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盐胁迫条件下非洲哈茨木霉胞外聚合物的组成及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6:34
【摘要】: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s)是由微生物分泌并附着在细胞壁表面的多聚糖和蛋白质等复合物,在保持细胞形态、胞外酶的分泌以及胁迫环境下的积极防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耐盐性有差异的两株木霉菌的胞外聚合物组成和功能并初步分析了其耐盐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ITS/TEF/RPB序列ACCC 32524和ACCC 32527菌株鉴定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不同盐分对ACCC 32524和ACCC 32527生长抑制情况依次为Na_3PO_4NaClNaNO_3Na_2SO_4乳酸钠。以葡萄糖为碳源,二者的EPSs主要成分均为多糖类物质。在高盐(0.6 mol/L NaCl)胁迫5天后,ACCC 32527可分泌大量的EPSs多糖,较对照提高了1.1倍,显著高于ACCC 32524。2.ACCC 32524和ACCC 32527的EPSs中有2种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组分(EPSs-1和EPSs-2)。随NaCl浓度增加,多糖分子量增大,EPSs-1相对含量降低,而EPSs-2相对含量提高,且EPSs-1组分中的葡萄糖含量降低,而半乳糖和甘露糖的含量则显著上升。3.通过EPSs与NaCl溶液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图比较发现EPSs对NaCl无吸附作用。NaCl胁迫处理后,ACCC 32524和ACCC 32527 EPSs多糖抗氧化活性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即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高,ACCC 32524 EPSs多糖氧自由基和ABTS~+·清除能力下降,而ACCC 32527 EPSs多糖的氧自由基和ABTS~+·清除能力增强。4.分析了有无NaCl胁迫下ACCC 32524和ACCC 32527的差异转录组和代谢组,共获得44,594条单基因和336个代谢产物。在NaCl(0.4和0.6 mol/L)胁迫下,共有31个糖类转运蛋白、多糖合成酶(糖基转移酶、多糖脱乙酰酶等)等相关基因发生上调表达。此外,筛选出ACCC32524中8个渗透调节,7个抗氧化酶和6个细胞壁及胞外物质(疏水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ACCC 32527中7个渗透调节,13个抗氧化和4个细胞壁及胞外物质(疏水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且在NaCl胁迫下多数为上调表达。与ACCC 32524相比,ACCC 32527在NaCl胁迫下,多糖合成的前体物质葡萄糖-1-磷酸以及真菌渗透调节的关键物质(如甘油、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积累量较高。5.以果糖、木糖、丙三醇、甘露醇或蔗糖为碳源时,ACCC 32524和ACCC 32527的EPSs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其次为多糖类物质。不同碳源培养下,NaCl胁迫均能促进EPSs中多糖物质的合成,其中以木糖最为明显,含量较对照提高41%以上。以蔗糖为底物时,ACCC 32524和ACCC32527的EPSs多糖获得最大自由基清除能力。不同碳源及NaCl胁迫对ACCC 32524 EPSs多糖组分种类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变单糖间比例。本论文以非洲哈茨木霉ACCC 32524和ACCC 32527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有无盐胁迫下的EPSs组成、抗氧活性、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差异,初步确定了与EPSs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和代谢产物,为揭示真菌的抗盐机制提供了重要数据并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35
【图文】:

形态图,形态图,菌丝,生物胁迫


图 1.1 完整菌丝 3-D 形态图D topographical image of an entire hyphal branch (Gazze et al., 2013) EPSs 真菌主要包括大多数的担子菌等大型真菌、丝状真菌在生态环境中主要承担分解者的角色,其 EPSs 与工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在实验见表 1.1。根据 EPSs 的研究方向的不同,可将其来源分主要研究生物胁迫或非生物胁迫下 EPSs 的防御机制、是挖掘 EPSs 潜在的体外医药生物活性。

示意图,外界环境条件,示意图,碳源


图 1.2 影响 EPSs 特性的外界环境条件示意图Fig. 1.2 Schematic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ffecting EPSs characteristics (Shi et al., 2017)养基组分室条件下,微生物合成 EPSs 对底物的选择有一定的偏好性。通常,蔗糖是大多数Ss 的最佳碳源(Liang and Wang, 2015),而真菌一般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杨同香等, 2人员在对粉质棒束菌(Isaria farinosa)(Wang et al., 2008)、出芽短梗霉(A. pullull., 2014)、里氏木霉(T. reesei)(陈鑫等, 2017)和蝙蝠蛾拟青霉(P. hepiali)(Wu et al., 发酵培养基进行单因素条件优化后发现,蔗糖是利于 EPSs 合成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不同菌株碳代谢相关的酶类及转运能力差异相关。丝状真菌发酵碳源种类的差异不Ss 的产量,还可直接导致 EPSs 结构的变化。以蔗糖作为唯一碳源进行葡萄肉座菌EPSs 发酵,多糖的支链结构要少于以果糖为碳源时合成的多糖 10%左右,而其它构、糖苷键类型)基本相同(Silva et al., 2005)。另一方面,发酵液中碳源含量也会合成。如以蔗糖为碳源进行出芽短梗霉(A. Pullulans)EPSs 发酵时,浓度一般控制在 蔗糖浓度过低(小于 2.5%),因碳源的缺乏而无多糖合成;若浓度高于 12.5%时,抑制作用也不利于多糖的合成(王长海等, 1994)。对于氮源,则会优先考虑酵母粉和

