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逻辑与认识论
本文关键词: 归纳逻辑 认识论 概率 概然度 出处:《江汉论坛》200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认识论是西方古典归纳逻辑的理论基础。在逻辑史上不论是归纳派还是反归纳派,他们的逻辑思想和认识论都是紧密联系的。现代归纳逻辑把概率方法引进来,极大地推动了归纳逻辑的发展,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概率演算再精确,改变不了它为之服务的归纳逻辑具有概然性的特征,但可提高其概然度即可靠性。
[Abstract]:Epistemolog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western classical inductive logic. In the history of logic, both the inductive school and the anti-inductive schoo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logical thought and epistemology. It great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ctive logic, b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pistemology, probability calculus, however accurate, can not chan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ity of inductive logic which it serves, but it can improve its probability degree that is reliability.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归纳逻辑是逻辑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到现在,逻辑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对于归纳逻辑理论仍存在不同的见解,比如,,归纳是不是逻辑?完全归纳推理是不是演绎推理?归纳中是不是只有概率逻辑才属于归纳逻辑?归纳逻辑的特征是什么?归纳方法、归纳推理与归纳逻辑之间有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景全;;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看休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6期
2 封来贵;;对“矛盾即对立统一”的反思[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苏富忠;论抽象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二[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孙伟平;论逻辑思维的功能与局限性[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6 刘忠;关于法官的选任年龄[J];比较法研究;2003年03期
7 江娅;社会工作的伦理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3年05期
8 王智;;关系思维与关系属性[J];东岳论丛;2005年05期
9 杨楹,张超;论古希腊怀疑主义者对民主的正面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程华;传统与变革:英国宪政的成长之路[J];法学评论;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葛宇宁;张四化;;制约关系“两独”在刑事案件事实认定中的运用[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4 华霞虹;消融与转变[D];同济大学;2007年
5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国文;刑罚的界限[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张生新;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存在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7年
8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舒;卢梭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卢芸蓉;类比推理及其在论证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3 吉力;逻辑和哲学视野中的真之符合论[D];山西大学;2007年
4 廖琴;语言哲学视域中的《论语》[D];四川大学;2007年
5 帅倩;论阿贝拉尔的共相观[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丽宏;欧几里得与阿基米德数学思想之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艳玲;科学语境下的中西近代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林琳;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术语翻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权文涛;奎因的自然主义科学哲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乌云高娃;论塔尔斯基语义真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平;谈谈卡尔纳普的归纳逻辑[J];哲学研究;1983年11期
2 章士嵘;国外归纳逻辑研究近况[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4期
3 金建国;论培根的归纳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02期
4 欧阳荣庆;逻辑经验主义的归纳逻辑观浅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5 陈克艰;关于归纳逻辑的协调性和恰当性问题——评波普尔反归纳逻辑的一个著名论点[J];哲学研究;1985年02期
6 陈晓平;概率归纳逻辑的三大流派[J];哲学研究;1985年10期
7 刘培育;简论中国古代归纳逻辑思想[J];求是学刊;1986年02期
8 江天骥;归纳逻辑的新进展[J];哲学研究;1986年02期
9 陈炜,王雨田;归纳逻辑:卡尔纳普的公理系统和我们的设想[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02期
10 夏年喜;;古典归纳逻辑和现代归纳逻辑的比较[J];思维与智慧;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方名;陈康扬;;论逻辑科学的大普及和大提高[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2 葛力;;培根的归纳逻辑[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3 莫绍揆;;归纳逻辑探微[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4 ;书讯[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5 郑文辉;;欧美逻辑学说史的研究领域、历史分期和发展特点[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6 李小五;;逻辑教学现代化的一次尝试——《新逻辑教程》评介[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7 赵总宽;;三个异于实质蕴涵的条件词[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8 ;简讯[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9 ;书讯[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10 林国雄;;经济计量时归纳逻辑概率之涵义与测量——因缘和论及易理之运用[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波;人工智能 当代逻辑发展的动力[N];光明日报;2000年
2 沈荣兴 王文东;推进中国逻辑科学与国际接轨[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辛望旦;悖论的意义与理性形式的演化[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杨荣 通讯员 赵存存;科学实在论的进步及走向[N];光明日报;2001年
5 陈波;逻辑学与理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6 ;科学与文学联姻[N];科学时报;2003年
7 张建军;创新思维的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沈跃春;现代逻辑学及其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04年
9 佘科贵;《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首批优秀成果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陈波;逻辑学的2005年[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兴华;证券市场动力机制及智能体建模分析[D];东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嘉耕;归纳逻辑程序设计在数据库知识发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2 夏姗姗;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系统向约束方向的扩充[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3 陈树桢;“休谟问题”及归纳逻辑普遍有效性的探索评述[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庄朝兰;试论金岳霖归纳思想的发展[D];厦门大学;2002年
5 邓伟;金岳霖归纳思想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潘沁;卡尔纳普概率确证理论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沈旭明;论赖欣巴哈的逻辑哲学思想[D];中南大学;2004年
8 马前进;科恩归纳支持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萍;解读赖欣巴哈的逻辑哲学思想[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秦波;逻辑视野下的推定理论分析[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9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46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