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家辨析
本文选题:名家 切入点:辩者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先秦时期的名学和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名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学派,对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代的名家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代史学家的影响,然而,汉代学者关于名家的论述却十分模糊,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名家的特征,考察名家人物,讨论名家与辩者、名家与名学的关系十分必要。
[Abstract]:The study of name and argumentation in the pre-Qin period is a precious legacy left by ancient Chinese thinkers. The contemporary study of famous scholars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historians of the Han Dynasty. However, the scholars of the Han Dynasty had a vague account of the famous scholars. In this cas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mous scholars, to investigate their character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ous writers and debaters, and between famous writers and famous scholar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纲;名家思想再探[J];哲学研究;2001年08期
2 周山;汉书一锤难定音──近现代关于“名家”的争论[J];学术季刊;1996年04期
3 徐阳春;名家的论辩实践与中国古代辩学[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舒恒杞;尺棰论辨源[J];怀化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5 赵纪彬;《释一二》之六——从惠施的“合同异”到公孙龙的“离坚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6 祝瑞开;名辩思潮是废除和维护臧获制的一场争论[J];人文杂志;1980年05期
7 秦彦士;名辩思潮与芝诺悖论的历史命运[J];文史哲;2000年05期
8 高崇会;邓析的“两可”辩讼逻辑思想[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06期
9 董英哲,江向东;“名家”界说新议[J];社会科学;2000年12期
10 刘玉俊;“鸡足三”与先秦名辩学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勇;;先秦名家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宝才;;论公孙龙辩学的创新精神[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3 郭桥;;名家辩术体系探讨[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郭桥;;温公颐研究中国逻辑史的原则和方法[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周云之;;略论惠施的逻辑思想[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6 周山;;近现代名家研究得失谈[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周山;;因明与名辩[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8 叶锦明;;名理与玄理——论惠施对庄子的影响[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温公颐;;惠施、公孙龙的逻辑思想[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10 王左立;;公孙龙的名实观[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向东;“名家”界说献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梅隆;农作新品惠施山区农民[N];农民日报;2003年
3 ;环保苏州 美丽家园惠施百姓子孙[N];江苏经济报;2005年
4 叶新火;邓析与中国古代讼师现象[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吕峗;敬畏孩子成长的规律[N];镇江日报;2010年
6 河北省正定县人民法院 赵素华 程计山;邓析“因胜而胜”诉讼的启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李超元;庄子语穿“大葫芦”[N];天津日报;2004年
8 明辉;邓析:古代中国的职业法律人[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陈洪杏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探取名家语言自觉之真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周山 朱义禄 李海生 翁绍军 方松华 夏金华;相争与相融:中国学术思潮史的主动脉[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3 刘魏荣;《公孙龙子》的语言逻辑和本体论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4 陈荣庆;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守煜;惠施逻辑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段海宝;《庄子》书中的先秦诸子形象[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汪培;《庄子·天下》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谢国利;梁启超的庄子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瑜;庄子与惠施之争[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飞;温公颐墨家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7 张颖;中美律师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夏鹏鹏;先秦名家论辩思想探析[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李巍;名实与指物[D];兰州大学;2008年
10 于霞;战国名实之辩的文化解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90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9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