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SUN1和SUN2在水稻减数分裂中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15:28
【摘要】: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相互识别、配对,并完成联会复合体的组装,保障后期交叉结的正常形成以及同源染色体的正常分离。端粒花束形成是减数分裂中一件非常保守的事件,与染色体运动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减数分裂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近年来,在酵母和哺乳动物中已陆续发现一些参与端粒花束形成的重要因子,并描绘了端粒聚集成簇的分子模型。但在植物中,端粒花束形成的物理进程还未可知。在小鼠和裂殖酵母的端粒聚集模型中,SUN蛋白具有很高的保守性。通过蛋白序列的BLAST比对,我们发现水稻中有两个候选蛋白,分别命名为SUN1和SUN2。采用CRISPR-Cas9的方法,我们在野生型盐稻八号中同时敲除了这两个基因,并获得了sun1 sun2双突变体。观察突变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发现其偶线期染色体收缩存在缺陷。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我们进一步证明这种缺陷与端粒花束不能正常形成有关。此外在进行荧光免疫检测及统计学分析之后,我们发现sun1sun2双突变体中全长染色体联会、配对以及交叉的形成均存在故障,且HEI10的信号在粗线期及晚粗线期被限制在联会的区域。但是,我们在检测早期重组蛋白时发现,这种故障是不依赖于早期重组事件的。这些结果表明SUN1和SUN2的缺失影响偶线期的端粒花束聚集和染色体收缩成团,并会导致复杂的减数分裂缺陷。通过观察SUN1和SUN2的定位,我们发现SUN1和SUN2共定位于核膜上,且在偶线期染色体收缩成团时,富集在核膜的一侧,呈极性分布。在检测端粒聚集时,发现端粒花束的形成伴随着染色体收缩成团。这表明野生型中SUN1和SUN2的极性迁移可能介导端粒聚集和染色体收缩。此外,我们证实SUN1/SUN2、WIP/SINE1和PSS1可以核膜上建立SUN-KASH-PSS1串联关系。由于拟南芥中AtPSS1和水稻中PSS1都具有减数分裂功能,我们猜测这种结构的形成可能与SUN1和SUN2在减数分裂中的功能密切相关。水稻中SUN1和SUN2具有很高的序列相似性。通过对双突变体分离的单突进行观察,我们发现sun1表现出和野生型一致的减数分裂进程,但sun2却具有比双突变体较弱的减数分裂缺陷。进化树分析的结果显示,水稻的SUN1与拟南芥的AtSUN1、AtSUN2以及小鼠的SUN1关系较近,而水稻中的SUN2与小鼠中的SUN2及玉米中的ZmSUN2关系较近。此外,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相同的总蛋白中SUN2具有显著多于SUN1的蛋白量。因此我们认为SUN1和SUN2在进化上的差异可能造成它们表达水平的差异,导致sun1-1和sun2-1单突变体中发挥功能的SUN蛋白量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表型。并且这种表型的差异与拟南芥或小鼠中都是不一样的。综上所述,我们发现SUN1和SUN2在水稻减数分裂过程中参与染色体收缩成团及端粒聚集成束,从而高效的促进同源配对、全长染色体联会和交叉的形成。此外,在共同行使功能的过程中,SUN2可能在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细线期,染色质


减数分裂进程示意图

示意图,同源重组,减数分裂,示意图


减数分裂同源重组修复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卿;;析概念 建模型 巧画图 说过程——“减数分裂”教学流程案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16期

2 李伟;;基于科学史与模型建构的“减数分裂”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16期

3 李恬;;染色体教具的制作[J];生物学教学;2017年03期

4 赵丰;;细胞减数分裂模型的建立与拓展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年03期

5 杨秀梅;;以白板为主要媒体的“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7年04期

6 许桂芬;陈欣;;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论证式教学——以“减数分裂”教学为例[J];生物学教学;2017年04期

7 张卓娅;;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7年10期

8 张庆晓;;“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的创新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7年12期

9 张红;生物进行减数分裂的时期[J];生物学教学;1996年11期

10 张燕;;《减数分裂》教学设计[J];知识文库;2016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林;;减数分裂、非整倍体与不育[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会议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沈聪;李明芮;张攀;郭曰帅;郑波;滕慧;周涛;张浩;郭雪江;霍然;;雌性小鼠生殖嵴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了电子呼吸链与减数分裂启动的密切联系[A];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第二次联合学术年会暨“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和“生殖生物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3 彭永康;霍昕;于玲;;百合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显微分离与蛋白质电泳[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张亚楠;田惠桥;;白菜减数分裂中微管骨架异常与花粉雄性不育[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曹陈冲;徐元诚;徐建平;;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恢复机理研究进展[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雷春;;把学习还给学生知己——《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堂教学实录[A];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7 张东;马伟;侯毅;孙青原;王维华;;Mad2在大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动态分布及功能[A];第九次全国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赵勤政;毕云飞;李梦雪;王筠竹;李季;娄群峰;陈劲枫;;基于Oligo-FISH追踪种间杂交和异源多倍化后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A];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黄瓜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会议手册[C];2018年

9 穆欣艺;温婧;郭萌;王建为;李舸;张华;边凤花;夏国良;;视黄酸与中肾对小鼠卵巢生殖细胞启动减数分裂的作用[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张美佳;夏国良;;颗粒细胞上的配体NPPC及其受体NPR2维持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阻滞[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宝坻一中 李金秋;如何设计“开场白”[N];天津教育报;2009年

2 阳信一中 王洪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及分析[N];学知报;2011年

3 山东省单县六中 陶涧;通过教后反思促进生物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张华邋编译;日本探明卵细胞停止分裂的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钱铮;卵细胞停止分裂的机制被探明[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涵玮;MOF在雄性小鼠减教分裂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李光远;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减数分裂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f ;EVL-14/PDS-5和SCC-3是线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必需的姐妹染色单体粘连蛋白[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士泉;芍药属两物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杂合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5 刘伟;雌激素受体调控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进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6 郝肖琼;钙信号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中的作用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7 毛玉峰;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减数分裂相关基因的系统学分析、表达检测及功能验证[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陶勇;一氧化氮与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王怡婧;cAMP调控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和原始卵泡形成[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陈大蔚;cAMP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对称性调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利军;SUN1和SUN2在水稻减数分裂中的功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2 陈凯;十五种纤毛虫减数分裂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袁佳辰;白菜型油菜单倍体减数分裂的细胞遗传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4 傅鸣;水稻减数分裂相关基因OsMTOPVIB(Oryza sativa MEIOTIC TOPOISOMERASE VIB-LIKE)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5 孔祥菲;R-looP在酿酒酵母减数分裂中的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张嘉宇;HOOK2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7 朱靖;高中生“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迷思概念的诊断与转变[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8 熊雨果;OsMND1调节多倍体水稻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研究[D];湖北大学;2015年

9 邵彬彬;雄性小鼠减数分裂启动相关蛋白谱系的构建及初步的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10 池正昌;水稻减数分裂基因OsSGO1功能研究与分析[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8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08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e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