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青鱼TAK1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功能初探

发布时间:2020-09-18 11:16
   先天免疫对于硬骨鱼类抵抗病原微生物侵染而言至关重要。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1,TAK1)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在NF-κB及AP-1炎症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TAK1在抗病毒先天免疫IRF/IFN通道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论文成功克隆得到青鱼(black carp,Mylopharyngodon piceus)TAK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并对青鱼TAK1(bcTAK1)在宿主细胞抗病毒先天免疫应答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bcTAK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含1626个核苷酸,编码541个氨基酸;ExPASy软件预测bcTAK1分子量为75 Kda,等电点为7.55。bcTAK1与草鱼TAK1同源性最高,达到98.5%,并且与哺乳动物TAK1同源性也较高,在结构进化中保守,主要由N端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S/TKc,12-260aa)和C端的卷曲螺旋结构域(Coiled-coil,465-528aa)构成。免疫印迹实验表明:bcTAK1基因在HEK293T细胞和EPC细胞中均能有效表达,但其迁移条带暗示bcTAK1具有糖基化修饰。免疫荧光实验显示:bcTAK1分布于细胞质区域,且具有呈点样分布的特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表明:bcTAK1可不同程度的下调青鱼干扰素a(bcIFNa)启动子、斑马鱼干扰素1(DrIFNφ1)启动子、斑马鱼干扰素2(DrIFNφ2)启动子、斑马鱼干扰素3(DrIFNφ3)启动子和胖头鲤鱼干扰素(eIFN)启动子的活性。在EPC细胞中同时过表达bcTAK1和青鱼干扰素调节因子7(bcIRF7)时,bcTAK1可以大幅上调bcIRF7诱导产生IFN的能力。细胞攻毒和噬斑实验结果表明:单独表达bcTAK1的EPC细胞较对照组细胞而言,其抗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能力未受影响;单独表达bcIRF7的EPC细胞,其抗病毒能力明显得到提升。然而同时表达bcTAK1和bcIRF7的EPC细胞比单独表达bcIRF7的EPC细胞具备明显增强的抗病毒能力。综上所述,本论文揭示了bcTAK1在青鱼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中具备正向调节bcIRF7诱导产生IFN的能力的作用和正向调控bcIRF7介导的抗病毒活性的功能,这在脊椎动物乃至人类中是首次发现。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917.4;Q78
【部分图文】:

区域图,区域,结构域,相似度


26图 3-1:bcTAK1 的 ORF 区域。bcTAK1 的 ORF 由 1626 个核苷酸组成,预测 bcTAK1 的蛋白包含 541 个氨基酸。画框的是 S/TKc 结构域(12-260aa),阴影部分的是 Coiled-coil 结构域 (465-528aa)。蛋白结构域的预测是通过在线软件 Simple Modular Architecture ResearchTool (SMART) (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数据库。Fig. 3-1: ORF region of bcTAK1. The ORF of bcTAK1 consists of 1626 nucleotides, and theprotein predicted bcTAK1 contains 541 amino acids. The frame is the S/TKc domain (12-260aa),and the shaded part is the Coiled-coil domain (465-528aa). The protein domain is predicted by theonline software Simple Modular Architecture Research Tool (SMART)(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 database.3.2 bcTAK1 的进化史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 TAK1 基因的进化史,本研究将 bcTAK1 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 TAK1 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包含了 NCBI 上很多已知的序列(表2)。比对表的结果表明青鱼的 TAK1 与果蝇的 TAK1 同源性最低,只有 43.9%,相似度也是仅有 30.4%,紧接着是与致倦库蚊的 TAK1,同源性 46.4%,相似度

脊椎动物,进化树,物种,选用方法


图 3-2:脊椎动物 TAK1 的进化分析。使用软件 MEGA6 和 GeneDoc 对脊椎动物 TAK1 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 (A),TAK1 序列来自以下物种:H. sapiens (AAV38460.1), M.musculus (NP_033342.1), G. gallus (XP_015140171.1)和青鱼 TAK1。通过软件 MEGA 6 构建的进化树 (B),选用方法是 NJ (Neighbor Joining)邻接法,TAK1 序列来自以下的物种:P. paniscs (XP_008974742.1), M. musculus (NP_033342.1), P. troglodytes (XP_009449928.1),R. norvegicus (NP_001101390.2), S. scrofa (APX52954.1), H. sapiens (AAV38460.1), B.taurus (NP_001075064.1), G.. gallus (XP_015140171.1), X. laevis (NP_001084359.1), P.olivaceus (AJE25832.1), E. coioiaes (AGQ48129.1), D. rerio (NP_001018586.1), C. idella(AGI51677.1), O. niloticus (XP_005475207.1), P. lividus (ABF82443.1), C. intestinalis(NP_001071829.1) and C. quinquefasciatus (XP_001848119.1)。标尺代表着规模长度,进化树不同分支上的数字代表建立进化树后,分支符合度的百分数。Fig. 3-2: Evolution of vertebrate TAK1. (A) Comparisons of bcTAK1 with other vertebrate TAK1protein sequences by using MEGA 6.0 program and GeneDoc program, which including: H.sapiens (AAV38460.1), M. musculus (NP_033342.1), G. gallus (XP_419832.3), and M. piceus. (B)The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y the software MAGE6, NJ (Neighbor Joining) methodwas selected, the TAK1 sequence is from the following species: P. paniscs (XP_008974742.1), M.musculus (NP_033342.1), P. troglodytes (XP_009449928.1), R. norvegicus ( NP_001101390.2), S.scrofa (APX52954.1), H.