核磁共振,组分分布,情况


图 1.3 EPSs 各组分分布情况Fig. 1.3 Different constituents and sub-constituents of EPSs 多糖根据胞间定位的不同,微生物可以合成 3 种不同类型的多糖: 1.类似糖原等物质起储存胞内多糖;2.胞壁多糖,如几丁质和肽聚糖等;3.胞外多糖,包括与细胞相连的荚膜发酵液中多糖,是 EPSs 重要组成部分,含多羟基(2 个或以上)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C)。目前,常采用检测方法包括蒽酮-硫酸比色法、苯酚-硫酸比色法、氨基己糖比色测分光光度法,不同测定方法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在测量过程中需结合各组分含、可靠性进行综合考虑。多糖结构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酸水解法、过碘酸氧化、甲基化 降解、甲醇解和乙酰解等化学方法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气相联用等物理方法,多糖的立体结构一般采用 2D-NMR 及 X 射线衍射法(Ruhmann )。在实验室中,测定多糖分子量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根据同分子量的多糖与洗脱保留时间(tR)成一定关系进行测定。表 1.2 为近年来对丝状糖的结构研究结果,其中以杂多糖居多和部分同多糖,多糖分子量有几千到几十万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玉杰,杨谦,宋颖琦;对哈茨木霉转化子菌体形态观察及抗药性测定[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陈卫辉,赵培洁,许炫玉,王慧中,单德芳;哈茨木霉液体培养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3 徐同;林振玉;夏声广;;哈茨木霉拮抗白绢病菌机制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4 梁志怀,魏林,郑明福,文吉辉,罗赫荣;哈茨木霉发酵产物对豇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5 刘亚力;刘路宁;张敬泽;徐同;;生防哈茨木霉菌株产木聚糖酶的条件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张世宏,李多川,刘开启,魏毅;哈茨木霉S30胞外几丁质酶的纯化及特性[J];中国生物防治;2000年03期

7 王慧中,赵培洁,陈卫辉,许玄玉;哈茨木霉浅层液体培养适宜条件的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1995年01期

8 余丹;黄宇;黄振;;哈茨木霉菌毒素与世高对桑葚核地杖菌抑菌活性的生物测定[J];热带作物学报;2018年04期

9 毕文慧;岳琳;刘秀琳;董传锐;;哈茨木霉对几种常见蔬菜病害防治效果探究[J];南方农业;2018年11期

10 周池卉;顾建芹;顾艾节;;哈茨木霉菌剂在西瓜上的应用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波;谢芝芳;姜邻;唐利民;鲜灵;;18个杏鲍菇菌株茵丝生长与抗哈茨木霉能力分析[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2 孙青;蒋细良;庞莉;王丽荣;李梅;;哈茨木霉Th-33Thga1基因的功能[A];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朱双杰;张立付;高智谋;张胜利;;哈茨木霉TH-1菌株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培洁;李良;叶理勋;;哈茨木霉防治白术白绢病[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5 曹舜;高智谋;杨光红;吴颖;陈方新;;哈茨木霉TH-1对大豆疫霉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自博;魏晓兵;周如军;傅俊范;;人参锈腐病生防菌哈茨木霉Tri41固体发酵条件研究[A];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庄敬华;高增贵;陈捷;;哈茨木霉TA23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研究初报[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朱双杰;高智谋;;木霉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其机制[A];第二届菌物教学科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艳露;刘斌;黄麟淇;覃培升;黄福常;黎金锋;;广西平菇木霉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A];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鲁海菊;张中义;;甲霜灵锰锌和绿亨一号不同浓度单用和混用对哈茨木霉和辣椒疫霉的药效[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魏林;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发酵液中对豇豆具促生活性物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黄亚丽;农杆菌介导哈茨木霉转化系统优化及突变体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刘琳;哈茨木霉生物转化盾叶薯蓣中的皂苷及其产物提取分离[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燕;哈茨木霉生物防治相关蛋白酶的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张风革;哈茨木霉诱变菌株T-E5及其生物有机肥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6 李敏;哈茨木霉多菌灵抗性菌株的构建及其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刘旭;蒲枝凹顶藻、鸭毛藻及鸭毛藻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8 杨力明;哈茨木霉几丁质酶V基因等克隆及其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杰;盐胁迫条件下非洲哈茨木霉胞外聚合物的组成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梅杰;哈茨木霉铜胁迫应答相关转录因子基因thmea1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3 谢琳淼;哈茨木霉对镉胁迫下两种草坪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4 朱振宇;哈茨木霉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D];贵州大学;2009年

5 高士珩;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稳定性碳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

6 孙青;基于转录组分析的哈茨木霉Thga1基因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7 刘登望;拌种剂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丁洁;哈茨木霉Th-33 GαⅢ基因thga3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9 李昕s

本文编号:2778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78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