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藏传因明思维逻辑形式

发布时间:2017-11-17 15:24

  本文关键词:藏传因明思维逻辑形式


  更多相关文章: 藏传因明 对偶概念范畴 关系 充足理由 论式


【摘要】:经国内外因明学家的不懈努力,因明研究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中,对因明逻辑研究最深刻、最系统、最完整者莫过于藏传因明。但是,至今为止,藏传因明思想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和研究,使我国的因明研究水平停留在局部零散的层面上。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深层次、全方位地探讨藏传因明在研究人类思维形式和规律方面的突出成就,使其他民族的因明研究者对藏传因明的总体框架和理论体系有一个概括认识,笔者特以汉语撰写了这篇题为《藏传因明思维逻辑形式》的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主要内容:文章首先探讨了“存在”的涵义及其“存在”的诸对偶概念范畴。认为,藏传因明关于“存在”的这些对偶概念范畴,是对“存在”事物给予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具体分析,这种分析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存在”现象的不同方法和步骤。“实在”是“存在论”中的一个主要范畴,藏传因明对“实在”的定义是:具有生起自己结果作用的事物。对这种意义的“实在”宗喀巴分为两类,即“物质”和“精神”。文章遵从宗喀巴的观点揭示了这两个范畴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观点和理论价值。 概念及概念间关系问题是逻辑学说的主要内容。藏传因明在探讨概念及概念间关系问题的同时,还探讨了一种事实性的事物关系,即因果关系和不能共存关系。这两种关系抛开了概念外延上的逻辑关系,以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事物关系去探讨事物,是藏传因明理论特有的关系范畴。对于事物间所谓的“关系”问题,哲学史上自来就有实在论、特普论和唯名论之争,藏传因明倾向于“唯名论”观点,并且它有自己的一套求因果三步法。 “充足理由”和“非充足理由”是藏传因明关于论式的两个术语。“充足理由”指有效证明论式,“非充足理由”指无效证明论式。如果是有效证明论式,必须要具备理由的“三项条件”,如果是无效证明论式,则不具备理由的“三项条件”。理由的“三项条件”是推理的前提,只有正确的前提才能推出正确的结论,否则,就不能推出合理的结论。文章对充足理由的定义、划分、特点等作了重点分析,揭示了藏传因明在推理论证方面的逻辑意义和理论突破。 西方有亚里士多德的演绎三段论式一样,藏传因明也有自己的二支演绎论式。由于藏传因明省略了演绎论式的结论,所以称之为“二支演绎论式”或三段论省略式。二支演绎论式与三段论省略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有大前提的例证的问题。研究因明的现代学者一致认为,例证包含着类比推理的因素,因此认定因明推理还没有达到纯演绎的高度。对此,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思维的规律性进行分析,给予了理论上的支撑。 “反驳论式”是藏传因明中占有特殊地位的一种论式。它具有证明敌论者所立命题、论据为不成立或虚假的性质。这种性质的反驳论式可分为“归谬法”和“反证法”两种形式。由于“反驳论式”是在藏传因明的辩论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论式,所以具有浓郁的藏民族文化理念特点。它不但显示了藏传因明论式形式已超越了印度因明的理论事实,而且补充和完善了因明学说的逻辑内容,为世界逻辑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论文的成果和见解:第一、文章打破以往对藏传因明只给予零散介说和局部研究的陈规 和模式,首次用汉语探讨分析了藏传因明的整体内容及理论框架,有一定的开拓意义;第二、 文章抛开因明自身术语,以现代哲学和逻辑语言直接阐述因明逻辑理论,从研究方法上作了 尝试性探索,为其他民族的因明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第三、文章既不偏向于揭示性, 又不偏向于分析性,并且是在同西方哲学和逻辑学进行比中写成的,所以在文风和结构形式 上不同于以往的汉藏因明论著,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第四、通过对藏传因明的理论探索,形 成作者自己的观点,为进一步深层次研究藏传因明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藏传因明,对偶概念范畴,关系,充足理由,论式 少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1-0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正校;略论现代逻辑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周北海;概称句本质与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周北海;模态逻辑与哲学[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曹德和;修辞学是否属于边缘学科讨论述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周伟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刍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6 王林;武术概念的论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张金良;论商品的新定义[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8 苏富忠;逻辑的思维成果结构观[J];东岳论丛;2003年05期

9 杨国安,甘国辉;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述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1期

10 何斌,蔡文;物元命题和事元命题[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四化;葛宇宁;;从对集合论悖论的剖析看制约逻辑的客体性[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东来;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郑常祥;玉米二环系源杂交种亲本选择及其相关系的SSR分子标记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3 侍东波;程序参与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唐永军;中国白领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孟令兵;圆融无碍的生生之美[D];复旦大学;2005年

6 乐苓;俄语科学篇章的结构和类型[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希慧;刑法解释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

9 杨佳红;民法占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何炼红;工业版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劲松;我国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曲红军;论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岚;概念思维与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秀钗;教唆犯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5 冯彦波;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姚仕廉;论我国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梁纯生;论道德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沈桂丽;现代汉语的语词定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剑;“概念构图”对高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茂江;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96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196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c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