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嗜根考克氏菌DC2201中双组分信号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02:53
【摘要】:双组分信号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是细菌感知和响应环境的普遍机制,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应答调控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组成,它们能够使机体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做出适当的细胞反应。嗜根考克氏菌(Kocuria rhizophila)是一种抗生素活性测试的常用质量控制菌株,但目前有关它的TCS研究尚不多见,仅在DC2201菌株中有报道。本文以嗜根考克氏菌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生物信息学、现代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嗜根考克氏菌的TCSs,具体过程和结果如下:1.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8株序列已知的嗜根考克氏菌菌株的TCSs进行了数量、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嗜根考克氏菌中共存在13种TCSs,且HKs和RRs都是模块化蛋白质,参与外界压力应答、细胞壁合成、酶活性、物质代谢与运输等生命活动。2.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分别以嗜根考克氏菌HK8700和RR8701为诱饵蛋白和猎物蛋白,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BT9-HK8700和pGAD10-RR8701,通过PEG/LiAc方法先后将载体导入到酵母菌AH109,采用多重氨基酸缺陷培养基筛选,证实了HK8700和RR8701具有相互作用。3.采用PCR的方法特异性扩增嗜根考克氏菌基因hk8700*和rr8701,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9a(+)-HK8700*和pPGH-RR8701,通过添加IPTG诱导、亲和层析柱分离获得大量可溶性蛋白HK8700*和RR8701。纯化的蛋白HK8700*先进行自磷酸化反应,随后与RR8701蛋白混合发生磷酸转移现象,通过甲基绿染色显现丙烯酰胺上磷酸化蛋白,证实了HK8700-RR8701是一对TCS。4.以嗜根考克氏菌的TCS HK8700-RR8701中的应答调控蛋白基因rr8701为目的基因,以温度敏感型质粒pKC1139为载体,扩增获得rr8701上下游片段和质粒pIJ790上的氯霉素基因cat,通过融合PCR的方法获得敲除盒UCD,从而构建rr8701基因敲除载体pKC1139-UCD。以上结果对揭示嗜根考克氏菌双组分信号系统、进而构建该菌的TCS调控网络提供依据;构建的敲除载体pKC1139-UCD为探讨HK8700-RR8701的功能、建立嗜根考克氏菌的遗传转化系统奠定了基础,并可推动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3
【图文】:

饼图,古菌,子类,古细菌


图 1-1 RR 超家族的分类[61]Figure 1-1 Classification of the RR superfamily饼图显示了五个 RR 家族在所有分类 RR 中的百分比;子类的进一步分类显示 RR 家族子类的百分比分布如下所示;研究最多的子类的代表成员的结构在了说明。: Pie chart presenting the percentage distribution of the five RR families among alurther classification in subclasses is presented in horizontal bars. The percentage d subclasses within the respective RR family is indicated below. Structures of repbers of the most studied subclasses are illustrated in ribbon diagrams.3 双组分信号系统的分布基因组调查显示 TCSs 存在于三大界: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生物。以被认为不存在 TCSs[50, 62],但最近在已完成测序的无胆甾原体基因组多个 HKs 和 RRs(mistdb.com)。此外,约有 50%的古细菌含有 T泉古菌门、初古菌门和纳古菌门中尚未发现。早期的基因组调查表在于后生动物和原生生物中[51],但是通过 SMART 数据库查询到真液霉菌的 TCSs。

技术路线图,克氏,酵母双杂交系统,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细胞活力影响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其 TCS 系统也不清楚。本文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嗜根考克氏菌 TCSs 的数量、结然后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体外磷酸化分析方法对嗜根考克氏菌中的芽 孢 杆 菌 中 调 控 细 胞 分 裂 和 保 持 膜 完 整 性 的 LiaS-LiaR 具HK8700-RR8701 系统进行验证,同时构建了 rr8701 敲除载体,为下根考克氏菌中 HK8700-RR8701 系统的功能,进而构建嗜根考克氏菌通路提供实验依据。1.4 技术路线实验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如下:

