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呼伦贝尔草原露天煤矿区植被对地下水埋深变化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20:09
【摘要】: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高纬度草原,对维护和调节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采矿活动的开采强度和开采规模逐年增大,采矿活动疏排地下水导致草原矿区及周围区域的潜水含水层逐渐被疏干,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也随之改变。地下水是维持植被正常生长的关键因子,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得草原湖泊和湿地面积逐渐萎缩,植被退化严重。如何能建立更加完善的草原矿区地下水-植被响应关系,更加深刻地认识露天采矿活动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呼伦贝尔草原伊敏露天煤矿为例,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和遥感技术两种方法,探究草原露天煤矿开采疏排地下水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对区域植被的影响:通过分析样方调查数据,探究矿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对草原植被类型、物种丰富度、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综合优势比的影响;利用遥感方法,分别提取1985年和2012年伊敏矿区周围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地下水埋深数据,建立近30年来区域地下水埋深变化与NDVI的定量响应关系。结论如下:1.1985年,研究区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在0-16m,地下水位埋深基本上小于5m;伊敏露天矿投产后,经过几十年的疏干排水,使得以采坑为中心区域的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疏干最深处达112m,但采坑北部约2000m疏干边界外的柴达敏诺尔湖周围及湖泊北部的地下水位埋深受影响不明显。目前露天矿的疏排水量逐渐趋近定值(径流量或降雨补给量),疏干边界已基本稳定。2.1985年研究区NDVI集中在0.5-0.7之间,2012年研究区NDVI集中在0.4-0.6之间,植被长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建立NDVI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发现,在地下水埋深为0-16m时,1985和2012年的NDVI随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是在地下水位埋深在0-1m的NDVI最高;地下水位埋深在2-6m时,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大,NDVI波动不明显;当地下水位埋深超过6m时,NDVI呈下降趋势。3.样方调查发现,柴达敏诺尔湖湖岸一级阶地,地下水位埋深在0-1m,土壤盐渍化严重,发育以碱蓬(Suaeda glauca(Bunge)Bunge)+灰绿藜(Chenopodium album L.)为主的盐化草甸;柴达敏诺尔湖湖岸二级阶地,地下水位埋深在1-2m,发育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v.)+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的典型草原;距采坑2000m-3000m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位2-6m,发育羊草+贝加尔针茅+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 L.)的退化典型草原;距采坑500m-2000m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6-40m,发育羊草+黄花蒿(Artemisia annua)+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的退化草甸草原。距采坑300m以内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40-60m,发育羊草+碱蓬+黄花蒿的盐化草甸草原。4.综合植被样方调查和遥感技术两种方法得到的区域地下水位-植被响应关系结果,得出研究区最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为1-2m;植被的极限地下水位埋深为6m。5.露天采坑使得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植被生长。疏干漏斗影响区域地下水位和植被生长范围约在采坑外围3000m内,地下水位埋深在2-60m。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41;Q948.1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露天矿,示意图,伊敏煤田


区内交通较为发达。图2.1 伊敏露天矿交通位置示意图Fig.2.1 Traffic position of YiMin open pit mine2.1.2 地貌特征伊敏煤田地貌为一半封闭型盆地,西侧紧邻丘陵,南部为地势高较高的台地。研究区位于伊敏河中游冲积平原,以伊敏矿区为中心向外扩散,西侧和西南侧以盆地与丘陵台地的接触线为界,东南侧以一实测正断层 F10(图 2.3)为界,东侧以伊敏河为界,海拔在 607-723m,

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地质,含水层


研究区位于海拉尔盆地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径流区,为第四系冲积孔隙水文地质区(图2.3)。图2.3 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图Fig.2.3 Geological map and hydrogeological map in the study area2.3.1 含水层分布1、含水层伊敏煤田的含水层从上向下分为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和煤系含水层。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全区发育。煤系含水层分为伊敏组煤系含水层和大磨拐河组煤系含水层。2、隔水层区域范围存在着分布不连续的粘土层以及泥岩、砂质、粉砂质泥岩层,但是并未能构成较为连续的隔水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钊;陈宝瑞;辛晓平;;1960—2015年呼伦贝尔草原气温和降水格局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年12期

