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概念的逻辑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7:43

  本文关键词:概念的逻辑哲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概念 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 实体


【摘要】:概念的相关讨论是逻辑学学科的基础问题。国内外对概念的研究并不统一。国内较为流行的概念讨论一般都存在于传统的形式逻辑中,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分,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反变关系;并有部分学者认识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且其反变关系的意义也是有限的,如果加以绝对化,则是错误的。国外有部分学者也是支持这一观点的,甚至早于国内开始探讨,如匈牙利学者贝拉?弗格拉斯和德国学者格?克劳斯等。但还有更多的国外学者对于概念的相关思想研究并不重在内涵与外延之分,甚至对此观点持批判的态度。那么究竟什么是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分有什么根据吗?概念是否是实体?参阅国内外文献,学者们针对概念问题、区别于“概念注重内涵与外延之分”这一观点的其他相关思想,没有系统性地被梳理、比较与整合过,也因此国内很多逻辑学的学生并不甚了解概念这一逻辑学学科基础问题的全面讨论,而多数只局限于国内流行的、甚至是垄断的、惟一的主张中。这正是本研究所以建立的意义与特色,希望强调在概念的定义这个问题上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的差异。本研究主要使用文献研究、系统分析、对比分析和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地梳理、比较、分析与整合国内外关于概念的相关思想,通过对中外逻辑文献中关于概念的各种不同定义进行比较,对关于概念是否是实体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与比较分析,尤其是比较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观点,从概念理论方面理解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的差异,形成一篇比较系统性的关于概念的讨论。论文将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章是引言。这一章节主要是介绍论文主题的由来,即为什么要讨论概念理论,讨论概念在逻辑哲学上的相关思想有什么意义;且要对国内外研究概念问题的现状进行简单系统地梳理,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讨论传统逻辑中关于概念的理论。这一章节首先会回顾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中关于概念的理解及其牵涉的哲学问题,包括殊相(个体)和共相(类)之间的区别,然后会回顾中国1979年来关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分的讨论。第三章讨论现代逻辑中的概念理论。这部分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论述弗雷格关于概念的思想,尤其是概念和函数、概念与对象的讨论,会讨论到他与胡塞尔的分歧以及他对概念内涵与外延之分这一观点的看法;二是阐述并进一步解释、拓展与推广达米特关于概念的层次的理论,明确概念与对象的关系。第四章会展开关于概念是否是实体的讨论。这个问题从亚里士多德到弗雷格都有相关涉及。当代哲学中则以奎因为代表。第五章是本文的总结与结论。将通过系统地比较对概念的不同视角的讨论,比较传统形式逻辑与现代形式逻辑的概念理论的差异;并对概念的层次理论作出推广。
【关键词】:概念 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 实体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第1章 引言8-12
  • 1.1 问题的提出8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8
  • 1.3 文献综述8-10
  • 1.4 研究方法10-11
  • 1.5 论文结构安排11-12
  • 第2章 传统逻辑中的概念12-19
  • 2.1 亚里士多德对概念的理解及其牵涉的哲学问题12-14
  • 2.2 中国1979年来关于概念的理论14-19
  • 2.2.1 概念与语词15-16
  • 2.2.2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6-19
  • 第3章 现代逻辑中的概念19-32
  • 3.1 弗雷格关于概念的思想19-29
  • 3.1.1 概念与函数20-22
  • 3.1.2 概念与对象22-25
  • 3.1.3 相同概念25-26
  • 3.1.4 弗雷格与胡塞尔的分歧26-29
  • 3.2 达米特关于概念的层次的理论29-32
  • 第4章 概念与实体32-38
  • 4.1 亚里士多德:概念是第二实体32-33
  • 4.2 弗雷格:概念是函数33-35
  • 4.3 奎因:反对概念是实体35-38
  • 第5章 结论38-43
  • 5.1 从概念理论理解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区别38-40
  • 5.2 对概念层次理论的推广40-42
  • 5.3 总结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娟;;俄罗斯语言学概念理论的研究对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程则凡;蒋以璞;;关于“虚假概念”的问题[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3 牛曼卿;概念是事物的“……”的反映?[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3期

4 叶国;虚概念初探[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5 周建设;论形式逻辑概念理论的局限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6 吴新忠;评托姆的概念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2期

7 牛曼卿;;概念是事物的……的反映[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8 郑中鼎;;“虚概念”的悲剧与概念“态”的建立[J];逻辑与语言学习;1991年06期

9 吴新忠;评马里奥·本格的概念理论[J];武钢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10 莫尔高;;虚概念与模糊思维的互补性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于川;;对现行传统逻辑读本概念理论的再商榷[A];2013年“获取新知”专题研讨会——弘扬获取新知的思想 开发振兴贵州的智慧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文娟;概念的逻辑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丁雪;弗雷格概念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孔薇;从形式逻辑的概念理论到辩证逻辑的概念理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092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092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9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