组氨酸激酶,克氏,结构域,结构示意图


13图 2-1 嗜根考克氏菌的组氨酸激酶和应答调控蛋白结构示意图Figure 2-1 Structural schematic overview on the histidine kinases and the response regulators ofTCS in Kocuria rhizophila注:跨膜螺旋由 TMHMM Server 2.0 预测;保守结构域及其位置由 BLASTp 预测。Note: The putative transmembrane helices were predicted by TMHMM Server 2.0; the conserveddomains and their location are indicated as predicted by BLASTp.一个典型的 HK 包含一个可变传感结构域和一个保守的发射结构域,传感结构域在 PFAM 中称为 HisKA 结构域,通常是化学配体,一般用于检测特定的刺激;发射结构域在 PFAM 数据库中称为 HATPase_c 结构域,包含一个保守的组氨酸残基,通过磷酸化将信号传递到其同源 RR[93, 94]。HATPase_c 结构域结合ATP 并催化 γ-磷酰基从 ATP 转移至位于 HisKA 结构域内的组氨酸残基。此外,HATPase_c 结构域中参与 ATP 结合(G1, F, G2)的几个基序都是高度保守的。在多数情况下,诸如 sCache_3_2 等其他结构域位于 N-末端 HisKA 结构域和 C-末端 HATPase_c 结构域之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海腾;柯婷雅;林远清;欧海涛;谢燕波;李明;陈丽萍;;犬埃立克氏体病的诊疗[J];中国工作犬业;2009年11期

2 陈启锋,李志真,黄群策;弗兰克氏菌的研究进展与前景[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3 周志宏,石彦林,刘志恒;弗兰克氏菌的分类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1997年01期

4 江智辉;杨茂斌;;用酶联免疫方法替代锡克氏试验[J];微生物学杂志;1987年01期

5 丁鉴;苏凤岩;孙慧君;黄雅丽;徐卿德;李忠伟;吴阳;张丽珊;朱岩;李维光;;弗兰克氏菌红外光谱特性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87年02期

6 赵振英;黄家彬;刘惠昌;朱宝琴;杨惠凡;;不同非豆科树木科属来源的弗兰克氏菌的比较研究[J];微生物学报;1988年03期

7 谢文贞;尼曼—匹克氏病一家二例报告[J];温州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8 周亚熙,陈振东;尼曼—匹克氏病1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9 牛春魁;从锡克氏试验结果看计划免疫保偿合同制的优势性[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版);1988年01期

10 李正芬,冯海翔,董熔;尼曼—匹克氏病1例报告[J];陕西医学杂志;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盛;陈贤斌;朱丹化;李则群;吴哲褒;诸葛启钏;;拉克氏裂囊肿的诊断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周金福;杨生旺;金勇;;L型克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119例疗效观察[A];玉溪市第三届二次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周琳;董发勤;张伟;周磊;熊鑫;唐子涵;冯晨旭;;生物磷参与的考克氏菌对铀的矿化行为初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4 季卫平;王小玲;王波;;夏克氏膝关节病2例附文献复习[A];第二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5 段中宁;张书嘉;董春光;关瑞;李利;韩加辉;;声带任克氏水肿压榨术与上皮剥脱术的临床比较分析[A];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6 洪晓月;;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在神泽叶螨和桑全爪螨中的垂直传播[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周磊;董发勤;刘明学;边亮;聂小琴;杨刚;胡文远;何辉超;张伟;王萍萍;周琳;;准铜砷铀云母与玫瑰色考克氏菌的界面作用过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8 谢杰;池雷霆;赵立勇;罗建平;张智;;单根通用克氏髓内针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A];2014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谢杰;池雷霆;赵立勇;罗建平;张智;;单根通用克氏髓内针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高文娜;汪万春;陈[

本文编号:2758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58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8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