2 沈奕舟;;呼伦贝尔草原游[J];小学教学研究;2016年36期

3 刘海声;;呼伦贝尔草原[J];江淮水利科技;2016年05期

4 邸择雷;乌云娜;宋彦涛;霍光伟;张凤杰;王晓光;张小红;;1958—2016年呼伦贝尔草原新巴尔虎右旗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J];中国沙漠;2017年05期

5 徐英睿;;2001-2010年呼伦贝尔草原火灾空间分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10期

6 徐学哲;;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环境纪实[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7 王丽娟;朝克图;贾淑杰;郭明英;;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年07期

8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风光[J];中国纪检监察;2014年13期

9 刘兆明;;呼伦贝尔草原[J];森林与人类;2015年04期

10 张芸;;基于SWOT分析的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博;;对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管理的思考[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王文华;朱添;王淑梅;;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水文特性分析[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3 高中信;张洪海;;呼伦贝尔草原人与狼的撞击[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沈玲玲;张继权;佟志军;刘兴朋;武巧彦;;基于证据权重法的人类活动对呼伦贝尔草原火灾风险的贡献评价及预测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梁汉东;李峰;;呼伦贝尔草原煤矿开采与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0:流体地球科学与巨型成矿带及重大自然灾害成因论文集[C];2014年

6 苗冬梅;吴桂霞;包双喜;;呼伦贝尔草原暴雪成因分析与雪灾区划[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5年

7 宋爽;孟丽霞;;呼伦贝尔草原地区金属矿山生态影响及修复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8 邵占学;;含煤废水在伊敏电厂的循环利用[A];第四届火电行业化学(环保)专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张萍;王帅;张素红;哈斯;;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积沙区的植被分带性[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艳红;郑楠;易津;;不同生境羊草结实期生长势及N、P、K营养状况的比较[A];2004中国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晓琦;呼伦贝尔草原羊肉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京举行[N];呼伦贝尔日报;2019年

2 记者 董晓波;内蒙古味道·首届呼伦贝尔草原羊肉美食节启幕[N];呼伦贝尔日报;2019年

3 记者 董晓波;呼伦贝尔草原羊肉有63家品鉴点[N];呼伦贝尔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程武;呼伦贝尔草原羊肉品牌突围[N];中华工商时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王澎;呼伦贝尔草原羊肉美味“看得见”[N];农民日报;2019年

6 记者 张晓娜;全国政协委员杜明燕:加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建设[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年

7 东方;呼伦贝尔草原羊肉:做强品牌 绿色发展[N];企业家日报;2019年

8 李强;呼伦贝尔草原羊肉:做强品牌走绿色发展之路[N];内蒙古日报(汉);2019年

9 本报记者 赵永强;呼伦贝尔草原羊肉引领品质消费[N];中国产经新闻;2019年

10 本报记者 罗晨;呼伦贝尔草原羊肉:区域品牌助推牧业转型升级[N];中国食品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罗建川;刈割和放牧对呼伦贝尔草原“土—草—畜”矿物营养元素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2 杨殿林;呼伦贝尔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3 刘东霞;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及生态承载力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李昌武;呼伦贝尔草原蓄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陈宝瑞;呼伦贝尔草原多尺度植被空间格局及其对干扰的响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王红梅;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牧草青贮特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7 艾琳;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呼伦贝尔草原露天煤矿区植被对地下水埋深变化响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李菲菲;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属性价值评估和偏好异质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3 张玉静;呼伦贝尔草原物候遥感监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4 田晓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D];黑龙江大学;2016年

5 长林;呼伦贝尔草原面积退化预测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6 李学成;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7 崔丽萍;美声唱法与呼伦贝尔草原歌曲演唱方法的融合[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8 宋鹏;呼伦贝尔市有机奶业发展政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9 康美;呼伦贝尔草原聚落空间特征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10 孔令杰;呼伦贝尔草原部分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流行病学调查[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97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97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