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酶体系共固定化:MOF包埋法与亲和吸附法
【学位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5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酶级联反应体系
1.1.1 多酶级联反应体系的分类
1.1.2 FDH-FalDH-ADH级联反应
1.1.3 AKP-TYR级联反应
1.2 多酶级联反应体系共固定化
1.2.1 吸附法固定多酶级联反应体系
1.2.2 包埋法固定多酶级联反应体系
1.2.3 共价键合法固定多酶级联反应体系
1.2.4 交联法固定多酶级联反应体系
1.2.5 生物亲和作用固定多酶级联反应体系
1.3 酶膜反应器
1.3.1 酶膜反应器的分类
1.3.2 酶膜反应器的应用
1.4 酶抑制剂
1.4.1 酪氨酸酶抑制剂
1.4.2 碱性磷酸酶抑制剂
1.5 课题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意义与提出
1.5.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MOF共固定化多酶体系还原二氧化碳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enzymes/ZIF-8 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2.2.1 FDH&GDH/ZIF-8 的合成
2.2.2.2 FalDH&GDH/ZIF-8 的合成
2.2.2.3 ADH&GDH/ZIF-8 的合成
2.2.3 enzymes&coenzyme/ZIF-8 复合物生物合成与表征
2.2.3.1 FDH&GDH&NADH/ZIF-8 的合成
2.2.3.2 FalDH&GDH&NADH/ZIF-8 的合成
2.2.3.3 ADH&GDH&NADH/ZIF-8 的合成
2.2.3.4 enzymes&coenzyme/ZIF-8 复合物的表征
2.2.4 多酶级联反应的构建
2.3 结果与讨论
2.3.1 enzymes/ZIF-8 复合物的表征
2.3.1.1 扫描电镜分析
2.3.1.2 X-射线衍射分析
2.3.1.3 热重分析
2.3.1.4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2.3.2 enzyme&coenzyme/MOF复合物的表征
2.3.2.1 扫描电镜分析
2.3.2.2 X射线衍射分析
2.3.2.3 热重分析
2.3.2.4 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2.3.3 FDH-FalDH-ADH-GDH多酶级联反应的构建
2.4 小结
第三章 有序固定化酶膜反应器还原二氧化碳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PDMS/PADF复合膜的合成与表征
3.2.3.1 PDMS/PADF复合膜的合成
3.2.3.2 PDMS/PADF复合膜的表征
3.2.3 酶膜反应器的制备与表征
3.2.3.1 酶膜反应器的制备
3.2.3.2 酶膜反应器的表征
3.2.4 酶膜反应器装置及实验
3.2.4.1 实验装置
3.2.4.2 酶膜反应器还原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DMS/PVDF复合膜的表征
3.3.2 酶膜反应器的表征
3.3.3 酶膜反应器还原二氧化碳为甲醇的研究
3.3.3.1 酶膜反应器的酶固定化类型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3.3.3.2 渗透通量对酶膜反应器催化活性的影响
3.3.3.3 反应时间对酶膜反应器催化活性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酪氨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双酶体系共固定化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抑制剂的修饰与表征
4.2.2.1 β-熊果苷的修饰与表征
4.2.2.2 联苯胺的修饰
4.2.3 修饰后的抑制剂的抑制类型与可逆性测定
4.2.3.1 β-熊果苷衍生物抑制类型与可逆性的测定
4.2.3.2 联苯胺衍生物抑制类型与可逆性的测定
4.2.4 酶的纯化
4.2.4.1 酪氨酸酶的纯化
4.2.4.2 碱性磷酸酶的纯化
4.2.5 吸附法固定酪氨酸酶和碱性磷酸酶
4.2.6 载酶量的测定
4.2.7 AKP-TYR级联反应的构建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抑制剂衍生物的表征
4.3.1.1 β-熊果苷衍生物
4.3.1.2 联苯胺衍生物
4.3.2 改性抑制剂的抑制类型与可逆性
4.3.2.1 β-熊果苷衍生物的抑制类型与可逆性
4.3.2.2 联苯胺衍生物的抑制类型与可逆性
4.3.3 载酶量的测定
4.3.4 AKP-TYR级联反应的构建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石碧,周荣清;多酶体系的协同作用在少硫浸灰中的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2 尹静;卢文玉;财音青格乐;;酶法和微藻固定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年11期
3 Danny M.Hooge;;复合多酶体系有助于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J];饲料广角;2010年03期
4 ;专利选报[J];适用技术市场;1996年04期
5 胡亚兰 ,刘嘉馨;血小板浓缩制品贮存中的补体激活[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3年06期
6 尹兆明;固定化多酶系统对胆绿素还原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年04期
7 叶鹏;胡玲玲;杜育芝;倪华钢;;多酶定向共固定化的研究进展[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8 冯雁,靳小红,丁忠田,曹淑桂,程玉华,刘忠英;内切葡聚糖酶的纯化及其基本性质[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年03期
9 黎高翔;;瑞典隆德(Lund)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概况[J];生物工程学报;1985年03期
10 马凤森;;蛋白质控制的肽合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祝黛莲;多酶体系共固定化:MOF包埋法与亲和吸附法[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2 李莹;CO_2的酶法捕集及在多酶体系的转化[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3 夏筱媛;甾醇C-4脱甲基多酶体系中Erg28p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4 胡玲玲;基于辅基法的多酶体系定向共固定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5 陈聪聪;新人乳四糖LNnT及其衍生物的连续一锅多酶体系合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赖玉城;产多酶体系混菌固态发酵酒糟生产蛋白饲料[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7 曾清平;淀粉酶系偶联固定化技术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840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4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