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斯主义与指称主义
本文选题:指称主义 切入点:贝叶斯主义 出处:《世界哲学》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意义理论中,指称主义的历史是最为悠久的,它受到的攻击也是最多的。对指称主义的攻击主要是针对同一性替换规则的,有太多的事例说明同一性替换规则不具有普遍性,这种攻击多是建立在归谬论证的基础上的。查尔默斯也认为指称主义是错误的,不过他的证明角度比较新颖,其着手点是主观贝叶斯主义;证明方式也更丰富。虽然如此,他的论证其实也是针对同一性替换规则的。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说,自然语言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如此之丰富,试图用一种意义理论解释所有表达式的意义也许只是天方夜谭。
[Abstract]:In the theory of meaning, referencialism has the longest history, and it has been attacked the most. The attack on denationalism is mainly directed at the rule of identity substitution, and there are too many examples to show that the rule of identity substitution is not universal. Most of these attacks are based on false arguments. Charles Morse also believes that referencialism is wrong, but his perspective is novel, and his starting point is subjective Bayesian; the way of proof is more abundant, though. His argument is also aimed at the rule of identity substitution.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role of natural language in our lives is so rich that trying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all expressions with a theory of meaning may be a myth.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ZX051)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aZX022)资助
【分类号】:B8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波;;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体系——“truth”的三重含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汪亚文,李未;开放逻辑及其实现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3 冯艺远;;理解:开始与终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吴炜;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及其对真理问题的意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杨建梓,曾华锋,杨剑利;对本体论的一种阐释[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赵小兵;;语言哲学中的指称论(名实论)与翻译的意义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白刚;从实践本体化到本体实践化[J];东岳论丛;2003年06期
8 郑祥福;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回眸与瞻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程仲棠;规范领域中的分析命题[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10 席酉民;井辉;曾宪聚;肖宏文;;和谐管理双规则机制的探索性分析与验证[J];管理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2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胡毅敏;;杰弗里的决策逻辑初探[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杨丽娟;原型理论与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的文化批评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伟;“有”、“无”之间[D];南昌大学;2008年
2 史经霞;动态语境下的确证悖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张利芳;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顿新国;亨佩尔定性确证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宋建平;形而上学终结了吗?[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6 荣小雪;非充分决定性论题与波普尔的证伪方法[D];山西大学;2003年
7 杨尚英;分析语用模糊在财经语篇中的应用——以艾伦·格林斯潘的财经评论为例[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8 李菁;古典存在论的现代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魏明;论冯契的本体论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戴颖;翻译过程中意义的哲学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天骥;归纳逻辑的新进展[J];哲学研究;1986年02期
2 李建会;著名哲学教授艾利奥特·索伯访问北京[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年05期
3 ;简单性的问题是什么?——科学哲学论坛迎来美国朋友[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08期
4 江天骥;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上)[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10期
5 狄国忠;归纳法及其科学的数学化过程[J];宁夏党校学报;1999年04期
6 陈晓平;关于归纳逻辑的若干问题──对现代归纳逻辑的回顾与展望[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05期
7 江天骥;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J];哲学动态;2000年01期
8 何向东;;“归纳问题”的逻辑哲学研究述评[J];哲学研究;2005年12期
9 赵晓芬;;解决迪昂—奎因问题的两种贝叶斯方案之比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05期
10 王航赞;;寻求最佳说明的推理——访彼得·理普顿教授[J];哲学动态;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江天骥;;归纳逻辑的新进展[A];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85年
2 胡毅敏;;杰弗里的决策逻辑初探[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3 王航赞;;最佳说明的推理:论科学推理的当代发展——兼评利普顿的《最佳说明的推理》[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本文编号:1641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64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