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褐藻胶裂解酶产酶菌株的优选及褐藻寡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14:07
   我国海藻养殖面积广阔,褐藻资源尤其丰富,褐藻胶的年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褐藻胶分子量大,聚合度高,粘度大,吸收利用度差等特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褐藻胶降解产物褐藻寡糖在医药方面具有降血压、降血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开发利用受到了各国研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寡糖的多功能性,海带多糖的降解及其海带多糖降解菌株或降解酶的筛选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对高效海带降解菌群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褐藻多糖降解酶系进行研究,并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Vibrio sp.B4,对其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性质研究,进一步利用其降解褐藻酸钠制备褐藻寡糖,对其降解产物进行分析,为海洋寡糖类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前期资料。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一组高效海带降解菌群进行宏基因组学分析,研究其微生物多样性及褐藻多糖降解酶系。结果表明,测序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共获得36552330条reads,预测得到105145条基因序列,比对显示此高效海带降解菌群中有75.41%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优势菌属包括Lachnoclostrid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解硫胺素芽孢杆菌属(Aneurini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数据显示有4526个基因编码蛋白质具有海带多糖降解相关酶活性,其中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GH)基因数量占比最大(1520),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arbohydrate binding module,CBM)(764)、碳水化合物酯酶(carbohydrate esterase,CE)基因(706)和糖基转移酶(glycosyl transferase,GT)(693)比重次之,多糖裂合酶(polysaccharide lyase,PL)基因(107)和辅助氧化还原酶基因(auxiliary activity,AA)(126)数量较少。在不同的GH基因家族,归属于GH109、GH13、GH18和GH43家族的基因较多。此外还发现了少量的纤维小体组分蛋白基因。宏基因组学解析发现海带降解菌群中有丰富的褐藻胶裂解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酶系产酶菌,为进一步开发人工高效褐藻降解菌群及褐藻多糖降解酶提供参考。本文为探索开发高效褐藻胶裂解酶,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筛选培养基,从海带降解菌群、海螺、鲍鱼内脏中共筛选出褐藻胶裂解酶产酶菌株7株;其中鲍鱼内脏来源的弧菌属细菌Vibrio sp.B4酶活较高,且利用电镜观察结果为非典型弧菌。Vibrio sp.B4在筛选平板上呈乳黄色,圆形微凸,不透明,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革兰氏染色阴性,近球状或椭圆状,有鞭毛。对Vibrio sp.B4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发酵条件和发酵培养基进一步优化,获得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褐藻酸钠10 g/L,最适氮源为硫酸铵10 g/L,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0℃,接种量1%,培养基初始pH 6.0。同时对酶活曲线进行测定,菌株在12 h后开始进入稳定生长期,酶活力达到最高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PB)筛选出3个影响产酶活力的显著因素:硫酸铵浓度、pH、接种量。通过响应面进一步分析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培养基为褐藻酸钠10 g/L,硫酸铵10.91 g/L,NaCl 10 g/L,KH_2PO_4 1.0 g/L,MgSO_4?7H_2O 0.5 g/L,CaCl_2 0.2 g/L,FeSO_4?7H_2O 0.02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接种量1.1%,起始pH 6.07,转速150 rpm。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活力可达19.09 U/mL,比基础培养条件下提高了3.67倍。该菌经过产酶发酵条件的优化,酶活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其发酵产酶时间短,可为褐藻胶裂解酶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将Vibrio sp.B4生产的褐藻胶裂解酶命名为AL-B4,使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排阻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SDS-PAGE电泳检测获得纯酶的单一条带;然后对酶AL-B4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酶AL-B4的最适作用温度40℃,最适作用pH为8.0,酶在pH 6.0-8.0范围内以及35℃以下稳定;金属离子Al~(3+)、Zn~(2+)及SDS、EDTA对酶活有较强抑制作用,Cu~(2+)离子使酶AL-B4几乎无活性;Na~+、Co~(2+)、Fe~(3+)对酶活有促进作用,且Mn~(2+)对酶AL-B4有较强促进作用,而K~+、Ca~(2+)、Mg~(2+)、Ba~(2+)对酶活没有太大影响;氯化钠可以大幅度提高该酶的活性,在氯化钠浓度为0.75 mol/L-1.5 mol/L时酶活最大;在底物特异性研究中,该褐藻胶裂解酶可以同时降解甘露糖醛酸和古罗糖醛酸。利用获得的酶AL-B4酶解褐藻酸钠溶液,以超滤除去大分子蛋白等杂质后,冷冻干燥得到褐藻寡糖,将褐藻寡糖进行TLC、HPLC、LC-MS分析。TLC鉴定酶解获得的褐藻寡糖主要是六个组分,进一步经HPLC、LC-MS分析,结果为单糖至六糖。通过对降解产物的研究,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也为褐藻寡糖的酶法制备提供了良好的酶源。
【学位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917.3;Q93
【部分图文】:

