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的皮肤转录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4 23:06
  朱鹮是一种珍稀鸟类,曾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地区,20世纪80年代由于栖息地减少、食物缺乏及人类捕杀等原因在多个地区出现野外灭绝。目前仅存的少量人工种群中仍存在人工繁殖受精率低、存活率低等问题,限制了野外种群的重建工作,因此有必要加强有关朱鹮繁殖的研究。朱鹮具有与众不同的换羽方式,其在繁殖期通过水浴行为,将头颈部黑色皮肤分泌的黑色物质涂抹到羽毛上,从而使白色冬羽转变为灰色婚羽。该现象与朱鹮繁殖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未有具体研究,因此对其涉及的分子机制进行分析,能够加深对朱鹮繁殖期生理活动情况的了解。本研究以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基地的朱鹮为对象,分别采集了非繁殖期与繁殖期的颈部黑色皮肤样品,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手段对两个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寻找到与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过程相关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新获得的转录组数据,预测了2359个新蛋白编码基因,形成了由19435个基因组成的新基因集,其中有14808个基因是活跃表达基因。(2)在全局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发现与繁殖期皮肤相比,非繁殖期皮肤中有382个基因表达上调,136个基因表达下调。(3)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层次聚...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的皮肤转录组研究


飞翔的朱鹮

朱鹮,白色,换羽


1.2朱鹮的羽色变化1.2.1朱鹮的换羽朱鹮的换羽与其他鸟类不同。日本新泻县自然保护课曾经观察过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的朱鹮,发现这些个体通常在 6月中旬时会进行夏秋季换羽,经过 3个月在 9月下旬该过程基本结束,这期间会对所有羽毛进行脱落与更换,直至全身覆盖白色冬羽(图 1.2)(史东仇等,2001)。而春季婚羽是羽毛从 12月下旬开始着淡灰色,经过 2个月时间在2月中旬着色完毕(图 1.3)(俊藤袈裟登,1999)。婚羽的形成并非全身换羽,而是由朱鹮头颈侧特定的黑色皮肤区域分泌一种特殊的黑色物质,再通过水浴和摩擦行为涂抹至头、颈、背、肩部的羽毛上,使这些部位呈现繁殖期特有的灰黑色(俊藤袈裟登,1999;Wingfield et al., 2000)。

朱鹮,灰色


1.2.2朱鹮羽色变化的研究朱鹮吸引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是从德国学者 Siebold将他在日本获得的朱鹮标本赠送给荷兰学者 Temminck 开始的,后者将朱鹮标本与其他鹮类进行比较后,根据形态特征将其归入 Ibis 属,并命名为 Ibis Nippon(Souto et al., 2008)。这之后有关朱鹮的定名以及其白色型与灰色型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相关研究的序幕也由此拉开。首先是 Schlegel 认为朱鹮幼鸟羽毛为灰色而成鸟羽毛为白色,因此将 Temminck 的灰色标本认作幼鸟(Silas et al., 1963)。之后 David将中国浙江产的标本命名为 Ibis sinensis,因其羽毛全年都呈浅灰色而判断其是不同于 I. nippon 的另一新种(David et al., 1872)。而 Oustalet 则通过比较多个朱鹮标本的差异,将浙江产的朱鹮判断为地方种,并命名为I.nippon var. sinensis(Oustalet et al., 1872)。


本文编号:3436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436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2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