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终极关怀与逻辑学的命运——兼论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
本文选题:逻辑学 切入点:文化的终极关怀 出处:《中国哲学史》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我们断言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的时候,并不否认中国古代有逻辑思维。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不能发展为逻辑学?通过文化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命运有决定性影响。何以希腊文化能完成从逻辑思维到逻辑学的发展,希伯来文化却不能?根本原因在于希腊文化以知识作为终极关怀,使认知主义成为主流,而希伯来文化以宗教信仰作为终极关怀,使反智主义成为主流。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终极关怀:一、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的霸权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不相容;二、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逻辑思维没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Abstract]:When we assert that there was no logic in ancient China, we do not deny that there was logical thinking in ancient China. The question is: why can't logic develop into logic in ancient China? Through cultural comparison, we can find that the ultimate concern of culture has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fate of logic. Why can Greek culture accomplish the development from logical thinking to logic, but Hebrew culture canno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Greek culture regards knowledge as the ultimate concern, which makes cognitivism the mainstream, while Hebrew culture regards religious belief as the ultimate concern. The fundamental reason why Chinese culture can't produce logic lies in taking "the way of the inside and the outside" as the ultimate solicitude: first, under the domination of "the way of the inside and the outside", The hegemony of value system formed by morality and politics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nature of value neutrality of logic.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B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先荣;对逻辑学的研究对像的认识与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崔清田,郭桥,曾昭式;20世纪逻辑学在中国的影响[J];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3 黄绍汪;逻辑学要加强原创性研究与方法创新[J];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4 时明德;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逻辑教学改革[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黄顺基;;追忆中南海逻辑学问题座谈会[J];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6 高丹;;试析大学生在逻辑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华章;2009年05期
7 秦社彩;;运用逻辑学编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05期
8 肖学胜;深入研究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问题[J];思维与智慧;1984年03期
9 ;范式转换:从逻辑学走向现象学[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10 ;逻辑学(论理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铭;;普通逻辑的机遇与挑战——MBA联考逻辑辅导教学的作法与思考[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2 何向东;;改革与建设逻辑课程 竭诚服务素质教育[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3 黄志强;;因明概念论[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何向东;袁正校;;关于论证的反思[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5 ;书讯[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6 ;北京市逻辑学会召开第五届会员大会[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7 刘培育;周云之;董志铁;;编者前言[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8 关兴丽;;试论逻辑学对和谐社会中民主的支撑作用[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9 ;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 北京市逻辑学会[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诸葛殷同;;评《逻辑学》[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文勇;毕节学院逻辑学科研成果丰硕[N];毕节日报;2008年
2 戈莱格·莱斯特尔 墨尔本大学哲学、人类学和社会研究学院,焦兵编译,,熊明辉校;《澳洲逻辑学杂志》简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李文;讲逻辑很有必要[N];人民日报;2011年
4 李文;中国无逻辑吗?[N];光明日报;2011年
5 陈波;逻辑学与理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6 张建军;真正重视“逻先生”[N];人民日报;2002年
7 王健平;不能缺少人文逻辑[N];浙江日报;2004年
8 ;中国逻辑学:回顾、反省与前瞻[N];光明日报;2003年
9 孙;“小”书教人“大”逻辑[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王振复;逻辑“还原”深入浅出[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蒋柯;趋利避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庆平;逻辑度量空间中的仿射变换和几类特殊公式的性态研究及其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丽娜;模糊推理方法及知识推理的计量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艾华;试论因明的实用价值[D];燕山大学;2009年
2 张敏;古代汉传因明史述略论[D];燕山大学;2009年
3 施群丽;真之收缩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郎雅莉;从名称的演进看逻辑和哲学的融合[D];山西大学;2008年
5 李红辉;艾耶尔逻辑学观点述评[D];山西大学;2010年
6 徐哲;谈判中的逻辑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岩;《经下》逻辑理论考察[D];燕山大学;2008年
8 孔祥敏;论《墨经》的故、理、类对推论的作用[D];燕山大学;2008年
9 李中来;“名”的语言哲学诠释[D];武汉大学;2003年
10 李牡琼;两汉逻辑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89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8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