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油葫芦召唤声结构与吸引力关系研究(直翅目:蟋蟀科)
发布时间:2020-08-01 18:15
【摘要】:昆虫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发出鸣声,鸣声中包含着个体的本体信息、环境信息等,在种间个体的召唤、求偶、打斗等行为中均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会发出鸣声的昆虫有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其鸣声结构一般而言较为稳定,但是也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以及各种因素对其的影响。蟋蟀隶属于直翅目、蟋蟀科,是研究鸣声通讯常用的模式昆虫。蟋蟀召唤声是蟋蟀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手段,不仅可以吸引远处的雌性来与其交配,还具有空间占位,防止同种蟋蟀入侵领地的作用。国外的研究大多是关于蟋蟀鸣声各个参数特征所对应的功能以及其他因素对蟋蟀发声的影响,对鸣声中的各个结构特征在趋声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没有进行过定量研究。本实验以三种常见蟋蟀——黑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occipitalis、污褐油葫芦Teleogryllus derelictus和南方油葫芦Teleogryllus mitratus为实验对象,通过人工设置改变脉冲间隔、音节间隔和脉冲个数来探究其对召唤声有效性和吸引力的影响,比较雌雄之间以及种间趋声行为的异同,检验蟋蟀对异种召唤声的反应,量化蟋蟀对鸣声的行为反应,为昆虫与外界环境的通信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在黑脸油葫芦T.occipitalis鸣声实验中,增大脉冲间隔后雌虫受召唤声吸引变慢而且变弱,而雄虫受到召唤声吸引变快变强。音节间隔不影响雌虫受召唤声吸引的速度,但是音节间隔变大会使雌虫受召唤声吸引变弱,减小音节间隔使雄虫受召唤声吸引变快但是变弱。脉冲个数不影响雌虫受召唤声吸引的速度,但是脉冲个数变少会使其受吸引变弱,脉冲个数对雄虫受吸引情况没有影响。2.在污褐油葫芦T.derelictus鸣声实验中,减小脉冲间隔使雌虫收到召唤声吸引变快变强,而雄虫受召唤声吸引的情况不受脉冲间隔的影响。音节间隔的改变对雌虫受召唤声吸引的情况没有影响,对雄虫受吸引强度也没有影响,但是会使其受吸引速度变快。改变脉冲个数会使雌虫受吸引变快,对其受吸引强度没有影响,脉冲个数会影响雄虫受吸引强度,对其受吸引速度没有影响。3.在南方油葫芦T.mitratus鸣声实验中,脉冲间隔的改变对雌虫受召唤声吸引的速度和强度均无影响,对雄虫受召唤声吸引的强度没有影响,但是会使其受吸引速度变慢。音节间隔的改变同样只使雄虫受吸引的速度变慢。脉冲个数的改变对雌虫受召唤声吸引的速度没有影响,但减少脉冲个数会使其受召唤声吸引变强,改变脉冲个数使雄虫受吸引速度变慢,不影响其受吸引强度。综上所述,脉冲间隔的减小会使黑脸油葫芦T.occipitalis和污褐油葫芦T.derelictus雌虫受召唤声的吸引更快更强,改变音节间隔和脉冲个数对蟋蟀受召唤声吸引情况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黑脸油葫芦T.occipitalis、污褐油葫芦T.derelictus和南方油葫芦T.mitratus的异种召唤声实验均表明雌雄蟋蟀不受异种召唤声的吸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68
【图文】:
图 2.1 鸣声吸引实验装置示意图Figure 2.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ong attracting experimental device2.1.5 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数据输入到 Excel2016 软件中,用 IBMSPSSStatistics21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来表示,不同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显著。2.2 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召唤声分析及处理从录制的雄性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召唤声中随机选取 50 个脉冲组,每个脉冲组中大约有 4-6 个脉冲间隔,统计这 50 个脉冲组中的所有脉冲间隔,取平均值为 0.029s,记为标准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召唤声的脉冲间隔值。人工
人工制作脉冲间隔呈梯度变化而其他参数不变的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召唤声如图2.2 所示,其中-2 组脉冲间隔为 0.009s(图 2.2-A),-1 组脉冲间隔为 0.019s(图2.2-B),0 组标准组脉冲间隔为 0.029s(图 2.2-C),1 组脉冲间隔为 0.039s(图2.2-D),2 组脉冲间隔为 0.049s(图 2.2-E),3 组脉冲间隔为 0.059s(图 2.2-F),4 组脉冲间隔为 0.069s(图 2.2-G)。从录制的雄性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召唤声中随机选取 50 个音节间隔进行统计
