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因果关系研究的条件论

发布时间:2018-03-05 07:37

  本文选题:因果关系 切入点:条件论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拒斥形而上学”是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分析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拒斥一直持续到斯特劳森《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一书出版。这本书改变了分析哲学家对待形而上学的态度,也改变了分析哲学家们对因果关系问题的态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分析哲学家对因果关系问题的讨论如雨后春笋般,悄然萌发并逐渐走向繁荣。所以,20世纪后半世纪是分析哲学研究因果关系的繁荣时期,而本文所讨论的因果关系理论正是属于20世纪后半世纪的。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分析哲学视野下的因果关系研究都属于条件论的研究。条件论是本文所主张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使用“关系还原”的方法研究因果关系。所以本文的第一章详细地阐述了“条件论”的含义极其特征。根据第一章的介绍,“条件论”这一概念来自休谟因果理论和逻辑学,是我们用逻辑学对休谟哲学中因果关系理论的总结和抽象。所以本文的第二、第三章分别讨论了与条件论的来源有关的两个问题:休谟因果理论、条件论与逻辑学的关系。 如果把第一到三章看作是阐述了作为方法论的条件论的话,那么第四到五章就可以被看作是讨论了运用这种方法论的理论。其中,第四章讨论了INUS理论,主要介绍了INUS理论的内容和问题;第五章讨论了反事实条件句理论,主要介绍了这个理论的内容和问题,并分析了它与条件论的关系。
[Abstract]:Rejection of metaphysics was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analytical philosophy in the first half century of 20th century. This rejection continued until the publication of Strausen's book, Metaphysics as described by the individual, which changed the attitude of analytic philosophers towards metaphysics. It has also changed the attitude of analytic philosophers to the question of causation. Since 1960s, the discussion of causation has sprung up in analytic philosophers. Therefore,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s a prosperous period for the study of causality in analytical philosophy, and the theory of causalit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elongs to the latter half of 20th century. The main poi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study of causal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analytical philosophy belongs to the study of conditionalism, which is a research method advocated in this paper. Its main characteristic is to use the method of "relational reduction" to study causality. Therefore,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ditionalism"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introduction of Chapter 1, the concept of "conditional theory" is introduced. Since Hume's causality theory and logic, It is the summary and abstraction of the causality theory in Hume's philosophy by logic. Therefore, the second and third chapters of this paper discuss two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origin of conditionalism: Hume causality theory, conditional theory and logic respectively. If chapters I to III are considered to be conditional theories as methodologies, then chapters 4th to five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ories that apply this methodology. Among them, chapter 4th deals with the theory of INU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and problems of INUS's theory, and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 sentence in 5th,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and problems of this theory, and analyzes its relation with conditionalism.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方政,杨正群,刘英;休谟因果联系的人性论基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关巍;;休谟对理性主义道德论的反驳和情感主义道德论的建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王春业;;宪法及其生成的经济分析——宪法产生的非文化解读[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5 谭馨雅;熊斌;;从地震预测看归纳逻辑的发展[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赵楠楠;;归纳之谜的转化——从休谟到古德曼[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邵小快;;文化产品偏好的内生化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关巍;;休谟的想象力学说探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9 周玲,李永海;论休谟问题的逻辑解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颜中军;;论弗雷格对同一陈述疑难的解答[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Ⅰ)——面对许霆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苏小建;;寻求因果关系的方法述评[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4 钟志华;;数学理解——确定性与模糊性的辨证统一[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晓平;;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改进[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翟玉章;杨玲;;现代逻辑和哲学的进步[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7 徐冰;;论“休谟问题”的多层涵义[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8 俞吾金;;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7 唐玉斌;自我与他人心灵的逻辑哲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顾炯;儒家视域中的修身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漪;经验中的先验[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东;中国摔跤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姜义颖;休谟的技术观剖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振光;刑法疫学因果关系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尹来也;论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辩证统一[D];南昌大学;2010年

5 郑昊;归纳逻辑或然性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段庆刚;拉卡托斯的硬核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苗苗;论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赫;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甄龙;康德的“第二类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69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69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5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