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精选 >

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24 11:49

  本文是一篇专业经济论文,主要是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析的阐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1 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态势。截止2011年底,我国现价GDP总量为458217.58亿元,同比增长15.1%;我国国民总收入也在不断增长,截止2011年底,我国居民总收入为43.18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货币供应量M1达到28.98万亿元(如图1所示)。经济增长往往伴随而来的是通货膨胀问题的存在,我国近二十年来的通货膨胀问题可谓困扰着货币当局与普通百姓。1994年我国通货膨胀水平曾达到建国以来的历史高位24.1%,相对于一年期的名义存款利率而言,我们的实际存款利率长期处于低位,甚至是负值(如图2所示)。经济的增长给给我们百姓带来福利的同时,通货膨胀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The Sword of Damocles)却时时让我们担忧。本文旨在寻求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三因素:名义存款利率、货币供应量M1以及国民总收入等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借此分清我国遏制通货膨胀的着力点所在。

 

  在此,我们以1990~2011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对我国利率、货币供应量及国民收入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一下分析

 

  2.1 数据选择

 

  在本文中,我们以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R、国民总收入Y和货币供应量M分别作为自变量的数据支撑,通货膨胀率P作为因变量,并且对Y和M进行定基,取对数换算。如下表1:

 

  2.2 单位根(ADF)检验

 

  (1)检验我国1990~2011年度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R、通货膨胀率P、国民总收入Y以及货币供应量M是否为平稳序列。

 

  通过Eviews检验,得出结果为表2:

 

  由表2可知,通货膨胀率P、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R、国民总收入Y以及货币供应量M的水平值在1%的水平下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我国1990~2011年度的P、R、Y以及M序列是平稳序列,故其是I(1)平稳过程,可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性。

 

  2.3 协整检验

 

  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知,P、R、Y以及M四个变量之间在1%的显着水平上有一个协整关系如下:

 

  通过式(1)可以看出,我国存款利率、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率是正向的作用关系,且货币供应量的t检验值(6.1362)是显着的,存款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相对呈现微弱的正向关系,且其t检验值(0.9934)是不显着的;国民总收入对通货膨胀率是负向的作用关系,这里可以理解为国民收入的增长部分地抵消掉了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式(1)验证了在整个样本期间,我国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率具有正向的作用关系,具有较强的弹性;国民总收入对通货膨胀率是具有负向的作用关系,具有较强的弹性;而存款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弹性是微弱的。归纳其成因,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还不够充分,利率的价格杠杆作用还十分有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推动因素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而国民收入的增加恰恰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不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其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走高的必然因素。

 

  3 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检验,可知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率的三因素有其不同的强度与作用方向,针对以上分析,笔耕论文,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谨供参考。

 

  3.1 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

 

  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继续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不仅要实现短期利率的市场化,还要实现长期利率的市场化;不仅实现本币利率的市场化,还需实现外币利率的市场化;不仅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还应实现贷款利率以及其他理财产品利率的浮动幅度。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一定的利率决定权,是社会资金根据供求实现平滑流动,切实实现利率价格杠杆的作用。

 

  3.2 适当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货币供应量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强,这就需要货币当局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可以使当地参考货币学派的相关理论与观点,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供应量,给人们一个稳定的物价上涨预期,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的出现。

 

  3.3 适当增加居民收入

 

  当通货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时,最好的抵消措施之一就是相应增加居民的收入。是否可以考虑使得每年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不低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通过社会剩余资金的再分配实现收入差距的缩小。当然相应的措施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征收遗产税,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等等。

 

  3.4 其他配套措施

 

  我们必须认识到,通货膨胀率的攀高不仅仅是由以上三个因素影响的,还有诸如商品流通不畅、部分原材料的稀缺性、国外通货膨胀的传入等等。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综合考虑诸多要素,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及其他相应保障措施的综合运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通货膨胀的不良影响。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5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