于养分归还量,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但随着植被进一步恢复,土壤肥力逐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持水能力,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随着植被的恢复呈上升趋势。土壤磷表现出与其他土壤性质指标相反的响应。土壤全磷含量在撂荒地→撂荒3年阶段大幅上升,此后随恢复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相比撂荒地群落均有所改善,变化范围为0.25~1.29g/kg。速效磷含量随恢复年限增加逐渐下降,变化范围为3.37~46.59mg/kg。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度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和土壤容重与乔木层、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表明磷为该区域限制元素,可以考虑在进行人工植被恢复时补充磷素,以加快植被恢复。经过40年的恢复,土壤物理性状、持水能力、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与原始林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图文】:

大黑山,区位


云南喀斯特断陷盆地区不同恢复年限植被与土壤特征研究与设置逡逑,在云南省屏边县大黑山,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据代表性和典型性原则选取具有相似的海拔、坡度、限(当年撂荒地,撂荒3年、6年、20年、40年植基本未经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作为对照。具体撂荒年限询问相关林业工作人员及采用树木年轮测定的方式确邋(温远光、雷丽群等,2013),以降低地形及气候的样方,参考方精云、王襄平等(2009)的植物群落调的样方面积为10mxlOm,3年、6年灌木林的样方面乔木林和原始林样方面积为30邋m><30邋m。将样方划

编号方法,植物群落,样方


2.3.2植物群落调查逡逑参考方精云、王襄平等(2009)的植物群落调查方法。植物群落样方设置和样逡逑格编号方法如图2-2所示。在每个样格中记录胸径23cm的木本(乔木和大灌木)逡逑的种类、高度和胸径(Diameter邋of邋Breast邋Height,邋DBH)。选取样方对角线和中心逡逑位置上3个10邋mxl0m的样格,记录样格内胸径<3邋cm且高度>30邋cm的木本(灌逡逑木和小乔木)植物的种类、基径和高度。在样方四角和中心设置1邋mxl邋m的草本逡逑小样方共5个,记录每种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平均盖度。同时记录地理逡逑位置、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坡度和岩石裸露度等环境因子,以及群落各层次的高逡逑度、盖度和优势种等。其中,盖度的测定根据植物茎叶对地面的投影面积计算得到。逡逑各群落类型环境概况见表2-1。逡逑H4逡逑07逦06逦05逡逑09逡逑08逦0逦04逡逑H?逦H4逦M4逦I"逡逑01逦02逦03逦由逡逑HI逦H2邋111逦iq邋HI逦Ii2逡逑30m邋x邋30rn邋f邋丫邋/j邋6设丨?1逦I邋()m邋x邋20m样//布设丨句邋丨Om邋X丨0rn作心介设W逡逑图2-2植物群落样方设置和样格编号方法逡逑Fig邋2-2邋Ploting邋setting邋and邋quadrate邋coding邋for邋plant邋communities逡逑注:0N09为样格编号,阴影部分为灌木层调查样格,,Hl-5为草本调查小样方。逡逑Notes:邋A-F邋were邋the邋quadrate邋number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婷婷;张爱卿;谈心;贺东旭;;断陷盆地储层地质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9期

2 吴攀升,肖建华;未来10a忻定断陷盆地地震趋势[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任建业,李思田;东北亚断陷盆地系与北美西部盆岭省伸展作用对比[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03期

4 罗焕炎,孔祥红,高维安;山西断陷盆地带形成机制的初步数值模拟[J];地震地质;1988年01期

5 中国地质大学煤田教研室盆地组;《断陷盆地分析与煤聚积规律》——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断陷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和能源预测的方法与成果[J];地质科技情报;1988年02期

6 张凤金;黄县断陷盆地南部边缘砂金矿找矿远景初探[J];黄金;1988年01期

7 张文昭;吉林伊通断陷盆地发现石油高产区[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3期

8 赵泽恒,王崇镐;滇西景谷微型断陷盆地含油气性初步认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3期

9 李扬鉴,林梁,赵宝金;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成因机制新模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4期

10 桑志达,赵余录;试论太原断陷盆地古湖泊的演变[J];环境遥感;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江;;新疆阿其格库勒断陷盆地第三系陆相层序地层及化学地层探讨[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赖生华;陆先亮;束青林;蔡燕杰;;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陈园田;王志鹏;黄卿团;叶建辉;何丹明;;福建沿海的断陷盆地、平原、海湾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4 刘金兰;李庆春;何秦娥;;小波多分辨分析分离山西断陷盆地重磁场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章惠;孙思敏;季汉成;吴欣松;;断陷盆地边界断裂分段特征及对沉积体系的控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7:盆地动力学与非常规能源论文集[C];2014年

6 张德波;谭泽新;张欣;;东莞断陷盆地第三系地层的工程岩土特征[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华;张瑞生;庄新国;王根发;;断陷盆地深水环境厚煤层堆积的证据与条件分析[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8 秦伟军;;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石油潜在资源量分布与转化地质储量潜力[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孙稳;石峰;何宏林;魏占玉;;六棱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专题19:活动构造、构造地貌的高精度定量研究、专题20:活动断层、深部结构与地震复发习性[C];2018年

10 邓毅林;杨占龙;吴青鹏;苏娇;;深水浊积扇: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重要领域[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滕艳 通讯员 邓艳;地质扶贫,瞄准断陷盆地精准发力[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2 记者 晏燕;再次把“贫油”帽子甩进太平洋[N];科技日报;2003年

3 潘为英 本报记者 王建高;潜山勘探因此而精彩[N];科技日报;2003年

4 记者 高文华 通讯员 李轶婷;管理精到每个“细胞”[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本报评论员;着眼长效建机制[N];白银日报;2007年

6 本报通讯员 刘冰洋 李维高 陶健;病痛艰险浑不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孙春艳;物尽其用[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兰;重磁位场新技术与山西断陷盆地构造识别划分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张杰;复杂断陷盆地套管损坏原因及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孟令超;山西断陷盆地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高长海;断陷盆地不整合输导油气有效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张振国;开发地震在复杂断块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6 秦雁群;乌—贝凹陷铜钵庙组、南屯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冬梅;断陷盆地缓坡带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郄瑞卿;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油气地质条件及远景评价[D];吉林大学;2009年

9 刘必灯;断陷盆地及断层破碎带场地地震动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房建军;宁南盆地沉积构造演化与改造[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翠翠;昆明市白邑断陷盆地泉水水化学特征研究[D];云南大学;2019年

2 哈文秀;云南喀斯特断陷盆地区不同恢复年限植被与土壤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3 李丹;西南喀斯特断陷盆地NDVI与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响应因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4 张旭东;东北中生代断陷盆地群成盆机制与油气远景[D];吉林大学;2007年

5 潘峰;十屋断陷盆地重磁数据处理与基底结构、构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杨瑛;太原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三维地质建模及隐伏断层初步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7 周薇;岩溶断陷盆地典型小流域表层土壤碳库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8 许林斌;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地区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惠小朝;浙江衢州大洲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赵玉;延庆断陷盆地地层精细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2698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98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3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