序列,降解菌群,海带,DNA电泳


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序列与 Non-Redundant(NR)数据R 软件,将非冗余基因序列与数据,对未知序列进行注释,获得碳水基因组 DNA 的提取NA 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提显主带,结果如图 1.1 所示。这说

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硫胺素,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dium 和芽孢杆菌属数量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 37.59%和硫胺素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只占总细菌的 7.97%、7解菌群进一步比对,同源种分布结果如图 1.3 所示。moamylovorans;短芽孢杆菌属主要有 Brevibacillus pana agri BAB-2500 , Brevibacillus reuszeri ;解硫胺素芽llus migulanus ;类芽孢杆菌属主要有 Paenibacillus g sp.HGF5 , Paenibacillus senegalensis , Paenibacillusidium。

短芽孢杆菌,硫胺素,芽孢杆菌属,芽孢


s thermoamylovorans;短芽孢杆菌属主要有 Brevibacillus panacihumcillus agri BAB-2500 , Brevibacillus reuszeri ;解硫胺素芽孢杆ibacillus migulanus ;类芽孢杆菌属主要有 Paenibacillus ginsenacillus sp.HGF5 , Paenibacillus senegalensis , Paenibacillus sp.Gclostridium。图 1.2 基于属水平的注释结果Fig. 1.2 Assignment of sequences to bacteria in different gener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吉伟;褐藻胶[J];化学教学;1995年03期

2 宋鑫;秦送玉;朱军;黄惠琴;孙前光;鲍时翔;;产褐藻胶裂解酶海洋细菌的筛选和鉴定[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年04期

3 吴丽云;刘韩;倪辉;肖安风;蔡慧农;朱艳冰;;Pseudomonas syringae褐藻胶裂解酶基因的克隆及信息学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4 汪立平;刘玉佩;孙晓红;赵勇;;褐藻胶裂解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酶学性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5 刘航;曹海龙;李曙光;杜昱光;;紫色链霉菌产褐藻胶裂解酶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6 张淑平;周冬香;;低聚褐藻胶合铁(Ⅲ)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J];应用化学;2009年04期

7 侯保兵;刘书来;张建友;包华芳;丁玉庭;;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发酵优化研究[J];水产科学;2009年11期

8 孙丽萍,薛长湖,许家超,李兆杰,蔡跃飘,赵雪;锈凹螺褐藻胶裂解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4年03期

9 林汝维,顾全厚,黎其芳,郑素娥;褐藻胶肠溶胶丸在胃肠中的崩解应用[J];海峡药学;1994年02期

10 甘纯玑;甘景镐;;一种用途广泛的食品添加剂——褐藻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霞;褐藻胶裂解酶分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Tamlana holothuriorum s12~T中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李丽妍;褐藻胶裂解酶系的酶化学、产物分析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宋凯;海洋弧菌Vibrio sp. QY101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马丽艳;海洋细菌褐藻胶裂解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加工与转运及重组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王林娜;海洋细菌Shewanella sp.Kz7的寡褐藻胶裂解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欧昌荣;褐藻胶寡糖的制备、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OJOKOH EROMOSELE;棕色固氮菌褐藻胶诱导大豆生成大豆抗毒素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8 韩峰;海洋弧菌QY103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付晓婷;海洋细菌(Agarivorans albus YKW-34)产生的褐藻胶裂解酶及琼胶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刘鑫;褐藻胶—鱼肉蛋白质复合凝胶体系流变特性及水分状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敏;褐藻胶裂解酶产酶菌株的优选及褐藻寡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2 孙小越;海洋来源褐藻胶裂解酶的异源表达和规模化制备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3 李昌明;海参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菌株s12~T褐藻胶裂解酶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4 王丹丹;两类内切型褐藻胶裂解酶可变的底物降解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陈岩君;低聚合度褐藻寡糖的分离制备及其脂蛋白代谢影响初步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6 高洁;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基因的克隆表达[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吴丽云;Microbulbifer sp. ALW1和Pseudomonas syringae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8 杨帆;褐藻胶裂解酶发酵工艺及褐藻胶酶解工艺优化[D];集美大学;2015年

9 李斌;海带岩藻黄素与褐藻多酚提取制备工艺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10 徐凡;产褐藻胶裂解酶微生物的选育[D];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65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65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f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