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不同生境下植物的养分回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
【图文】:
2.1 研究区概况民勤县(101°59' E~104°12' E,38°08' N~39°26' N)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流域下游,县域的东、西、北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县域内主要是沙漠、碎石戈壁、盐碱地等荒漠生态类型,占县域面积的 94.2%。年均气温 7.87℃,年降水量为 116.50 mm,蒸发量则达到 2383.70 mm[101],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2.2 材料方法2.2.1 样地设置本研究调查了沙漠、砾质荒漠、盐化草甸三种荒漠类型。每种类型中设置调查采样样地 10 个(表 2-1),共 30 个采样样地。沙漠的代表植物为白刺、梭梭,砾质荒漠代表植物为红砂、泡泡刺,盐渍化草甸的代表植物为盐爪爪、黑果枸杞。
图 2-2 采样位点信息分布图Figure 2-2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site information及采样17 年 7 月及 10 月。7 月中旬,在选定的采样,样方间距离不小于 20 m,调查样方群落学特密度、冠幅及高度等信息,采集成熟完整叶片上植株采集成熟期完整叶片,将 3 个样方中同植株标记。同年 10 月初采集植物已衰老,但机取 0~20 cm 土样三份并混合。表 2-2 野外调查采样物种信息Table 2-2 Species in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名 科 名 ana brachypoda 豆 科(Leguminosae)
硕士学位论文 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不同生境下植物的养分回.2.5 生境类型对 N、P、K 回收效率和 δ13C 值的影响不同生境下植物叶片 N、P、K 回收效率、叶片 δ13C 值、土壤理化性质进析(图 3-5),通过 Ward 法进行层次聚类后发现这 30 个位点可以明显分为集中分布于盐化草甸的群落和集中分布于砾质荒漠生境、沙漠生境下的非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兆丰;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基本思路[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年03期
2 张新时;;中国的几种植被类型(Ⅳ) 温带荒漠与荒漠生态系统[J];生物学通报;1987年07期
3 张新时;;中国的几种植被类型(Ⅴ)温带荒漠与荒漠生态系统(续)[J];生物学通报;1987年08期
4 黄培yP;莫索湾的开发及其对荒漠生态系统影响的初步评估[J];干旱区地理;1989年02期
5 王俊中;;荒漠生态系统变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生态文化;2013年03期
6 ;荒漠生态系统氮素的多途径来源及其生态效应研究取得新进展[J];干旱区地理;2011年01期
7 唐少卿;试论荒漠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规律[J];兰州学刊;1985年02期
8 刘洪霞;冯益明;曹晓明;卢琦;纪平;侯瑞霞;;荒漠生态系统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与服务[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年09期
9 刘冉;李彦;王勤学;许皓;郑新军;;盐生荒漠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的年内、年际变异特征[J];中国沙漠;2011年01期
10 刘菊英;我区建立了准噶尔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站[J];干旱区地理;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黄培yP;;荒漠生态系统的动态效应与生态建设[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崔向慧;;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黄培佑;;对荒漠生态系统动态效应与生态建设[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4 潘建平;;新疆奇台荒漠生态系统与生态产业构建技术研究[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5 王方琳;;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A];中国第七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6 李平衡;周琪;王权;;干旱区典型荒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2012年
7 黄培佑;;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关理论与实践[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8 周志宇;张冈;高文星;张莉丽;;试论灌木是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恢复中重要的生物资源[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洋;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将进入量化新阶段[N];科学时报;2011年
2 记者 蒙景辉;半壁河山变自然保护区 青海省要创造生态奇迹[N];工人日报;2002年
3 记者 铁铮;北林大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站效益凸显[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4 记者 王建兰;我国将定量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5 记者刘树铎;我国新增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记者 吴越;推动两部门合作协议任务落实[N];中国气象报;2016年
7 记者 秦纪民;我国新增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记者 王建兰 实习记者 夏美红;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研究获突破[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卜叶;徐庆:让水替植物“说话”的生态人[N];中国科学报;2019年
10 记者 王瑟;新疆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立项[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学敏;艾比湖流域荒漠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及年际碳收支估算与评价[D];新疆大学;2015年
2 李柏;不同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结皮分布及水文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崔向慧;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任晓旭;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方法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於婷;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不同生境下植物的养分回收[D];兰州大学;2019年
2 马青;中国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贾成朕;阿拉善典型荒漠生态系统呼吸与光合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 李旭;盐柴类荒漠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5 陈淑青;基于生态安全指数的荒漠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张杰;干旱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景观异质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研究[D];新疆大学;2002年
7 郑凯;安西极旱荒漠区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王庭权;艾比湖区域荒漠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点格局和生态位[D];新疆大学;2015年
9 刘博;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49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4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