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江西省野生兰科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结构研究兼江西兰科植物适生区变化趋势

发布时间:2020-06-09 19:45
【摘要】: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结合标本数据以及资料整理,利用MaxEnt以及ArcGIS软件对江西省野生兰科植物各种不同生活型的适生区及2070年的收缩扩张面积进行推测,同时利用NCBI上的分子条形码以及野外收集的分子材料建立以ITS+matK两个分子标记的系统发育树,探究各个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的高低,并且结合生境和气候因子对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江西省野生兰科植物共有63属193种,其中以地生的兰科植物为主,占总数的59%,其次为附生兰,占种数的32.6%,腐生兰在江西分布最少,占种数的8%。兰科植物在武夷山脉、九连山脉以及罗霄山脉的分布较多且集中,从物种特有性角度分析,武夷山脉的中段和北段以及罗霄山脉中部到齐云山的一段为特有性高的区域,表明这3个区域分化出了更多其他区域没有的兰科植物;从多样性的角度看,九连山脉西南段以及整个武夷山脉和罗霄山脉的中南段属于兰科植物多样性高的区域,这可能与这3个区域多样化的地貌与气候特征有关;从物种适生区分布看,江西省东南部地区属于兰科植物适生性较高的区域,同时不同生活型兰科植物的分布区域呈现了不一样的分布格局,地生兰在北部分布较多,而腐生兰和附生兰在南部分布较为集中;从适生区变化趋势看,不同生活型的兰科植物在2070年的适生区出现了北移的现象。研究发现相对于ITS和matK两个单独的分子标记来说,ITS+matK更加适合研究江西省兰科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通过这2个分子标记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可以发现,武夷山以及九连山保护区的系统发育多样性高,并且两地的系统发育结构属于发散型,表明这两地兰科植物的个体来源于进化关系更加远的进化分支上。井冈山和齐云山的兰科植物种类虽然较多,但其系统发育结构为聚集型,表明这两地的兰科植物来源于进化关系相对较为接近的进化分支上,同时发现系统发育多样性与最干季度降雨量存在联系,这可能是影响兰科植物分布的限制因子。从聚类分析看,齐云山先与九连山保护区聚为一支,再与井冈山合为一支,最后与马头山聚为一支;庐山与官山聚为一支,三清山和铜钹山保护区聚为一支;而武夷山脉保护区单独为一支。
【图文】:

兰科植物,种丰富度,江西,附生


于阴湿的阔叶林下或者草丛中。附生兰的根并且伴有少量的苔藓类植物依附其上,依靠养物质,但同时也有少量的附生兰可以在腐能进行光合作用,其营养物质完全依靠真菌国兰花全书》,中国的兰科植物大体可以分为有发现有拟兰亚科 Angiospermae 的分布以。江西省兰科植物的生境呈现多样化(附表植物的分布。科植物丰富度评估与特有性3 种兰科植物当中,包含江西省 95%的兰科植其中地生兰有 114 种,附生兰 60 种和 9 种腐附生兰构成了研究的主体,仅仅包括了少部型(图 1)我们可以发现江西省相对物种丰连山脉和罗霄山脉中部一带。

兰科植物,江西省,特有性


第二章 江西省兰科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分布格局西省划分为 76 个栅格,其中在下(图 1)中加权物种特有性sm)在考虑物种多样性的条件下,物种特有性高的地区主要存山脉和武夷山脉。其中武夷山的北部和中部是整个江西省 W后的物种特有性 CWE(Corrected Weighted Endemism)(图虑物种多样性的条件下物种的特有度。庐山虽然只有 44 种属于特有性的热点区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叉唇角盘兰()、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独花兰(Changnien山发现分布。省的罗霄山脉中段的齐云山和井冈山,武夷山脉的中北段和物的热点区域同时其区域内的兰科植物特有性也都是全省域。而庐山虽然仅有较少的兰科植物分布,但是其区域内的对较高,可见兰科植物分布相对集中,而且在气候条件多样种的特有性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伟志;;兰花典雅 地久天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纪事[J];广西林业;2019年03期

