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时态公开宣告逻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22:17

  本文关键词:时态公开宣告逻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动态认知逻辑 认知时态逻辑 协议 时态公开宣告逻辑 逻辑全知问题


【摘要】:描述主体互动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认知动态,它描述的是主体互动过程中发生的信息事件以及主体的认知状态如何随着相关信息事件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协议信息,它刻画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样的信息事件能够发生。动态认知逻辑(DEL)用事件模型和乘积更新来刻画认知动态,认知时态逻辑(ETL)通过时间分支树型结构来描述协议信息。本文旨在介绍Johan van Benthem, Tomohiro Hoshi等人提出的一个既能刻画认知动态又可以描述协议信息的时态公开宣告逻辑系统(TPAL),探讨该系统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应用。文章的主体结构如下。第1章,分别讨论DEL和ETL的语言和语义以及它们描述主体互动的不同方式,并分析它们在描述主体互动时各自存在的优缺点。第2章,介绍Johan van Benthem关于融合DEL和ETL以生成一个既能够刻画认知动态又可以描述协议信息的模型的思想方法,并介绍一个定理对DEL和ETL的关系进行讨论。第3章,讨论在PAL生成的ETL模型上如何重新解释PAL语言,从而得到时态公开宣告逻辑系统TPAL,比较分析PAL与TPAL的关系,并介绍Johan van Benthem证明TPAL完全性的方法。第4章,介绍Tomohiro Hoshi以TPAL为工具对逻辑全知问题的分析,探讨TPAL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动态认知逻辑 认知时态逻辑 协议 时态公开宣告逻辑 逻辑全知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1-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文献综述6-9
  • 第1章 动态认知逻辑与认知时态逻辑9-16
  • 1.1 认知逻辑9-10
  • 1.2 动态认知逻辑10-13
  • 1.3 认知时态逻辑13-16
  • 第2章 融合DEL和ETL16-26
  • 2.1 协议16-17
  • 2.2 DEL生成的ETL模型17-20
  • 2.3 PAL生成的ETL模型20-21
  • 2.4 比较DEL和ETL21-25
  • 小结25-26
  • 第3章 时态公开宣告逻辑26-31
  • 3.1 时态公开宣告逻辑26
  • 3.2 比较PAL和TPAL26-27
  • 3.3 TPAL的完全性27-31
  • 第4章 TPAL与逻辑全知问题31-36
  • 4.1 逻辑全知问题31-32
  • 4.2 显性知识的形式化32-33
  • 4.3 显性知识的动态刻画33-34
  • 4.4 避免逻辑全知问题34-36
  • 总结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美云;带有群体知识的动态认知逻辑[D];北京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63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63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