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2)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门课教学内容复杂,涉及面广、难度大,该课程的各项配套设施尚未完全形成,对该课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将《形势与政策》按课程建设的一般规范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课时、学分。要根据学校实际,按照有利于课程建设与学生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明确教学实施部门,笔耕文化推荐期刊,保障《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施。各高校领导要切实重视此课程的建设和做好相关协调工作,保证资金到位。同时,学校职能部门应该为学生订阅重要报刊杂志,设立校园阅报栏,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形势 ]。学校可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媒体开辟时速论坛,培养学生关心政治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其次,要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形势与政策》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选拔一批政 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广、难度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高校要加强该课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师进修、培训、调研、参加会议提供机会。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国内外考察,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再次,开拓探索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喜欢并容易接受的教育途径。改革传统的以说教与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开拓和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途径,更好地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将《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应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应选取对社会政治、经济有重大影响、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增强教学的科学性;通过开展新闻评述、形势分析、信息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共同探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多让学生发表意见,避免课堂上只有一个观点,一种声音。应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可定期邀请省、市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开展讲座,结合本地区发展的实际,使学生直接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除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尝试采取自学、看媒体资料、学生辩论、校园广播、校报宣传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挖掘教育资源,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积极利用网络形式,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页、专栏,开通网上专家论坛、在线聊天、建立网络教学考核评估体系,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在考试考查形式上,避免出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现象,在考核学生对形势的认识和对政策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03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