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产生活性氧驱动木质素生物降解
【图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4(A)(B)图1.1真菌和细菌LPMO活性位点[28]Figure1.1Coppercontainingactivesiteofbacterial(A)andfungal(B)LPMO.尽管不同LPMO在活性位点的构象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大都具有相似的3D结构和催化特征:(1)具有一个较平坦的活性中心,可以与纤维素的结晶部分相互作用;(2)金属依赖性,特别是对铜具有催化活性;铜离子容纳在称为组氨酸支架的结构中,保守的组氨酸存在于C-和N-末端;(3)依赖外部电子供体来还原铜离子[29;32;33]。活性中心二价铜离子具有广泛的夺取还原剂电子并传递电子的能力。1.1.2.2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催化机制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的多糖催化机制[34;35],如图1.2所示。由电子供体提供一个电子将LPMOCu(Ⅱ)还原成Cu(Ⅰ)是反应的起始步骤。随后还原型的LPMO活性位点Cu(Ⅰ)与O2反应形成Cu(Ⅰ)-O中间体,经过脱水后形成Cu(Ⅱ)-O-O复合物进攻多糖底物,,经过转移第二个电子和2个质子,使糖苷键断裂,并将多糖底物氧化,产生寡糖和氧化型的寡糖。O2驱动的LPMO催化机制完成整个催化循环过程一共需要2个电子和2个质子,形成产物的量与还原剂的量具有化学计量相关性。整个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催化反应的关键在于存在有效的电子供体作为还原剂将LPMO活性中心的Cu(Ⅱ)还原成Cu(Ⅰ),目前已报道多种不同类型的还原剂均能够作为LPMO的电子供体。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5图1.2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催化机制[34]Figure1.2LPMOreactionpathways.1.1.3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电子供体及与氧化还原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原剂/电子供体(类型和浓度)是LPMO催化功能的主要决定因素。LPMO催化反应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供体来启动[36],来源广泛,包括非酶来源的小分子还原剂,如抗坏血酸和几种酚类,木质素和木质素片段和光驱动系统以及能够提供还原当量的酶,如纤维二糖脱氢酶。此外,一些真菌氧化还原酶与LPMO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氧化还原酶降解产物能够作为LPMO电子供体将其还原,如图1.3所示。1.1.3.1非酶来源电子供体(1)小分子电子供体抗坏血酸是公认的最常见的LPMO电子供体[10]。一些其他的小分子化合物或酚类,例如2,6-二甲氧基-1,4-对苯二酚(DBQH2)、半胱氨酸、没食子酸等也可以作为有效电子供体还原LPMO[37]。Frommhagen等[38]共研究了34种电子供体,发现植物来源的类黄酮和木质素来源的衍生物1,2-苯二醇或1,2,3-苯三醇能促进的LPMO活性,而单酚和含硫化合物存在下对纤维素氧化存在低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庆康;木质素的生物降解[J];四川纺织科技;1998年01期
2 张建军,罗勤慧;木质素酶及其化学模拟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1年08期
3 本刊讯;;木质素的生产[J];钻井液与完井液;1991年04期
4 王石维;陈科宇;王启宝;;酸性可溶木质素胺的合成及其乳化性能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8年02期
5 周强;董承健;沈德魁;;微波辅助木质素催化酸解机理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6年06期
6 魏江曼;陈立和;张选;;青储玉米施用木质素缓释肥效果研究[J];河北农业;2017年02期
7 蒋晓燕;陆强;胡斌;董晓晨;董长青;;碱金属对木质素二聚体热解机理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年05期
8 Franti?ek Novák;Martina ?estauberová;Richard Hrabal;张水勤;袁亮;赵秉强;;木质素腐植酸的结构特征[J];腐植酸;2016年01期
9 龚琛;;木质素是未来的原油?[J];造纸信息;2016年05期
10 邱学青;;工业木质素的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纸业;201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欣;赵晓联;;国内外木质素酶在污染废水治理上的应用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金永灿;杨益琴;李忠正;王汉杰;;工业木质素制备植被用可降解固沙材料及其应用[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耀庭;程贤u&;;高沸醇木质素与丙稀酰胺接枝共聚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苏思文;程贤u&;;高沸醇木质素与聚乙烯蜡接枝共聚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5 赵晨;;分子筛在木质素催化转化中的应用[A];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5年
6 李志勇;翟华敏;张燕;;玉米秸皮有机酸生物炼制木质素的热分析及热解[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分会场:生物精炼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靳少华;肖子辉;梁长海;;介孔磷酸铌锆催化木质素衍生芳醚选择加氢脱氧制芳烃[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8 陈清泰;许爱荣;张亚娟;王键吉;;阴离子功能化离子液体对木质素溶解行为的影响[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毕衍金;闫俊钦;;利用木质素生产粘合剂的可行性分析[A];华东七省市造纸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暨山东造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苏思文;陈耀庭;程贤u&;;高沸醇木质素反应性挤出接枝共聚[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f;北林大攻克工业木质素高值化利用难题[N];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
2 徐铮奎;木质素:隐身的健康卫士[N];中国医药报;2015年
3 本报记者 郝育军 通讯员 张晓琴;黄金“废物”:工业木质素[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许海坡;木质素或成为廉价碳纤维主要材料[N];中国纺织报;2013年
5 蔡忠仁;玉米秸秆残渣可制备木质素[N];中国化工报;2011年
6 刘国信;芬兰发明木质素改性新方法[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7 史珂;一项新技术使造纸业污染降低[N];北京科技报;2001年
8 平集;美发明去除纸浆木质素新工艺[N];消费日报;2001年
9 尹江勇;木质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N];河南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华轩;用造纸黑液提取木质素“变废为宝”[N];广东科技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飞;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产生活性氧驱动木质素生物降解[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周万鹏;基于碱木质素改性产物的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3 王冠华;汽爆秸秆木质素分级及其材料的制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4 马艳丽;喹啉方酸菁/TiO_2的制备及其对碱木质素活化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陈云平;高沸醇木质素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09年
6 曲玉宁;木质素的提取及在聚氨酯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7 冯清华;含木质素水凝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甘林火;木质素羧酸盐的制备及其在石墨/水分散体系中的作用机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韩善明;木质素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在清洁高效制浆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10 钱勇;木质素两亲聚合物的微结构及聚集体调控[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茹;木质素基漆膜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2 马灼明;酶解木质素超声、水热降解及制备酚醛树脂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3 刘文俊;刺五加药渣中木质素羟甲基化改性和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4 蒋晓;硫酸盐木质素的分级分离与性能表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毛桃秀;碱木质素在超临界水中催化气化制氢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6 吕汶泽;木质素的活化及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7 郭斌;蔗渣木质素的提取、表征及液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贾俊;高沸醇溶剂法分离松子壳木质素及Lignin-PEG-PAPI的制备[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9 刘f
本文编号:2698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9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