2 唐金刚;代丽华;孙超;王莹;谢华;;贵州省兰科植物资源研究综述[J];贵州科学;2018年02期

3 王喜龙;土艳丽;朱荣杰;文雪梅;;西藏野生兰科植物名录整理和修订[J];农学学报;2018年03期

4 荣海;陈余朝;赵宝鑫;王卫东;刘平;程乾斗;;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分析及保护[J];陕西林业科技;2018年02期

5 张永田;;武夷山兰科植物资源[J];武夷科学;1984年00期

6 龚席荣;陈琳;;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及保护策略[J];华东森林经理;2017年04期

7 张殷波;杜昊东;金效华;马克平;;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J];科学通报;2015年02期

8 肖际亮;杨昌知;朱大兴;杨丹;朱静;肖华;杨昌岩;;通道县兰科植物资源调查[J];绿色科技;2015年01期

9 蹇黎;;分子标记在药用兰科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种子;2015年02期

10 刘思思;陈娟;郭顺星;;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研究进展[J];种子;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润国;宋希强;张炜银;;福建省重点兰科植物培植、经营与贸易调查[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萧丽萍;;兰科植物的保育与可持续利用[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姜鹏;范黎;;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关系研究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金效华;覃海宁;萧丽萍;;三江并流地区的兰科植物分布特点[A];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李琳;邢福武;;海南省兰科植物新记录[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七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姚振生;刘信中;徐攀;张森尧;尤志勉;潘亚琴;;庐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任宗昕;王红;;兰科植物欺骗性传粉[A];2011年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暨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刚;蔡磊;;中国贵州兰科植物白及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生态分布研究[A];2010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博谊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陶刚;刘作易;蔡磊;;贵州兰科植物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内生真菌多样性及7个新种描述[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10 杨友联;蔡磊;喻子牛;刘作易;Hyde K.D.;;兰科植物上炭疽菌属真菌系统学研究[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文明;野生兰科植物 亟待更好保护[N];人民日报;2018年

2 记者 席琳;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发起兰科植物保护行动[N];中国花卉报;2018年

3 记者 陈发清 通讯员 黄慧霞;兰科植物标本这里保存最多[N];深圳商报;2017年

4 记者 陈发清 通讯员 刘国惠 黄慧霞;兰科两个新种以深圳命名[N];深圳商报;2017年

5 记者 王若琳;中国兰科植物保育工作获肯定[N];深圳特区报;2017年

6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喻剑;基因测序研究揭秘兰花进化[N];经济日报;2017年

7 记者 文灿;深圳破解兰花进化“百年谜团”[N];深圳商报;2017年

8 李秀荣 成都;采“野草”获刑呼唤科普跟进[N];银川日报;2017年

9 记者 王建兰 通讯员 王彩霞;亚林所独创一种兰科植物细小种子保存法[N];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

10 记者 龙琳 通讯员 胡一民;黄山发现多种野生珍贵兰科植物[N];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前宇;兰科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及其对兰科植物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年

2 范黎;兰科植物菌根的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3 邓华;兰科植物景天酸代谢(CAM)途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余文刚;海南兰花资源及其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5 陶刚;中国贵州兰科植物白及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生态分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张自斌;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两种兰科植物传粉生态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7 孙晓颖;五种野生兜兰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朱国胜;贵州特色药用兰科植物杜鹃兰和独蒜兰共生真菌研究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衍如;江西省野生兰科植物系统发育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结构研究兼江西兰科植物适生区变化趋势[D];南昌大学;2019年

2 高旭珍;秦岭兰科植物区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董全英;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生兰科植物生态习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余文刚;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策略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5 冉双飞;西南地区主要兰科植物病原真菌鉴定及系统学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6 卢怡萌;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的优先保护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7 翟明恬;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优势兰科植物根部内生真菌鉴定及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8 侯天文;四川黄龙沟优势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石昌魁;甘肃省兰科植物系统分类与区系地理[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10 赵建娜;几种兰科植物组织培养及菌根真菌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05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05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7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