19图 2.3 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不同音节间隔召唤声波形图Figure 2.3 Different chirp interval calling song of Teleogryllus occipitalisA.-2 组,音节间隔为 0.415s;B.-1 组,音节间隔为 1.415s;C.0 组,音节间隔为2.415s;D.1 组,音节间隔为 3.415s;E.2 组,音节间隔为 4.415s;F.3 组,音节间隔为 5.415sA. Test -2, chirp interval 0.415s; B. Test -1, chirp interval 1.415s; C. Test 0, chirp interval 2.415s;D. Test 1, chirp interval 3.415s; E. Test 2, chirp interval 4.415s; F. Test 3, chirp interval 5.415s
本文编号:2777821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68
【图文】:
图 2.1 鸣声吸引实验装置示意图Figure 2.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ong attracting experimental device2.1.5 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数据输入到 Excel2016 软件中,用 IBMSPSSStatistics21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来表示,不同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显著。2.2 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召唤声分析及处理从录制的雄性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召唤声中随机选取 50 个脉冲组,每个脉冲组中大约有 4-6 个脉冲间隔,统计这 50 个脉冲组中的所有脉冲间隔,取平均值为 0.029s,记为标准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召唤声的脉冲间隔值。人工
人工制作脉冲间隔呈梯度变化而其他参数不变的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召唤声如图2.2 所示,其中-2 组脉冲间隔为 0.009s(图 2.2-A),-1 组脉冲间隔为 0.019s(图2.2-B),0 组标准组脉冲间隔为 0.029s(图 2.2-C),1 组脉冲间隔为 0.039s(图2.2-D),2 组脉冲间隔为 0.049s(图 2.2-E),3 组脉冲间隔为 0.059s(图 2.2-F),4 组脉冲间隔为 0.069s(图 2.2-G)。从录制的雄性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召唤声中随机选取 50 个音节间隔进行统计
19图 2.3 黑脸油葫芦 T. occipitalis 不同音节间隔召唤声波形图Figure 2.3 Different chirp interval calling song of Teleogryllus occipitalisA.-2 组,音节间隔为 0.415s;B.-1 组,音节间隔为 1.415s;C.0 组,音节间隔为2.415s;D.1 组,音节间隔为 3.415s;E.2 组,音节间隔为 4.415s;F.3 组,音节间隔为 5.415sA. Test -2, chirp interval 0.415s; B. Test -1, chirp interval 1.415s; C. Test 0, chirp interval 2.415s;D. Test 1, chirp interval 3.415s; E. Test 2, chirp interval 4.415s; F. Test 3, chirp interval 5.415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骥才;;歪儿[J];初中生;2017年02期
2 钱翰涛;;丰姿绰约的雷公滩瀑布[J];新教育;2017年19期
3 汪金友;;耳边总有召唤声[J];实践;2000年07期
4 冯骥才;;歪儿[J];课外阅读;2009年17期
5 ;《歪儿》阅读[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8年11期
6 陈佳杰;轮回[J];中学生时代;2005年Z2期
7 冯骥才;;歪儿[J];小学生(快乐新读写);2016年06期
8 冯骥才;;歪儿[J];意林;2009年23期
9 ;角色转换之间4[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年08期
10 石兵;;小溪飞过群山[J];思维与智慧;2012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蒲洪旭 张欣;为脱贫攻坚助力 为家乡发展添彩[N];广元日报;2016年
2 河南省罗山县教育局 毕延威;教育者不是孤独的[N];中国教师报;2011年
3 之江平;听浙商奏响更强音[N];浙江日报;2011年
4 大丰市万盈第二小学 景明水;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生活[N];江苏教育报;2014年
5 ;独特的捕鱼野餐[N];西藏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雨晴;三种油葫芦召唤声结构与吸引力关系研究(直翅目:蟋蟀科)[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吴山;河北常见螽斯与蟋蟀鸣声与发声器结构[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7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7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