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抗菌活性放线菌的微液滴阵列分离筛选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4 05:45
  放线菌是一类至关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放线菌菌丝在生长中后期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来对抗周围环境的不良条件,以保证自身更好的生长,并且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对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进行筛选十分重要。目前使用的筛选方法大多数都是基于大体积液体或固体培养进行筛选,筛选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微流控液滴技术的发展为抗菌活性放线菌的筛选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和思路。本研究以东方拟无枝酸菌(Pseudomonas orientalis)JCM 423 5、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FXJ1.264 和荧光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RN4220为研究对象,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使用不同体积的液滴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和生长观察。综合考虑后发现,在5nL、1μL大小的液滴中放线菌菌丝可以正常生长。在1μL大小的液滴中S.aureus RN4220能够保持荧光质粒完整传代,保证其良好的荧光指示作用。(2)本研究构建了微流控液滴对互作放线菌进行筛选的筛选方法,使用1μL大小的液滴对放线菌进行7-14天的培养,观察到放线菌菌丝正常生长后,加入1...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放线菌简述
        1.2.1 放线菌分类学研究
        1.2.2 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1.2.3 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1.2.3.1 土壤放线菌研究进展
            1.2.3.2 海洋放线菌研究进展
        1.2.4 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与其他动植物、微生物之间关系
    1.3 液滴微流控技术简述
        1.3.1 液滴微流控技术
            1.3.1.1 微流控芯片简述
            1.3.1.2 微液滴生成的种类与方法
            1.3.1.3 微液滴技术应用范围
        1.3.2 基于微流控液滴的微生物研究
            1.3.2.1 基于微液滴的微生物实验
        1.3.3 微流控技术应用的前景与挑战
    1.4 立题设想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菌株的活化和传统培养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菌株
        2.2.2 实验试剂及材料
        2.2.3 培养基的配置
        2.2.4 菌株的活化与培养
        2.2.5 放线菌传统培养
        2.2.6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统培养
        2.2.7 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质粒保持检测
        2.2.8 传统培养抑菌圈实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放线菌菌株的活化和传统培养
        2.3.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统培养以及质粒活性检测
        2.3.3 传统培养抑菌圈实验
    2.4 小结
3 微液滴放线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互作筛选方法的建立
    3.1 引言
    3.2 放线菌的液滴培养
        3.2.0 材料与方法
        3.2.1 放线菌菌液过滤实验
        3.2.2 皮升(pL)大小液滴放线菌培养
            3.2.2.1 硅片制作
            3.2.2.2 PDMS芯片制作
            3.2.2.3 PDMS芯片封接
            3.2.2.4 液滴生成
            3.2.2.5 液滴融合
            3.2.2.6 液滴分选
        3.2.3 纳升(nL)大小液滴放线菌培养
            3.2.3.1 微流控芯片制作
            3.2.3.2 平皿硅烷化处理
            3.2.3.3 纳升(nL)大小液滴生成
            3.2.3.4 纳升(nL)大小液滴观察
        3.2.4 微升(μL)级别液滴生成
            3.2.4.1 微升(μL)级别液滴生成和融合
            3.2.4.2 微升(μL)级别液滴分析
        3.2.5 金黄色葡萄球菌 aureus RN4220生长曲线测定
        3.2.6 互作放线菌液滴筛选方法建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4皮升(pL)级别液滴放线菌培养结果
            3.3.1.1 PDMS芯片制作
            3.3.1.2 4皮升(pL)液滴生成
            3.3.1.3 液滴破乳观察
        3.3.2 6纳升(nL)级别液滴放线菌培养结果
            3.3.2.1 塑料平皿硅烷化处理条件优化
            3.3.2.2 6纳升(nL)液滴的生成
            3.3.2.3 液滴包裹放线菌生长观察
            3.3.2.4 菌丝片段PCR扩增检测
            3.3.2.5 6纳升(nL)液滴培养结果
        3.3.3 微升(μL)级别液滴放线菌培养结果
            3.3.3.1 已知放线菌生长培养观察
            3.3.3.2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N4220液滴培养结果
            3.3.3.3 菌株互作结果观察
            3.3.3.4 酶标仪检测结果
            3.3.3.5 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
    3.4 小结
4 土壤样品互作放线菌筛选
    4.1 引言
    4.2 传统培养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土壤原始培养基的制备
        4.2.3 样品传统培养对照
    4.3 液滴培养
        4.3.1 抗生素添加对荧光指示菌株的影响
        4.3.2 土壤样品微液滴培养
        4.3.3 使用荧光菌株进行活性测试
        4.3.4 Barcode引物设计
        4.3.5 已知菌液滴培养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传统培养
            4.4.1.1 平皿观察结果
            4.4.1.2 传统培养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
        4.4.2 液滴培养结果
            4.4.2.1 Barcode引物设计
            4.4.2.2 Barcode引物孔板PCR
            4.4.2.3 已知菌液滴培养
        4.4.3 高通量结果分析
    4.5 小结
5 讨论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17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817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5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