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河口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土壤生源要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9 14:47
  探究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原位采集胶州湾大沽河河口湿地实验样本,设计室内培养实验,以两种底栖动物优势种——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aibuhitensis)、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on)——为研究对象,测定在生物扰动背景下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总有机碳(TOC)、氨氮(NH3-N)、硝态氮(NO3--N)、总磷(TP)的含量变化和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紫外参数、三维荧光光谱等随时间序列的变化。研究生物扰动作用对土壤生源要素分布、DOM组分与荧光特性的影响,探讨生物扰动作用的影响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扰动功能组决定扰动行为及作用。双齿围沙蚕的洞穴为直径0.5 cm左右的通道,其洞穴口处出现了凸起的小丘,高度约2 cm;天津厚蟹的洞穴多为直径2~3cm的Y型、J型通道。双齿围沙蚕的扰动行为主要为摄食、迁移活动,能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而天津厚蟹主要为掘穴活动,能够将底层土壤掘至表层,对土壤产生运移作用。两种底栖动物...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概念与类型
        1.2.2 大型底栖动物研究的热点区域与内容
        1.2.3 河口湿地土壤碳、氮、磷研究进展
        1.2.4 底栖动物生物扰动作用的研究进展
        1.2.5 土壤DOM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野外采样
        2.2.1 样带和样地设置
        2.2.2 供试土壤样品采集
        2.2.3 底栖动物采集
    2.3 室内培养
        2.3.1 培养装置
        2.3.2 实验设计
        2.3.3 样品采集
        2.3.4 样品分析方法
    2.4 数据计算与处理
        2.4.1 荧光区域积分法
        2.4.2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扰动作用对土壤生源要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3.1 双齿围沙蚕和天津厚蟹的扰动作用实验观察
    3.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扰动土壤生源要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3.2.1 DOC、TOC分布特征
        3.2.2 NH3-N、NO3
--N分布特征
        3.2.3 TP分布特征
    3.3 讨论
        3.3.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土壤碳含量分布特征的影响
        3.3.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土壤NH3-N、NO3
--N分布特征的影响
        3.3.3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土壤TP分布特征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土壤DOM的紫外-可见及荧光特征的影响
    4.1 生物扰动对土壤DO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性的影响
    4.2 生物扰动对土壤DOM的荧光特征的影响
        4.2.1 DOM三维荧光光谱指数
        4.2.2 土壤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4.3 生物扰动对土壤DOM组分特征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46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746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9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