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语用推理在思想交流中的适用性
本文选题:语用推理 切入点:语形推理 出处:《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当前我国的自然语言逻辑研究中 ,语用推理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人们思想交流的实际出发 ,通过语用推理和语形推理的比较 ,说明了语用推理由于包含着语境的因素 ,克服了语形推理因为脱离语境而导致的局限性 ,因此表达思想更全面、更深刻 ,表达情感更准确、更生动。这就决定了语用推理在人们的思想交流活动中 ,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Abstract]:In the present study of natural language logic in China, pragmatic reasoning is an issue of concer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people's thought exchange, compares pragmatic reasoning with figurative reasoning. It shows that pragmatic reasoning, which contains contextual factors,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s caused by the disconnection of contextual reasoning, thus expressing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thoughts and expressing emotion more accurately. This determines that pragmatic reasoning has a strong applicability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people's thoughts.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霞,罗昕;符号的交际功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俞连笙;地图符号的哲学层面及其信息功能的开发[J];测绘学报;1995年04期
3 陈伟;;“多维释义”理论学理探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潘炳信,付天军;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浅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俞连笙;地图上文字符号性质辨析[J];测绘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6 王晓斌;现代汉语语义学研究述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戴忠信;言语理论与外语教学理论[J];外语学刊;1990年03期
8 文旭;从语义场理论看语言的模糊性[J];外语学刊;1995年01期
9 谢少万;语境理论的交际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10 吴勇;论外交辞令中的模糊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方良;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D];东南大学;2004年
3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洪龙;中介真值程度的度量及其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俊英;论语言交际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维浠;论语境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沈桂丽;现代汉语的语词定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扬;哲学的使命:思入现代人的意义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家春;跨文化视阈中语用含糊的动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琚凤魁;塔斯基关于类演算语言的真句子定义[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爱仙;特异水稻的细胞胚胎学研究及其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9 贺燕;现代维吾尔语量词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10 王成济;文学模糊:经历的缺失[D];安徽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斌峰;国内语用逻辑研究回顾与展望(上)[J];哲学动态;2001年11期
2 李忠艳;路卿;;浅析关联理论语用推理的逻辑整合过程[J];大家;2010年16期
3 许毅力;自然语言的语用推理方法[J];哲学研究;1988年11期
4 陈道德;;周礼全对格赖斯隐涵理论的发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胡泽洪;语言逻辑与语用推理[J];学术研究;2003年12期
6 徐盛桓;;语用推理的新发展[J];思维与智慧;1993年01期
7 王左立;;篇章的语用推理[J];思维与智慧;1991年02期
8 鲁霞;戈玲玲;;图式理论对语用推理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张斌峰;国内语用逻辑研究回顾与展望(下)[J];哲学动态;2001年12期
10 徐挺;;语义推理的直值表解法[J];思维与智慧;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何向东;袁正校;;交际意图——语用推理的目标[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2 杨先顺;;论Gazdar的潜隐涵理论——语用推理系列研究之一[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3 邹崇理;;语用交际图式的情境语义学描述[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4 何向东;袁正校;;再论语言逻辑的对象及研究方法[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5 姜琳;;古典及新格莱会话隐含理论[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健;逆证推理与言语理解[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静波;语用推理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孙维浠;论语境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丽娜;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推理述评[D];燕山大学;2009年
4 王瑞利;交际中的语用推理初探[D];山西大学;2007年
5 林少融;情境与制约——网络论坛交流的语用推理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6 郑科红;语用逻辑中的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史经霞;动态语境下的确证悖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魏玮;预设与预设逻辑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游红军;会话隐涵的推理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窦栋有;言语交际中的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88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8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