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 出处:《黑龙江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20世纪是中国哲学向现代化转型的时代,也是中国哲学体系重建的时期。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在现代的处境下,伴随着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废除而面临解体,西方先进科学文化也伴随着他们的侵略涌入中国。面对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和国力的绝对悬殊,中国哲学家们也从最初的惊恐和拒斥,逐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进行比较和反思。在这一艰辛而又动荡的过程中,人们迷茫过、痛苦过、失望过,但最终坚定了一个信念,即所谓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不仅仅是地域问题,也不仅仅是民族问题,更是一种时代问题,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抛开芥蒂,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去促成中国无论是社会还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近现代的哲学家们都将中国哲学现代化寄希望于逻辑方法的引入和运用,胡适、冯友兰、金岳霖三位哲学家的学术生涯就是逻辑方法在中国落地生根的缩影。他们不仅仅把逻辑方法作为一种专业知识进行宣扬,更赋予逻辑方法以艰巨的历史使命。胡适、冯友兰、金岳霖以济世救国的伟大情怀,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传统文化的传承筚路蓝缕,殚精竭虑。他们以逻辑方法为武器,努力进行着解释中国风云变幻的政治局面、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诠释花果飘零的传统思想、挖掘逐渐掩埋的文化精神、创建科学现代的哲学体系等现代化的尝试。 因此,本文以逻辑方法为主线再现三位哲学家的学术成果,对比他们思想中由于方法的同异而展现出的契合与疏离,凸显他们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更要以此全面透视中国近现代逻辑方法的展开方式,思索体现理性之逻辑方法的当代价值等问题。
[Abstract]:Twentieth Century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to the modern tim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a philosophy period.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 system in the modern situation, accompanied by the abolition of the feudal monarchy two thousand years while facing the disintegration of western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lso accompanied by their aggressive influx of Chinese. Facing the fierce collis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absolute strength the poor, China philosophers from the initial fear and rejection, gradually began to compare and reflect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western culture. In this process the hardships and turmoil in people, confusion, pain, disappointment, but ultimately a conviction, the so-called cultural collision and conflict and it is not just the geographical problem, also is not only the national problem, is a problem of age, therefore, it Chinese modernization, we must change the idea, set aside a grudge, A positive attitude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society and culture.
Chinese modern philosophers will introduce modern philosophy China in the hope that the logical method and the use of Hu Shi, Feng Youlan, Jin Yuelin, the epitome of the three philosophers academic career is logical method in Chinese. They not only have air plant logic method a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at gives more logical method to arduous historical mission. Hu Shi, Feng Youlan, Jin Yuelin embodies the great feelings of saving the nation,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Their pioneering work, leave no stone unturned on logic method for weapons, efforts in explaining Chinese amidst the winds of change political situation, to solve the complicated social problems, 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ought and wandering, the cultural spirit of mining gradually buried try to create a modern, scientific philosophy system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the logic method as the main representation of the three philosophe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comparing their thoughts because of different methods fit the show and alienation, they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highlight the cultural Chinese for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but also start the way to China perspective modern logic comprehensive method, logic thinking embodied the method of rational contemporary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26;B81-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佚名;;胡思杜:被历史车轮碾碎的胡适之子[J];文史月刊;2011年09期
2 陈佳勇;;极品男人胡适之[J];黄金时代;2005年10期
3 苏炜;;“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关于“为胡适的情人传信”的公案[J];书城;2011年07期
4 颜建华;;傅熊湘诗词中有关胡适的资料辑证[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5 张书克;;胡适和杨振声的一则轶事[J];读者(原创版);2007年02期
6 凌罡;;访胡适故居[J];教育文汇;2011年08期
7 段慧群;;大师胡适身后的父爱和母爱[J];老友;2011年09期
8 周宁;;不挂名的总编:胡适与亚东图书馆关系再探[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9 叶永烈;;在台北寻访胡适生命的终点[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10 苗振亚;;不唱时髦的调子[J];同舟共进;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建民;;重史求实、新旧兼容的学术原则与治学方法——从钱钟书对胡适和周作人的批评及对文言与白话的评说谈起[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柳芳;;胡适和民国时期的大学体制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海晏;;杜威的历史方法及胡适对它的诠释与应用[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黄书光;;试析胡适“文学革命”对国语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鸿祥;;《王道诗话》若干相关史实之辨正[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6 姜建;;瞿秋白、鲁迅与胡适的一次交锋[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丕洋;;评胡适的真理观[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国荣;;胡适与文学革命[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9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道德;;胡适的科学方法简析[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洪;胡适与韦莲司[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孙晓虹;从胡适先生的“三味药”说起[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秦海;尊重社会的信任[N];鸡西日报;2009年
4 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何裕民;从胡适看中医想到的[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白剑峰;有感胡适看中医[N];人民日报;2010年
6 后勤指挥学院政工系政治理论教研室 严燕子;胡适为什么考证《水经注》[N];北京日报;2010年
7 杨建民;胡适评说新文学家及作品[N];团结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徐蕾;胡适:一代才子被苹果难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史飞翔;少读禁书的胡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朱洪;胡适与韦莲司[N];人民政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璇;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杨国良;输出与输入[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6 姜丽静;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教育记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陈占彪;“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汤景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李道湘;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D];南开大学;199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璇;开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代化时代[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李凌;从“人”的解放看鲁迅与胡适的内在精神联系[D];河北大学;2003年
3 刘恩贤;胡适的中国文学观[D];青岛大学;2004年
4 李霞玲;胡适的科学文化观[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6 唐亚军;胡适人权法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谢江平;胡适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8 顾小燕;翻译家胡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余敏;胡适思想矛盾的表现与解读[D];湘潭大学;2004年
10 胡琴娥;胡适实验主义方法再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99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39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