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马铃薯脱毒种薯再生体系的建立以及StBAG3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00:12
【摘要】:BAG(Bcl-2 associated athanogene)蛋白是一类生物界广泛存在的多功能蛋白家族,具有调节细胞程序化死亡、肿瘤发生、神经元分化以及多种生理过程的功能。同时,BAG家族的蛋白还能够调控植物的抗逆和抗病性。基于BAG蛋白具有调控植物抗病性的功能,本研究以马铃薯为材料,首先建立了基于脱毒种薯的马铃薯的再生体系,然后对马铃薯中B4G基因(StBAG3)在马铃薯抗晚疫病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脱毒马铃薯诱导生薯的最佳条件为每个组培瓶中放置4株组培苗,添加的6-BA浓度为3mg/L;在上述的最佳条件下的每个组培瓶中夏波蒂和克新1号的生薯的总数量分别为8个和8.25个,生薯总重量分别为6.62g和6.27g;夏波蒂和克新1号平均种薯数量分别为2个和2.06个,平均种薯重量分别为1.56g和1.66g。2.建立了基于脱毒种薯的马铃薯的再生体系,其中夏波蒂与费乌瑞它的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组合为 MS+1 mg/L IAA+1 mg/L 6-BA+0.5 mg/L GA3+2 mg/L ZT;而克新1号的最佳分化培养基组合为MS+1 mg/L IAA+1 mg/L 6-BA+0.2 mg/L GA3+2 mg/L ZT。3.通过比较脱毒种薯与大田薯薯块的不定芽分化率,发现夏波蒂、费乌瑞它和克新1号的脱毒种薯不定芽的分化率分别为62.5%、84.12%和66.67%,而上述品种相应的大田薯薯块不定芽的分化率分别为26.16%、24.1%和37.5%,表明脱毒种薯的不定芽分化率显著高于大田薯块。4.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体系研究了 StBAG3基因在马铃薯抗晚疫病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接种晚疫菌72h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的马铃薯叶片部位的病斑的相对面积为3.90%,而对照叶片病斑相对面积为28.29%,初步表明StBAG3正向调控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水平。5.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体系研究了接种部位坏死细胞数量,结果表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部位的坏死细胞的数量要明显少于对照叶片的病斑。6.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测定接种部位的H202积累水平,结果表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48h后的H202的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叶片,而相同部位ROS清除酶活性(CAT、POD和SOD)也明显高于对照的结果也间接的证实了 H202参与了StBA4G3基因介导的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建立。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32;Q943.2
【图文】:

侵染循环,孢子囊,块茎,游动孢子


并且形成吸器从寄主细胞中吸取营养。当发病叶片形成霉层后会再次产生孢子囊。逡逑孢子囊可以进行再侵染,或者孢子囊存于种薯上在下一个生长季节继续进行侵染[54]逡逑(图1)。致病疫霉在马铃薯叶片上形成的孢子囊以及游动孢子也利用雨水的冲刷作逡逑用,从土壤缝隙中渗透到寄主的块茎上,病原菌通过块茎上的皮孔侵染整个马铃薯逡逑块茎,从而显著的降低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55]。逡逑游动孢子逡逑侵入茎叶逡逑孢子囊逦f逦及块茎逡逑^逦游动孢子逡逑生出病苗逦\逦孢子囊5逡逑1邋\逡逑I逦感病块茎逡逑播种病薯逦|逡逑I逦活动期逦/逡逑V逦休眠期逦7逡逑V邋y逡逑菌丝在带病的种薯中休眠逡逑图1致病疫霉菌的侵染循环[56]逡逑Fig.l邋Phytophthora邋infestans邋infection邋cycle[56]逡逑

株数,组培苗,种薯,情况


_I0逦马铃薯脱毒种薯再生体系的建立以及兑R%gj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逦逡逑种薯数量(个/株)=每瓶种通量逡逑每瓶马铃薯株数逡逑平均种薯重量(g/个)=每瓶种薯总重量逡逑每瓶种薯数量逡逑2.2结果与分析逡逑2.邋2.1脱毒组培苗的不同株数对生薯数量的影响逡逑

种薯,组培苗,株数


n逦马铃薯脱毒种薯再生体系的建立以及兑似似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入4株组培苗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种薯数量和相对满意的种薯的重量,因此,后续试验中便在每个培养瓶中放入4株组培苗用于获得脱毒种薯。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守进;;安徽省马铃薯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5年10期

2 冯光惠;杜虎平;李夏隆;亢福仁;;费乌瑞它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的培养基筛选与病毒的RT-PCR检测[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20期

3 原霁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生理小种分布及毒力基因组成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4年05期

4 方贯娜;庞淑敏;;马铃薯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12年05期

5 谢从华;;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戴朝曦;;马铃薯的寰宇传奇[J];森林与人类;2011年05期

7 李海亮;郑秀芳;张芬琴;;不同品种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张之为;赵君;樊明寿;杨帆;;马铃薯不同品种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李云;卢其能;赵昶灵;;影响马铃薯再生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10 邱y=;陶刚;朱英;黄永会;程仪琳;刘作易;;马铃薯品种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朝凤;红莲型杂交水稻氧化伤害生理研究及细胞凋亡蛋白BAG功能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璐;植物生长物质对新品种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微型薯诱导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2 华婧;马铃薯高频再生体系建立及离体茎尖诱变筛选耐盐突变体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彭昕琴;马铃薯愈伤组织离体保存及其再生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4 姜丽丽;农杆菌介导的BcBCP1基因转化马铃薯抗旱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柳蓉;马铃薯的再生及其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8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48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0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