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的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30 11:12
本文关键词:论辩的逻辑分析
【摘要】:作为一种展开主体间的、通过借助命题组来证明或反驳论点的方式以消除争议、谋求共识的言语的、社会的和理性的行为,论辩近年来逐渐进入了逻辑学的研究领域。这个进步,是哲学、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话语和会话分析、交际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本文立足于当前的论辩实践及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论辩的实质、结构和规则进行分析,考察了论辩理论的历史、意义及研究现状,论辩的产生和实质,论辩与论证的关系,论辩过程中的论证的评估,论辩的结构,分析了论辩的静态构成和动态展开,,论辩的形式,研究事实与论辩的关系。关于理想的论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或者说论辩成功的必要条件,逻辑学界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论辩的原则。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一、论辩理论的历史、意义及研究现状 二、论辩的产生和实质 三、论辩与论证的关系 四、论证的评估与论辩过程 五、论辩的结构及其形式的多样性。这一部分包括论辩的静态构成,论辩的动态展开及其形式的多样性。 六、论辩的原则
【关键词】:论辩 实质 论证 关系 结构 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1
【目录】:
- 文献综述6-9
- 一、论辩理论的历史、意义及研究现状9-23
- (一) 论辩理论的历史发展9-12
- (二) 论辩理论的意义12-14
- (三) 论辩理论的研究现状14-23
- 二、论辩的产生和实质23-26
- 三、论辩与论证的关系26-32
- 四、论证的评估与论辩过程32-36
- (一) 研究现状分析32-34
- (二) 非形式逻辑关于论证评估的方法34-36
- 五、论辩的结构及其形式的多样性36-41
- (一) 论辩的静态构成37-39
- (二) 论辩的动态展开39-40
- (三) 论辩形式的多样性40-41
- 六、论辩的原则41-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53
- 后记5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澄澄;论辩话语中的策略机动[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17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117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