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基于群体感应研究香芹酚对鱼源荧光假单胞菌单/混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发布时间:2021-09-07 05:47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一种细胞间交流机制,能调控生物被膜、腐败酶和毒力因子分泌等。生物被膜是细菌的结构化群落,细菌粘附于其表面并嵌入细胞外聚合物质的自身基质中,由于生物被膜对抗菌剂具有很高的抵抗力,引起一系列食品加工行业的潜在安全性问题。荧光假单胞菌是重要嗜冷腐败菌和强生物被膜生成菌株,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国内水产品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生物被膜也引起关注。植物精油(Essential oils,EOs)具有抗微生物、抗病毒、抗氧化等功能,常被用作食品防腐剂以控制食物腐败和食源性致病细菌。本研究以冷藏大黄鱼中分离的致腐荧光假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研究对象,从10种精油物质肉桂醛和香芹酚的结构类似物中筛选得到抑菌和抗生物被膜能力效果最好的香芹酚;以群体感应为切入点,比较香芹酚对荧光假单胞菌野生株和LuxI缺失株的抗生物被膜能力及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活性的差异变化,分子对接和转录组学测序探究香芹酚对荧光假单胞菌的差异表达基因和代谢通路影响;进一步研究荧光假单胞菌和金葡菌在鱼汁基质中共培养的互作,探讨混合生物被膜对香芹酚的抗性作用。研...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群体感应研究香芹酚对鱼源荧光假单胞菌单/混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混合物种生物被膜的发展过程图[14]

生物被膜,群体感应,机制,分子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球菌可产生两种类型的生物被膜基质,一种胞外多糖,另一种表面蛋白。实验证据表明,Agr系统不能调节胞外多糖的合成。与此相反,它下调表面粘附素如纤连蛋白结合蛋白和蛋白A的表达[48],其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能诱导分泌蛋白质[49]。最近,已经确定了Agr系统在生物被膜分散中的其他作用。证明表皮葡萄球菌然后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AGR的主要影响一个特定的类分泌肽具有类似表面活性剂介导生物被膜分散性质[50]。类分泌肽操纵子的转录受AgrA严格控制,因此Agr突变体缺乏类分泌肽产生。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生物被膜三维结构进行分析表明,类分泌肽不仅是生物被膜分散所必需的,而且还会影响生物被膜的体积,厚度,粗糙度和通道形成。类分泌肽衍生出淀粉样蛋白样纤维,在这些特定条件下有助于生物被膜的发育,缺乏类分泌肽的突变体则无法产生生物被膜。结果表明,类分泌肽作为单体,具有促进生物被膜分解的表面活性剂性的能力,但是当其在纤维中聚合时,有利于生物被膜的发展。图1.2群体感应及其调控生物被膜的分子机制[48]Fig.1.2QuorumsensinganditsmoLecularmechanismsregulatingbiofilms.1.4精油1.4.1精油目前,许多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然而增加的多药耐药性导致细菌引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此外,宿主细胞的低免疫力和细菌发展与生物被膜相关的耐药性的能力进一步增加了人类威胁生命的细菌感染的数量[51]。因此,细菌感染仍是人类死亡的主要

成分,肉桂,有限公司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99.0%),咖啡酸(CA,98.0%),反式肉桂酸(TA,99.0%),香芹酚(CAR,99.0%),丁子香酚(E,98.0%),薄荷醇(M,99.0%),百里酚(T,98.5%)和香芹酚甲醚(CME,98.0%),均购自Sigma-Aldrich(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使用之前使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Sigma-Aldrich)溶解稀释后。10种EOs的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TSB培养基:青岛海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色谱级甲醇: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分析纯乙酸乙酯:上海凌峰试剂有限公司;卡那霉素:杭州昊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6孔板、24孔板、96孔细胞培养板:无锡NEST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图2.110种EOs成分的结构Fig2.1StructureoftenEOcomponents2.2.3主要仪器设备表2.1实验仪器Tab.2.1Experimentinstrument仪器名称和型号生产单位恒温振荡器THZ-C苏州培英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全自动高压灭菌锅美国Millipore公司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Sigma公司LRH-250A型生化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SK7210HP型超声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有限公司酶标仪VICTORX美国PerkinElmer公司CX21型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550日本岛津公司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Agilent公司香芹酚丁子香酚薄荷醇百里酚香芹酚甲醚肉桂醛反式肉桂醛肉桂醛乙酯咖啡酸反式肉桂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黄鱼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致腐表型[J]. 葛阳杨,朱军莉,刘丽,任奕婧.  水产学报. 2017(06)
[2]冷藏大黄鱼SSO希瓦氏菌致腐能力差异机制初探[J]. 赵二科,朱军莉,冯立芳,施永清,励建荣.  水产学报. 2015(02)
[3]环二鸟苷酸信号系统研究进展[J]. 王昭圆,冯兆瑾,金蕾,严杰,林旭瑷.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4 (06)
[4]GB T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简介[J]. 王竹天,兰真,鲁杰,蒋定国.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03)



本文编号:3388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388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