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归纳问题类似的演绎问题——演绎的证成
本文选题:演绎的证成 切入点:绝对主义的逻辑观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休谟提出了著名的归纳问题,并对归纳推理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以及如何证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本文认为,演绎推理具有与归纳推理类似的认识论地位,演绎证成将面对一个与归纳证成类似的二难困境。对于证成一个逻辑系统而言,技术上的可靠性和完全性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还必须考虑它在认识论上是否正确或适当的问题,即逻辑系统内的形式论证是否充分、适当地反映、刻画了逻辑系统外的非形式论证。通过其所含逻辑常项的解释,逻辑系统与关于日常语言和思维实践的经验发生十分间接的联系。不存在对演绎和逻辑系统的绝对证成,只存在对它们的相对证成。逻辑在原则上是可修正的,但让逻辑不受伤害始终是一个合理的策略。逻辑学家并不是理性领域的立法者,他们在认识论上没有任何特权。
[Abstract]:Hume put forward the famous inductive question, and gave the negative answer to whether inductive reasoning is universal necessity and how to prove it. This paper holds that deductive reasoning has an epistemological position similar to inductive reasoning. Deductive proof will face a dilemma similar to inductive proof. For a logical system, technical reliability and completeness are only necessary conditions, not sufficient condition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onsider whether it is correct or appropriate in epistemology, that is, whether the formal argument in the logical system is adequate, properly reflected, and depicts the non-formal argument outside the logical system. Logic systems have a very indirect connection with experience about everyday language and thinking practice. There is no absolute proof of deduction and logic systems, but only relative proof of them. Logic is, in principle, revisable. But keeping logic from harm is always a reasonable strategy. Logicians are not legislators in the field of reason. They do not have any epistemological privilege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波;休谟问题和金岳霖的回答——兼论归纳的实践必然性和归纳逻辑的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陶徽希;;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强;;道德哲学的三种悖论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苏岩;统计推断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和统计模型的确定[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朱长兵;;试论三种逻辑关系——以形式与内容关系为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珏;论海德格尔对主体的消解[J];长白学刊;2000年03期
7 金边;道德形而上学:康德哲学体系的核心[J];长白学刊;2001年04期
8 侯才;论反思思维[J];长白学刊;2002年01期
9 梦海,田吉述;人性的,太人性的——论尼采的人道主义及其现代意义[J];长白学刊;2002年04期
10 王海锋;;哲学与人的解放——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放”主题[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海锋;;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杨国荣;;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杨国荣;;孔子论人[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于奇智;;现代与后现代的转换问题——个案研究:从康德问题到福柯问题[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晓勇;政治审美化[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圣;圆觉主体的自由:牟宗三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奚颖瑞;从“算术哲学”到“逻辑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漪;经验中的先验[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小豹;当代青年道德信仰论[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姜海波;论马克思对施蒂纳历史观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彦岑;论叙事同一性与他者维度[D];浙江大学;2011年
2 岑慧;波普尔的反归纳理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一;从先验感性论到审美判断力[D];云南大学;2011年
4 华宇星;论康德的科学的形而上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雨;蒯因逻辑真理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金宏妍;人工智能视野下的进化逻辑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卢海;前谓词经验与一般性判断的构造[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滇波;两种理性范式的正义观[D];华侨大学;2011年
9 刘松青;论康德的科学观[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薛刚;康德“先验感性论”中的时间学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波;论逻辑真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0年02期
2 童世骏;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何以可能——从洛克到金岳霖[J];哲学研究;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中军;;从相干逻辑看逻辑的可修正性[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张玫瑰;桂起权;;非经典逻辑观与法律论证的评价——兼论苏珊·哈克逻辑哲学思想[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642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642293.html