氨基酸序列,蛋白表达,细胞


为了了解 bcTAK1 蛋白的体外过表达情况,本研究构建了能表达 bcTAK1 蛋白 的 重 组 质 粒 , 它 们 分 别 是 pcDNA5-FRT/TO-Flag-bcTAK1 和pcDNA5-FRT/TO-bcTAK1-Flag。因为 HEK293T 细胞能够高效表达外源基因,而EPC 细胞又可以作为很好的鱼类实验细胞,所以选取这两种细胞进行真核表达实验。分别将重组质粒转染入 HEK293T 细胞和 EPC 细胞,转染后 48 h 收细胞,使用全细胞裂解液进行 Western-Blot。和预测的蛋白大小 75KDa 相比,实际采用鼠抗(Flag)检测到的 bcTAK1 稍微大一点点,这可能是蛋白存在了一定的修饰,有趣的是,在 EPC 细胞中过表达的 bcTAK1 有很明显的五条带(图 3-3-A),据此推测 bcTAK1 蛋白可能存在糖基化或者磷酸化之类的修饰,因为在 bcTAK1 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五个符合 N-X-S/T 公式的 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181、N318、N405、N425、N513。然而,在 HEK293T 细胞中这些条带并不是太明显,猜测可能是因为 HEK293T 细胞中蛋白表达量较大,导致蛋白条带变粗,最终连在一起,看起来较模糊(图 3-3-B)。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辉萍;杨承祥;周俊;洪彬源;何万友;黄慧慧;;丙泊酚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TAK1在其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6年18期

2 伍辉萍;周俊;欧伟明;刘梅芳;李云;梁幸甜;杨承祥;;丙泊酚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和TAK1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7年20期

3 刘明龙;曾永祥;卢守燕;李建华;刘天喜;赵建雄;;复肾颗粒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TAK1表达的影响[J];中成药;2011年02期

4 刘明龙;曾永祥;卢守燕;李建华;刘天喜;;复肾颗粒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TAK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18期

5 王钦富;李坤;李志;徐娜;董敏;韩慧;;靶向Tak1基因的siRNA干扰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生物学效应[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1年01期

6 李锡;李苗;白希壮;;TAK1基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的表达与活化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7 沈勤,施建华,殷冬梅,顾建兰,张然;TAK1在胶质细胞iNOS表达中的作用机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8 李锡;白希壮;;人TAK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16年06期

9 刘梨;祁芳;李艳玲;艾坤;蔡雄;李鑫;张泓;;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细胞内TAK1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10 肖祥彬;覃数;张冬颖;马康华;;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与TGF-β_1/TAK1信号转导的相关性[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小小;;TAK1在三氯乙烯所致接触性超敏反应中的作用[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5年

2 赵飞;李言伟;潘厚军;石存斌;李安兴;吴淑勤;;草鱼TRAF6和TAK1基因克隆及其在多子小瓜虫感染时的表达分析[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3 李琴;李晓宇;刘皋林;;Inhibition of Rho-kinase ameliorates myocardial remodeling and fibrosis in pressure overload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Role of TGF-β1-TAK1[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Qin Li;Yuan Xu;Xiaoyu Li;Yankun Guo;Gaolin Liu;;Inhibition of Rho-kinase ameliorates myocardial remodeling and fibrosis in pressure overload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Role of TGF-β1-TAK1[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5 李琴;徐媛;李晓宇;郭彦琨;刘皋林;;TGF-β1-TAK1在Rho激酶抑制剂对心肌梗死和压力超负荷小鼠心脏重构影响中的作用[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刘星光;姚鸣;李楠;王春梅;郑媛媛;曹雪涛;;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通过结合并活化TAK1和IRF3加强巨噬细胞中TLR配体诱导的炎症因子和Ⅰ型干扰素的产生[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韩超峰;陈涛涌;曹雪涛;;新型丝/苏氨酸激酶TAO3通过结合TRAF2和TAK1调节TNFα信号通路[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永贵;徐兴欣;;TAK1对高糖与晚期糖基化产物培养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活化的作用及机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9 吴永贵;徐兴欣;;TAK1在糖尿病肾病巨噬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兴欣;TAK1在糖尿病肾病巨噬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欧阳川;蛋白激酶A和水杨酸类药物调控蛋白激酶TAK1激活的新型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李波;TAK1在卵巢恶性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紫杉醇在SKOV3和OVCAR3细胞中的化疗增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4 李琪;TRIM8调控TNFα与IL-1β诱导的NF-κB激活的分子机制[D];武汉大学;2012年

5 金鑫行;米非司酮对子宫巨噬细胞活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李小强;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调控基因-JAZF1和KLF14[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7 顾美娣;蛋白磷酸酶PP1和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在模式识别受体信号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婵媛;青鱼TAK1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功能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阳冉;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TAK1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3 吕海迪;靶向TAK1基因的siRNA干扰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4 韩宁;肠道病毒71型3C蛋白酶拮抗TAK1复合体介导的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5 冯世尧;TAK1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激活中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卢守燕;TGF-β1/TAK1信号转导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福辛普利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许锦霞;沉默TAK1表达对三氧化二砷作用Kasumi-1细胞凋亡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8 邵天伟;静脉注入胆红素对新生大鼠脾磷酸化TAK1和磷酸化IKK蛋白表达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2年

9 左冠超;基于TGF-β1/TAK1信号通路观察通心络胶囊干预ISO致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张顶顶;TAK1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1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21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2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